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产品假冒伪劣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6-06-06浦天龙徐长青鲁杰彭楠
浦天龙徐长青鲁杰彭楠
摘 要:消防产品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守护神,也是各类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砝码,然而,现如今,有关消防产品制假、售假、用假现象层出不穷,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消防安全环境陷入了社会风险,严重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对此,本文试对消防产品存在假冒伪劣原因进行分析与梳理,并提出严控此类现象的新思路。
关键词:消防产品;假冒伪劣;社会风险;正回馈效应
一、引言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消防产品质量问题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治行动,使得消防产品市场更加健康、有序、规范。虽然,社会化消防产品抽检合格率较过去有了明显提升,然而,由于一些制造厂家、经销商为谋取暴利,忽视社会公德、企业责任,心存侥幸心理,制假、售假现象时有发生。
那么,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消防产品假冒伪劣为何屡禁不止,制假、售假现象为何如此猖獗,对此,本文试对消防产品存在假冒伪劣原因进行分析与梳理,并提出严控此类现象的新思路。
二、消防产品存在假冒伪劣的原因
(一)违法成本低
《消防法》等现行法律法规虽然对制假售假有着明文的制裁措施,但制假售假者在守法与违法的利益博弈过程中,由于违法成本低,制假成本低,处罚力度较小,利润空间大,故而,在功利属性的市场经济中,制假、售假者毫不犹豫选择了违法,可是,违法受到的处罚对于牟取的暴利来说简直是微乎其微。
(二)信息不对称
市场经济条件下,“准入”的消防产品多种多样,由于消防素质不高,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当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肆虐”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理性拒绝而跟风从众,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总会认识火灾的距离很遥远。因此,价格低廉的就成了他们的首选,进一步加速了假冒伪劣的流通。
(三)维权成本高
通过家庭火灾、娱乐场所火灾等大量的案例,广大消费者为了自身安危,肯定对于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有着“切肤之痛”,因而,如果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会想到维护自身权益。然而,据相关调查问卷分析,大多数消费者会因为维权成本高而有苦难言,即便是因之导致火灾事故的损失,也会由于产品鉴定与检测成本高、时间长而无奈作罢。
(四)监管不到位
各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致使监管过程中失控漏管的现象时有发生。消防产品质量事关多个部门,然而,部分地区呈现出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多部门合力治患的良好态势。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党委政府对该现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高位推动,使得该项工作进展缓慢。
三、应对消防产品假冒伪劣的对策
(一)建立高额赔偿体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不难看出,适用商品范围更广、更加严厉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将大大增加各类市场主体的违法成本。就消防产品来说,假冒伪劣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想要从根源上阻断,就必须提高违法成本。面临天价罚单,从自身出发,商家也“不得不”选择守法,这样才能“强迫向善”。这既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二)建立信息对称体系
对于消防产品领域,特别是灭火器,广大人民群众对该领域获知甚少,因之,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让他们能正确识别真伪已成为当务之急。各级消防等职能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深化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等文件精神,通过网络专栏、电视栏目、广播互动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普及正确识别消防产品,并大力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建立信息对称,使得人民群众对消防产品有更加理性、全面的认识。
(三)建立消费维权体系
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对于该问题的处罚上,不尽如人意。为了进一步捍卫广大消费者权益,必须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维权体系制度。有关部门要大力推广“96119”有奖举报热线的知晓率工作,多举措强化“网络问政”的实际效用,切实在第一时间体民情、知民意。同时,如遇因为消防产品假冒伪劣引发火灾事故并造成损失的,各法律援助中心要给予维权消费者相关的法律援助,有关鉴定部门可以采取跨区检测的方式并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鉴定周期,从而大幅降低他们的各项维权成本。
(四)建立合力整治体系
对于消防产品制造、销售、使用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各级公安、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提请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要深入开展本地区、跨地区专项整治行动,采取“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铁腕式执法模式,以正回馈效应的高压态势大力打击各类消防产品违法行为。另外,为震慑违法行为,要实行上限处罚,还要尽快加强政策立法、规章条例将提高经济处罚作为抵制假冒伪劣的重要手段,才是杜绝此类现象发生的必由之路。同时,邀请社会各界对各参与消防产品整治工作的有关职能部门在工作成效、权力行使、重大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和惩罚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监督。
综上所述,消防产品假冒伪劣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着力在高额赔偿、信息对称、消费维权、合力整治等方面下功夫,使得消防产品假冒伪劣整治工作呈现多线出击、高压态势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地遏制此类现象的滋生。(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2.安徽省合肥市消防支队;3.安徽省滁州市消防支队;4.公安部消防局)
参考文献:
[1] 吕金纯《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屡禁不止——打假措施的经济学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4期
[2] 汪礼苗《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新机制的创建》[J],《消防科学与产品信息》,2010年2期
[3] 余威 王鹏翔《我国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对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年6期
[4] 田武全《制假售假的危害与综合治理》[J],《唐山学院学报》,2010年2期
[5] 张恒瑞《浅谈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24期
[6] 桑洪峰《假冒伪劣现象治理的经济博弈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
[7] 谭军辉《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