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

2016-06-06刘厚周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样板全县培训

刘厚周

泰和县从2013年2月正式启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并本着立足实际、勇于探索的精神,按照“培训先行、典型引路、梯度推进、形成常态”的工作思路,将高效课堂逐步推进并覆盖全县所有学校、学校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积极稳妥地实施全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全县所有学校办学水平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形成了特色办学;绝大多数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加快,增强了专业素养;学校学生的品德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大处着眼、高位推动

1.搅动思想。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以“统”(统一性教学)、“独”(教师独占课堂)、“死”(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费”(费时费力,教学效率低)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课堂结构难以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因此,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极其必要,创立和建设高效课堂也就势在必行,是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需要,是实施新课程要求的需要。我们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高位推动。泰和县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十分重视。2013年政府就划拨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启动经费;2014年更是将全县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列为县政府2014年度重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再次划拨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全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与县教育体育局主要领导一起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直面高效课堂,并多次召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座谈会,现场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对应市局有关科室工作职能,更好地推进我县中小学“优化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工作,使此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立了全县中小学“优化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课题组领导机构,强化了组织领导。

3.顶层设计。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全县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围绕“培训先行、典型引路、梯度推进、形成常态”的思路。出台了《泰和县中小学“优化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和《泰和县“优化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先进学校评估细则》、《泰和县“优化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奖励办法》两个配套文件。《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学校推行高效课堂改革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和工作目标,提出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并对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以及校长和教师的个人业绩评价。

二、细处着手、稳妥推进

在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我们采取“借鉴、完善、创新”的工作策略,我们细处着手、稳妥推进,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新型格局。

1.培训先行。“不培训不上岗”,我们采取实施新课程教学策略,培训先行。一是“外学经验”。聘请山西高效课堂教学专家来我县讲学和示范教学,培训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2000余人。并分批次组织校长、分管副校长以及课改教师、教研员赴江苏洋思、后六、峡西宜川、山西太谷等课改先进地区和学校考察学习。部分学校还自主派出教师到外地跟班学习,拜师学艺。二是内化培训。从2013年开始,我们用三个暑期时间,举行全县初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全员培训,讲解了高效课堂的意义、模式及操作方法,研讨了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对策,共培训课改管理人员350多人和课改一线教师3000余人。多次的培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转变了理念,达成了共识。三是示范辐射。我们开展了样板学校课堂教学开放活动,以课堂教学开放带动培训,示范辐射。每学期初中、小学各组织2次课堂教学开放活动,由优秀样板校承办,承办学校向全县学校全方位开课,听课教师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全县所有课改年级任课教师3600多人次参加了教学观摩。

2.典型引路。全县学校之间的师资配备、教学硬件设施、学生学习特点等方面有差异,发展不平衡,我们采取“典型引路”的策略,推进全县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一是2013年9月选定泰和三中、泰和四中、泰和五中、石山初中、实验小学、实验二小、实验三小、澄江小学、螺溪小学、灌溪小学10所学校为全县初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批样板校,并以此作为研究基地,探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可行性方法,总结出一些适合本县实际的课改经验,为全县学校提供借鉴。二是2014年9月在第一批10所样板校的基础上,通过查看学校资料建设和深入课堂了解教学实效等方式,实地评估,确定第二批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样板校20所,全县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样板校达到30所,覆盖了全县一半多的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学生人数达占三分之二。除第一、二批课改样板校外的其他学校,在2015年9月被确定为全县第三批课改样板校,课改以校板校的形式,分批次分步骤实行全覆盖纳入管理。课改学校全县开花。三是经市教育局评估,泰和四中、泰和三中、螺溪小学、实验小学4所学校获“市课改示范学校”称号,其示范作用辐射全市。我们还将建设其他先进样板校,使其成为全市第二批重点建设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引领全市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3.活动领航。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开展了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是以会带训。分批次召开了高效课堂样板校工作推进会,反思课改过程中的一些得失,总结经验,提供借鉴,逐一解决课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带普遍性的问题,少走弯路。并研究布置下一阶段课改任务。二是以赛促教。继全县校长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之后,举行了分管教学副校长高效课堂教学竞赛;并以教研片预赛、全县决赛的方式,组织了除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以外所有中小学校级领导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2014年12月,还举行了全县中小学教导主任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正副教导主任全员参赛。300多人次学校行政领导的高效课堂教学比赛,提升了他们的课改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三年来,全县学科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举办了180多次,参加比赛教师3000多人次,参加听课教师5000多人次,这一活动,大大推进和引领了全县高效课堂的深入。

4.科研助推。问题即课题。研究解决深入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十分重要。一是课题立项。围绕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收获与体会、方法与策略等“真问题”的研讨,向省教研课题基地申报了省级课题11项;省市县各级“微型课题”研究立项达63项。二是提供平台。创办了双月刊《泰和教研》,我们先后编印了10多期《泰和教研·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专辑》,为学校教师课改经验体会交流提供了平台。各学校还创办了自己的刊物,为本校教师交流课改经验搭建了更多平台。泰和三中有《泰和三中教研》、实验小学有《萃和》、实验三小有《和韵》、螺溪中心小学有《小螺号》等。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自己的刊物,为教师交流课改经验建了平台。三是规范教研。规范备课制度,统一规定每周在规定的时间,在教师各自备课的基础上,集体备课,交流各自备课成果,形成导学案,统一进度。强调在统一使用导学案的教学过程中,课中备课。并培训教师如何编写和科学使用导学案,针对学习目标,如何增加密度,减缓坡度,达成学习目标,避免成为讲导学案课和练习讲评课的课堂教学。还组织全县师生开展“我的课改故事”高效课堂主题征文活动,如何运用“互联网+”,整合教学资源,运用于高效课堂的研究等。这些科研活动,助推了高效课堂的深入。

三、实处着力、追求卓越

在搅动思想、高位推动、顶层设计氛围中,在培训先行、典型引路、活动领航、科研助推的工作中,实处着力,追求卓越,不断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枝繁叶茂。

1.学校发展,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特色办学。第一批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样板学校工作成效更是显著。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立足校情,积极探索,初步创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由“学模、用模”到“脱模、创模”的转型。泰和三中创建了“自主——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泰和四中创建了符合本校实际的“自主合作,教学效益最大化”课堂教学模式;螺溪小学初步创建了“校园文化与高效课堂”二位一体的教改模式。禾市初中的“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理念有机整合;万合小学的“先学后教,导向发展”的课堂模式;老营盘学校的“六环节,二十四字”的课堂教学模式等。

2.教师成长。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且积极付诸教学实践。许多教师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探索所教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模式、策略和方法,成功实现了从“写教案,以教定学”到“编导学案,以学定教”的转变。近30位优秀教师与教研员参与江西人民出版社的《一课一案·创新导学》编写工作,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长足发展。

3.学生成才。实施高效课堂以来,学生变得阳光、快乐、活泼,立德树人已成为现实。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能力普遍增强。“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课堂逐渐消失,“自学、对学、群学、展示、点拨”、“兵教兵、兵强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学得主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习能力普遍增强,学习成绩平稳上升。这种状况在样板校更为突出,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赞赏。家长们在“家长开放周”里,到孩子所在班级听课,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能力的表现,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改革给孩子带来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样板全县培训
净水样板的力量
会议·培训
样板案例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创新“四双四环”模式 打造课程思政样板
会议·培训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上合组织成为国际合作新样板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