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引领建筑“绿色化”

2016-06-08李永超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绿色化绿色建材绿色

◎李永超



多措并举引领建筑“绿色化”

◎李永超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绿色化,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目前国家已全面启动绿色建筑推进行动,如果能够抢抓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有效措施积极引领,全面实现建筑“绿色化”,必能加快高效生态经济建设,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建设品质,从而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城镇化建设之路。本文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推广环保材料、构筑保障体系、推行绿色施工、建设“ 海绵城市”五个措施、建议,探讨引领阳建筑“绿色化”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指出,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超过20%。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一旦遭遇短时强降雨,超过了设施的处理能力,内涝积水就成了必然。推进城乡生态绿色建筑建设,要坚持把绿色化建筑发展放在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大格局中推进,主要通过“五个引领”来实现。

完善政策法规引领建筑“绿色化”

结合实际,制订绿色建筑适用的地方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结合各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建立针对性和可行性强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此外,建立激励机制,在鼓励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应用的同时,还应鼓励因地制宜利用传统环保型材料。

加强城乡建设规划。树立建筑全寿命周期理念,将绿色建筑比例、空间利用率、绿化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绿色交通比例、材料和废弃物回用比例、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体系纳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在各地新区规划和建设中,重点推动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推进绿色农房建设。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农村村庄建设整体规划管理,制定符合绿色生态发展要求的新农村规划,科学引导农房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使各类优惠政策和资源要素加速向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可以制定《加快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实施意见》、《绿色建材产业工作推进计划》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目标、思路、重点和举措。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绿色建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资金、土地等多方面进行扶持,集中力量促进绿色建材企业发展。

加强对建筑物规划、设计、改扩建和使用过程的节能改造和节能审批。城市规划设计低碳排放建筑,所有建筑都应在节省能源、有效利用水资源和最大限度使用本地可回收资源的基础上,达到50%节能建筑标准,节能建筑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达到60%,办公用房规划设计争取建设成为3星级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逐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准体系,推进城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选择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鼓励农民在新建和改建农房时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时,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严格执节能标准。

推广环保材料引领建筑“绿色化”

以“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保”为特征的绿色建筑,必然要以“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可循环”为特征的绿色建材为支撑。

要加强节能环保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推动建筑绿色化。积极推进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扩大新能源产业国内市场需求。在年度推进计划中,根据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实际,可提出市区新开工绿色建筑面积不低于70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不低于100万平方米。围绕绿色建材产业培育,率先在市区区域内开展绿色建筑示范和绿色建材产品推广应用。

建立新型绿色建材和产品推荐名录公布制度,提高绿色建材使用率。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是指通过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室内环境改善、室外资源优化整合等方面的改造,使得既有建筑具备绿色品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大力推动,对于不符合节能要求的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已经得到了各界的关注,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各地既有建筑存量巨大,而其中绝大多数都存在能耗水平偏高、环境影响偏大等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加剧了城市资源环境负担,而且严重制约着城市科学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

要大力推广应用高效节能门窗等绿色建材。新建民用建筑工程,要根据国家、省发布的《建筑工程材料设备绿色节能产品推广目录》,选用高效节能门窗、多功能复合墙材、低辐射镀膜玻璃、节能环保漆等绿色建材产品。市住建委要牵头编制南阳市《节能门窗材料及配套件选用目录》,指导门窗企业从材料采购源头做好管控,保证门窗企业使用铝型材、玻璃、密封胶、胶条、五金等绿色材料。

突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主题,着力于产研一体化发展平台建设。每年要举办一次“推广绿色建筑材料”论坛,在论坛期间增设现场展览,评选“绿色建筑材料”示范企业,建立“推广绿色建筑材料”投资基金,成立“绿色建筑材料”促进会,为打造绿色建材生产、研发、交易的集中创新平台做好准备。

构筑保障体系引领建筑“绿色化”

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能力。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倡导节约和绿色消费理念。建立绿色建筑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绿色建筑消费理念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宣传和强化建筑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其依靠科技开展绿色建造、使用绿色建材、进行绿色施工、营造绿色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绿色建筑知识,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将绿色建筑行动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特别强调落实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责任。

要健全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奖励政策。设立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专项资金,用于获得绿色评价标识、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奖励补助。

要建立绿色建筑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财政对绿色建筑科技的投入力度,研究推动绿色建筑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优先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行业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加速推进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认定和推广工作,加强刚性约束和监督管理;建立各相关部门和地方的协调机制,鼓励发展绿色建筑列入各地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条例,保障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推行绿色施工引领建筑“绿色化”

就是在工程施工实践时,利用良好的规划、合理采购材料,在确保建筑质量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尽量节省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就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状来看,绿色环保施工理念可以有效推动建筑行业彻底转变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确保建筑对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环境影响。

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绿色施工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应用的体现,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它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城市建成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配制砂浆,普通砂浆应使用散装预拌砂浆。所有建设工程施工(包括拆迁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进行地面硬化,出口必须设置定型化自动冲洗设施,出入车辆必须冲洗干净;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必须采取遮盖措施,并辅助洒水、喷洒覆盖剂等其他防尘措施。

建设工地要按照“施工现场全围挡,工地物料全覆盖,施工路面全硬化,运输车辆全冲洗,施工工地全部湿法作业,施工现场裸土全覆盖”的“六全”标准,严格落实防尘抑尘措施。强化煤堆、土堆、沙堆、料堆、拆迁废物的监督管理。大型煤堆、料堆场应建立密闭料仓与传送装置,露天堆放的必须全覆盖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对长期堆放的废弃物,应采取覆绿、铺装、硬化、定期喷洒抑尘剂等措施。

城市建成区的施工工地渣土车和粉状物料运输车应采取密闭措施并安装卫星定位系统要加快制定渣土管理办法,监督施工单位使用规范渣土运输车,并将使用情况纳入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所有城市渣土运输车辆实施密闭运输,实施资质管理与备案制度,全部安装定位系统,确保工地使用的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有合法手续、确保驶出工地的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密闭严实且车身洁净。城管局每天晚上组织执法队伍对本辖区行驶的渣土车进行执法查处,在全市各建筑渣土运输公司中实行违规退出机制。到2017年,城市施工工地80%以上应达到绿色工地标准。

建设“ 海绵城市”引领建筑“绿色化”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不用以前下水道等“灰色设施”。让城市“绿色化”起来,建筑的屋顶采取绿化处理,建设雨水收集、过滤系统,小区的地面采用透水铺装,并加建雨水塘、雨水收集池等设施。

建设海绵城市,首当其冲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要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标准,综合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渗、滞、蓄、净、用、排”,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要采取行动,建筑屋顶采取绿化处理。建设雨水收集、过滤系统,小区的地面将采用透水铺装,并加建雨水塘、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城市道路除了要在人行道铺装透水砖,还将在绿化带建下凹式植草沟以及雨水花园,减缓雨水下渗速度的同时收集排放不急的雨水,对于更大范围的城市绿地、广场公园,从景观绿化、苗木栽种,到地面铺装等方方面面都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南阳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绿色化绿色建材绿色
绿色低碳
关于开展2022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通知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以绿色化理念引领城乡林业发展转型升级
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绿色化”观念
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