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

2016-06-08周月荣

关键词:湿热型盆腔炎灌肠

周月荣

(解放军第303医院妇产科门诊,广西 南宁 530021)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

周月荣

(解放军第303医院妇产科门诊,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 探讨在盆腔炎的治疗中采用中药灌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中药灌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7.04%明显低于实验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灌肠在盆腔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有效率优于抗炎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中药灌肠;盆腔炎;治疗效果;临床观察

盆腔炎作为一种常见妇科病[1],多发于生育期妇女,病情缠绵难愈,且复发率高达22%以上,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盆腔炎的炎症不只局限于一个部位,严重时可累及输卵管、输卵管卵巢等。常见的盆腔炎有湿热型和热毒型,因此主要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和活血化瘀。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通过直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作用机体,在减少药物对肠胃的刺激减轻对人体内脏器官的负担的同时改善了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8~55岁,病程6个月~5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异常、下腹部坠痛等;实验组年龄18~58岁,病程6个月~5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异常、下腹部坠痛等。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比较。各患者自愿参与实验,本次试验符合规定。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炎药物口服治疗,口服妇科千金胶囊,3次/d,2粒/次;实验组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组方如下:薏苡仁60 g、益母草30 g、金银花30 g、败酱草30 g、连翘30 g、牡丹皮30 g、黄柏20 g、桃仁20 g、乳香16 g、没药16 g,湿热型患者加车前子30 g,栀子20 g;肿块明显患者加皂刺30 g,浙贝母30 g,三棱20 g,莪术20 g。上述药材加水800 mL浸泡1小时以上,小火煎煮1小时将药液煎至100 mL,再加水500~600 mL煎成100 mL,两煎合并后静置冷却。药物煎煮时要注意烧焦和糊味,煎坏的药物无法发挥正常药效。将煎好的药物平均分成两份分两次灌肠使用,药液温度控制在38~4l℃,灌肠前嘱咐患者排便,取左侧卧位,倒入灌肠器后连接导尿管开始灌肠。每次灌肠药物保留2 h以上,时间越长越好,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需要连续用药2~3个疗程,经期和孕期禁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s表示,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n(%)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观察,对照组总有效率87.04%明显低于实验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 论

据调查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超过1000000名妇女患上盆腔炎,该疾病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盆腔炎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盆腔炎的炎症不只局限于一个部位,严重时可累及输卵管、输卵管卵巢等导致不孕不育和异位妊娠等问题。常见的盆腔炎有湿热型和热毒型,由于湿热邪毒与瘀血互结于盆腔,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因此主要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和活血化瘀。我科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口服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中药灌肠进行治疗,组方中的薏苡仁常用于湿热内蕴,清热排脓;败酱草、连翘可以清热解毒;益母草是常用的妇科用药,可以化瘀消肿,与金银花一同使用清热解毒效果显著;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毒性小可忽略;黄柏中的黄柏酮有消炎、抗菌的作用,清热解毒功效良好;桃仁可以破血行瘀,抗炎;乳香和没药有活血、行气、止痛等功效;车前子清热除湿痹,搭配凉血解毒、清利湿热的栀子对湿热型患者有作用;皂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浙贝母开郁散结,三棱和莪术消肿止痛,几种药物搭配可治疗肿块明显。灌肠前嘱咐患者排便,取左侧卧位,将煎好的药液温度控制在38~4l℃,倒入灌肠器后连接导尿管开始灌肠。每次灌肠药物保留2 h以上,连续用药2~3个疗程。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通过直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作用机体,在减少药物对肠胃的刺激减轻对人体内脏器官的负担的同时改善了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经过观察,对照组总有效率87.04%明显低于实验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而言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灌肠在盆腔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有效率优于抗炎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1] 孙晓吉,吕炳涛,齐 雨,杨冬梅.中药择时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6,17(02):289-291.

[2] 朱 云.中药灌肠联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与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6(11):92-94.

本文编辑:王 琦

R248

B

ISSN.2095-6681.2016.32.152.01

猜你喜欢

湿热型盆腔炎灌肠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新型清洁灌肠器的研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型临床分析
亚甲蓝溶液局部封闭配合自拟除湿止痒方坐浴治疗湿热型肛门瘙痒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