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纺织业是否于比较优势陷阱中

2016-06-08蒋中流叶思泰冯文婷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贸易条件纺织业投入产出

◎蒋中流 叶思泰 冯文婷



中国纺织业是否于比较优势陷阱中

◎蒋中流 叶思泰 冯文婷

纺织产品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长期以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比重,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具有在纺织行业上的比较优势,国家采取了支持发展纺织业的措施。但是,几年来,七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速度有所回落,利润率开始变低。那么,纺织行业是否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之中了呢?本文综合运用了几种方法,主要通过我国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列举了比较优势陷阱行业所应具有的三个主要特征,证明了纺织行业并未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从而证明我国贸易策略是合理的,现时期纺织贸易对我国依旧是有利的,积极发展纺织贸易对扩大出口、创造外汇、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有积极意义。

比较优势陷阱的理论及其评价

比较陷阱优势的内涵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比较优势陷阱论的评价

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表明:比较优势陷阱准确描述了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面貌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不公平现象,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忽略贸易的动态利益。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长期执行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而且具有固化原有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

另一方面,比较优势陷阱并不完全代表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向,事实上,很多国家成功地越过了比较优势陷阱,这证明: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制定发展战略,并不一定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因而,要得知一个国家某项产业是否处于比较优势陷阱之中,必须要对该产业进行一系列的观测。

纺织行业是否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论证

纺织行业是否造成有巨大的进口漏出。根据比较优势陷阱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出口原材料和初级制成品为主,虽然对外贸易数量在国际上占据了优势地位,但对外贸易的收入却远远不如出口高科技和高级制成品的国家。这样就产生了很大的进口漏出,国家外汇持续损失。

我国长期处于出超状态,出口额远远多于进口额,然而,纺织行业在进出口当中是起到正方向作用还是反方向作用?需要借助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

首先,假设纺织行业所需要的原料为M,M可分为两类,国产原料M1,和进口原料M2。假设出口额为E。当E大于M2时,我们认为纺织行业没有造成进口漏出,反之则认为纺织行业已经造成了进口漏出,可能已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但是,M2的准确数字十分难以获得,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种估算办法:首先,列出投入产出表中42个行业对纺织业的中间投入,再计算42个行业的总产出和进口值,并计算出进口值与总产出的比值,以此作为投入纺织业的原料进口比值的估值。

计算出各行业对纺织行业中间投入中进口值的比值后,将各项相加,可认为所得的近似于M2,并以此与当年的纺织业出口额相对比。可见由于纺织业生产所造成的进口只占纺织业出口的35.5%左右,完全没有理由认为纺织业的发展造成了进口漏出。

纺织业的价格贸易条件是否一直在恶化。根据比较优势陷阱理论,发展中国家按照其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结构非常单一,在国际上议价能力非常弱,所以其产品利润比较低。其难以进行科技改良和产业升级换代,因而只能以不断压低劳动力价格来换取出口优势。长期持续,即使出口份额上升,国内的福利水平也无法提高。

但是,在理论上,单纯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并不能说明一国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判断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优势产业的利害,更重要的指标在于收入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是用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乘以出口商品数量指数得到的,衡量的是出口对进口的购买力,反映了一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的变动情况以及一国通过对外贸易满足本国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能力。与价格贸易条件相反,目前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是不断改善的,这主要是因为出口量在不断的扩大。

另一方面,2007年到2012年我国投入产出表纺织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可表示我国纺织业事实上盈利能力。我们采用以下计算方法:由各行业的增加值比其总产出,所得结果加上该行业投入产出比恒为1,可知该比值越大,则产业盈利能力越强。

由此可知,纺织工业在主要的制造业门类当中属于利润较低的一类,然而,这是由于纺织业本身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结合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观察增加值占比的发展情况,就可以看出,纺织工业的增加值与总产出之比是在增加的。

如果某项产业的国际贸易价格条件恶化的话,就意味着生产者将会压低利润,争取价格优势。这时该产业在全国投入产出表上所表现出来的变化趋势,应该是其它行业的中间投入不变,增加值不变或下降,增加值所占总产出的比例下降。而纺织行业,增加值所占总产出的比例上升了。我国近段时间并未提高纺织品的生产税,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比例也不会突然提高。这意味着增加值所占总产出的比例提高有以下几种可能性:科技进步使纺织业成本下降,所使用的原料变少;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支出了更多的工资;企业积累了更多的营业盈余,可能是为了扩大生产或其他用途。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原因,都于比较优势陷阱理论所描述的产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之后,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不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纺织产业,在2007年到2012年期间贸易条件上有一定的好转,不但没有陷入低成本低利润低竞争力的循环,反而积累了更多的资金,盈利能力得到了增强。

纺织行业是否阻碍了龙头产业的产生?所谓的龙头产业,是指那些前后向关联度高、科技水平要求高、整体带动作用大的产业。这些产业大多属于科技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果发展中国家投资这些产业,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盈利。但是这些产业对国民经济整体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如果发展中国家机械地按照其比较优势,仅仅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就无法培育出本国的龙头产业,使本国的经济依附于国外的龙头产业,将会严重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龙头产业已经形成并且迅猛发展。包括钢铁工业、化学工业、金属采掘及制造工业都对其他产业形成了很大的后向关联,除此之外,我国高科技产业也日渐成熟。就我国的整体而言,其实并没有陷入缺乏龙头产业而不得不依附外国经济的情况。但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纺织工业在其中产生的影响,是正方向的还是负方向的呢?

