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复发率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6-06-08张建强

关键词:基底阿托复发率

张建强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临汾 041000)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复发率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张建强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复发率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取我院5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3月,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将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半年复发率为4.00%,对照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半年复发率为16.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一年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一年复发率为2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复发率相比较,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避免复发情况。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复发率;影响因素

脑梗死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以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较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呼吸循环衰竭、昏迷等情绪,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易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若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阻断患者脑梗死的进展,预防复发情况为临床主要目的[1-2]。因此,收取在我院5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复发率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见本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取我院5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3月。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脑梗死诊断标准,经MRI或者头颅CT确诊,②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梗死,②心源性脑栓塞、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0~51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4.01±1.27)岁,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1~5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35.16±1.35)岁,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6例。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不显著,可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均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Amlodipine Besylate and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注册证号:H20130052,2013-01-15),1次/d,20 mg/次,在治疗过程中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将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对比,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半年,一年的随访,观察患者对的恢复情况,将将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随访后的半年、一年复发情况进行统计观察,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实施SPSS 19.0软件,将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随访后的半年复发率、一年复发率进行统计处理,半年复发率、一年复发率采用x2检验,采用P<0.05表示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随访后的半年复发率、一年复发率对比存在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半年复发率

观察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半年复发率为4.00%,对照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半年复发率为16.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随访后的半年复发率 [n(%)]

2.2 对比一年复发率

观察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一年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一年复发率为2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随访后的一年复发率 [n(%)]

3 讨 论

研究显示,脑梗死也可以称为缺血性卒中,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引起脑组织氧性病变坏死而导致的,可根据发病机制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主要类型,多数患者常合并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3-4]。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与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占临床所有脑梗死的20%左右,若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易导致致残和死亡情况发生,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极其重要[5]。

他汀类药物为临床上常见的调脂药物,通过降低患者蛋白胆固醇,能减少患者氧化反应和动脉壁炎症,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为强效降脂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阿托伐他汀为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其与临床其他的他汀类药物相比,具有不良反应低、疗效显著等优点,对于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通过抑制患者体内还原酶,限制胆固醇合成,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增加患者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细胞,给予患者使用后,提高治疗效果[6-7]。根据表1、表2研究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半年复发率和一年复发率较高,由此证明,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复发情况[8]。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半年复发率为4.00%,对照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半年复发率为16.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一年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一年复发率为2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复发率相比较,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避免复发情况发生。

[1] 唐永刚,齐 立,俸军,林等.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6):872-873.

[2] 聂德云,熊 涛,李 强,等.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12例[J].医药导报,2015,2(3):338-340.

[3] 马福家,仓 婕,刘 芳,等.纳洛酮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4-86.

[4] 程福璋.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1):64-66.

[5] 李瑞军.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8):137-138.

[6] 邓晓清.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92-94.

[7] 池松鹤.纳洛酮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5(18):83-84.

[8] 单苏民,刘卫民,毕艳玲,等.阿司匹林加波利维联合综合康复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8):165-166.

本文编辑:李 豆

R743.33

B

ISSN.2095-6681.2016.32.035.02

猜你喜欢

基底阿托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