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二分段试点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与对策

2016-06-07于丙涛秦文胜陈岗贾萍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中高职

于丙涛++秦文胜++陈岗++贾萍

摘要:课程衔接是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本文立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三二分段试点调查,对“三二分段”试点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主张并着力凸显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特点,对有关制度机制和平台建设提出相应办法。

关键词: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31-03

广东省自2011年起在10所高职院校和49所中职学校启动试点“三二分段”中高职教育衔接试点,至今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从试点情况看,“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具有三年制高职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前期办学形式、招考制度等衔接已经初见成效的前提下,当前,以课程衔接为核心进一步推进“三二分段”中高职内涵式衔接是当务之急。为此,必须立足现状,建立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并尝试进行有关制度机制和平台建设。

一、“三二分段”试点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

“三二分段”试点中高职衔接涉及到中、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课程衔接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目前,课程衔接的滞后甚至成为制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科学发展的瓶颈。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三二分段试点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追求。由于研究仓促和能力有限,我们前期制定的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实施计划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实操性不强、培养层次不清晰以及体系不科学等问题。由于缺乏官方权威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参照,中、高职都是授课老师在原有授课教材、教案的基础上适当增减部分内容,针对性不强,实践操作性不够,易造成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错位。

二、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对策

合理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立足中高职教育教学现状,科学构建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编订专门的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无缝对接。尽管不同专业领域所建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我们认为,三二分段一体化课程体系总体上应该突出以下特点。

1.“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必须体现“工学结合”、特色鲜明

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恒定性,技术技能和岗位能力需求却处于飞速发展和提升状态。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能力通过现实性的课程项目化设计进行结合——这恰恰是当前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所欠缺的。因此,我们认为,要实现“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建立特色鲜明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必须努力突出“工学结合”,将工作课程化和课程工作化并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最终达到将工作过程转化成学习过程的目的。我校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力求体现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努力做到紧跟时代发展、密切联系行业、管理方法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革新。如我们新开设的《PTN网络技术及组网应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IP网络技术与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等课程,瞄准行业发展动态,紧贴企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培养目标。

课程开发应厚基础、重实力,突出“一体化”培养的特点。中职、高职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不同,二者之间存在着基础与提升的关系。长期以来,中职院校课程设置大多“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导致学生知识面窄,理论基础薄弱;而高职院校往往囿于学科本位,课程“职业性”不明显。要实现“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的有效对接,必须立足现实,注意基本素质课和职业能力课的安排,在中职阶段适当增加基本素质课的比例,以便学生能较快适应高职阶段的文化课程学习;而高职阶段应该根据中职转段生操作技能强的特点,增加职业能力拓展的课程。

2.“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必须层次分明、对接紧密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从中、高职两个层次人才培养规格人手,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然后再根据能力、知识、素质、岗位目标的不同要求,配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并进行序化、整合、裁取,最终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结构体系,为社会培养具有实际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构建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中、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课程结构,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制定两阶段相互衔接的专业教学大纲,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和不同层次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无缝对接。为此,必须做到对接紧密而又层次分明。

三二分段试点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与对策

我们在前期广泛调研基础上将通信技术专业任务领域与职业岗位和能力进行大致对应,制定下表。

基于上表所示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我们认为建设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应从建设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出发进一步明确区分中、高职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差异和各自职业定位,并为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通道。我们试图瞄准未来通信产业特别是珠三角通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和中、高职阶段能力和素质培养结构,将中职阶段职业岗位定位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产品检测与维修、计算机与4G网络安装与管理等;将高职阶段职业岗位定位为:网络维护与管理包括光传输网组建与维护、通信工程监理、宽带接入、数据网络组建与维护、交换设备运行与维护,等等。以此为基础,力求做到中职阶段重点培养面向通信行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中等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作用;高职阶段重点培养面向通信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3.“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瞄准职业需求、动态调整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对新兴岗位需求也不够敏感和灵活。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互联网+”“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背景下通信技术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与共建企业和通信行业协会、通信专职委等深度联合共研,探索以“能力本位”“模块式”的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力求做到根据一线行业业务流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努力实现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专业选修课、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素养的对接,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将课程设置、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通信行业准入接轨,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质性衔接以及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深度接轨,特别是职业资格鉴定与行业准入方面,我们目前的工作远远不够。

同时,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形成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对接 “ 一带一路”、泛珠三角经济圈等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围绕区域经济带、产业带转型升级要求,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在此基础上尝试以优化教学为契机,坚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让人才需求成为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和发展的指南针;要把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推动校企对接往产教深度融合转变的主要抓手,借力“区位优势”,充分发掘区域经济发展中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借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积极吸收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践环节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等,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不仅是形式上对接和承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课程衔接等途径实现内涵上的实质结合。我们通过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三二分段试点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立足于前期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分析,提出建立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对策,并倡导建立有关制度机制和工作平台加以推进。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就三二分段试点中高职衔接的有关研究,能为构建职教人才成长“立交桥”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一种研究范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雅斌.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2]丁知平.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的设计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

[3]徐盈群,林明.浙江块状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中的产学结合研究[J].职教论坛,2009(4)(下).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中高职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