纺织产业本身就具有龙头产业的一些特征:纺织工业本身可以吸引大量劳动力,并且具有比较强的后向关联,这里运用类似的模型来计算纺织行业的后向关联。

假设经济体中有n个部门。考虑到第i部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有:

其中,Xi表示第i部门的总产出,Mi表示第i部门的进口,Zij表示第i部门投第j部门的产品,该产品可能来自国内生产Zdij,也可能来自国外进口Zmij。Yi表示第i部门的最终使用,包括消费、投资、出口,该最终使用的产品可能来自国内Ydi,也可能来自国外进口Ymi。考虑到进口作为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因此:

其中,M进口列向量,Am为进口投入系数矩阵。(I-Ad)-1的(i,j)元素为第j部门国内最终需求增加1单位,第i部门总产出的增量,该矩阵为国内里昂惕夫逆阵。因此第i部门国内最终需求增加l单位时。各部门总产出的增量为第j列元素的和,该和即为(I-Ad)-1第j部门的后向关联。令Ld = (I-Ad)-1,则第j部门的后向关联:

在我国公布的全国投入产出表中.在第二象限最终产品栏目下设一进口项目,表明各种进口产品的数量,它与出口项并列。在许多投入产出应用研究中,进口项列入最终使用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各项分析。利用2007年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各部门的后向关联平均大小位于前五位的有金属产品、纺织、建筑、机械、化学工业,位于后五位的有房地产、金融、农业、批发零售、教育。因此、后向关联较大的都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后向关联较小。除了交通邮政、旅馆业、勘查水利外。各部门后向关联的变化趋势与总关联的变化趋势一致:先减小,后增大。若增加对这些部门的最终需求,引起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最强。也可以说这些部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中国这样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制造业的产业关联较强。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制造业仍然是拉动经济的主导力量。

纺织工业并没有影响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根据比较优势陷阱论,纺织工业与龙头产业处于竞争关系,如果纺织工业得到了过多的投资,则会导致龙头产业支持不足。那么,资本如何从高新产业转移到纺织产业呢?本文分为两种途径:政府作用和市场途径。

首先,在政府政策上,明显没有偏向于纺织产业,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一向不遗余力,根据财政部各年度的预算,从2012年到2015年,中央对科学技术每年的预算为1901.59亿元、2234.40亿元、2461.76亿元、2673.90亿元、2587.25亿元,却从来没有过对纺织业的专项投资;根据我国财经法规的规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可享受征地优惠政策;公司再投入研发费用可按150%抵扣所得税;列入政府采购名单;享受优先贷款政策;企业再投入固定资产时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享受企业所得税按15%税率来征收的优惠政策。而纺织产业则得不到这样的优惠。

所以,从政府作用的角度说,纺织产业并没有阻碍高新产业的发展。而从市场考虑的话,资本的特征是逐利性,所以利润较高的产业会吸引资本,根据前面列出的投入产出表的42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比,我们不难发现,高新技术的盈利能力远较纺织行业为高,资本如果不被阻碍的话,应该是可以自由地流入高新技术当中,不存在纺织行业挤压高新行业的情况。由上可知,纺织行业发展与龙头产业的发展并不矛盾,我国不会因为纺织行业的发展而导致龙头产业萎缩。

总结与对策

纺织行业依旧是值得发展的我国优势产业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目前而言,纺织行业可以为我国创造很多的外汇,依旧是我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行业之一。我国在纺织行业的发展上相比于其他国家更具备优势也更加成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为强大。努力发展纺织工业,有利于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我国进出口收支平衡。

中国防范比较优势陷阱的措施

保持比较优势,引进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当然,面对比较优势陷阱不能就完全的另辟蹊径,放弃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如服装,针织和农产品等仍主导我国贸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暂时不可动摇。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以世界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于新型化、精细化产品开发,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质量和技术层次,使出口商品从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提高其附加值。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积极保护我们的一些幼稚工业,实行一定程度的进口限制,立足于自主创新能力和对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提高技术创新和价值创新的能力,来带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贸易格局的逐步优化。同时,如今我们已经是WTO的正式成员,就应该充分利用其规则。

以技术创新,应对技术壁垒。欲将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有两条途径。其一,通过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后消化、吸收的技术与我国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时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同是高技术产品,但是我国生产的成本更低,因而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其二,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深加工、细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形成易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差异特性。这时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我国企业生产的更具特色,因而具有非价格竞争优势。目前,中国的初级制成品出口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产品科技含量低,完全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我国的工业制成品,虽然出口增速加快但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所以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引进和高科技投入等途径,有重点地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出口前景好的产业部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对进入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要逐步提高进入壁垒(主要是技术含量门槛),鼓励高技术产业进入中国。

重视制度创新的作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首先,制度创新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及市场体系,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以增强创新和竞争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市场运行传导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其次,制度创新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业结构调整都涉及到了引进国外先进产业和先进技术的问题。政府应通过产业政策制定一定的产业进入范围和技术门槛,引导外来资金、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还可起到扶持和保护作用,即对一些关键性的高技术产业和幼稚产业采取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金融、税收、科研投入等方面,并且一定时期内保护国内市场。但实行“保护”必须是暂时的、积极的,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贸易条件纺织业投入产出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纺织业觅路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入世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原因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SITC2分类的分解研究
中国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以2007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