APP下载

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6-08黄锦义

关键词:醛固酮内酯步行

黄锦义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 南宁 530199)

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

黄锦义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 南宁 530199)

目的 探讨使用螺内酯对心衰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衰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螺内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程度、NT-proBNP下降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延缓患者心衰速度,病情控制效果更加理想。

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螺内酯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慢性心衰为一种存在复杂性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治疗难度大,远期生存率较低。慢性心衰有效治疗方式研究一直为一个临床研究中的重点和难度。目前,已经有诸多临床研究结果证实,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慢性心衰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螺内酯应用于心衰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治疗中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例于2014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衰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象。入选标准: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超过50 mm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100例,性别:男59例,女41例;年龄:60~80岁,平均(67.7±2.5)岁。观察组100例,性别:男50例,女40例;年龄:60~82岁,平均(68.1±1.2)岁。2组在入选对象一般资料构成对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使用药物主要为降糖药、阿司匹林肠溶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存在液体潴留患者加用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诉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生产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273)进行治疗。患者口服药物25 mg/d,治疗时间为44周。在行治疗前、治疗后4周,对患者行NT-proBNP水平检测,通过实施6 min步行试验来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

1.2.2 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①NT-proBNP水平检测:测试所用标本为EDTA血浆或者全血。检测过程中的相关流程及操作均严格按照具体要求规范进行。②心功能评估:通过6 min步行试验来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在平坦地面划一段30.5 m的直线距离,分别在两端放置一把椅子作为标志。患者在指定范围内往返走动,患者可根据自身体能来决定步履的缓急。监测人员每隔2 min报时1次,对患者胸痛、气促等不适感的出现情况进行详细剂量,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患者体力不支时终止试验或暂时休息。试验结束后,监护人员对患者步行距离进行统计,并进行心功能评估。

1.3 心功能评估标准

轻度心功能不全:450 m≤6 min步行距离<550 m;中度功能不全:150 m≤步行距离<450 m;重度心功能不全:步行距离<150 m。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行统计学分析,选用工具为SPSS 20.0统计软件包。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对比行t检验。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以P<0.05表示。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NT-proBNP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NT-proBNP(pg/mL) 6 min步行(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0 584.5±69.4 514.6±70.3 342.3±7.5 344.7±8.4观察组 100 579.8±68.6 275.6±66.4* 345.8±7.1 396.7±8.2*

3 讨 论

心衰伴慢性房颤的发生与醛固酮分泌的增加存在密切联系,醛固酮可诱发心肌纤维化,进而导致心脏泵功能遭受损伤[2]。因此,螺内酯作为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应用于心衰伴慢性房颤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螺内酯应用于心衰伴慢性房颤,主要通过促进心血管系统纤维化得到有效改善,使其实现重塑,进而使心衰进展速度得到有效延缓。同时,螺内酯可通过对心肌纤维化产生有效对抗作用,促进血清镁及钾得到有效提高,使儿茶酚胺水平等得到有效降低,进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3]。因此,将该种药物应用于心衰同时伴有慢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延缓心衰发展进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加用螺内酯进行治疗后,患者NT-proBNP水平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心衰伴慢性房颤患者临床治疗中加用螺内酯可促进疾病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 李含蓄.螺内酯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14(08):35-36.

[2] 张 进,王礼琳,丁立群,等.心脏再同步化加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3,06(05):251-252.

[3] 胡 欢,邓云霞.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6(02):229-230.

本文编辑:李 豆

R541.7+5

B

ISSN.2095-6681.2016.32.045.01

猜你喜欢

醛固酮内酯步行
高醛固酮血症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醛固酮可通过NLRP3炎症小体诱导小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
穿心莲内酯滴丸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HPLC同时测定羌药川木香顺气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低血钾纠正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
详释醛固酮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