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韩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2016-06-06郝玲

现代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调查培养策略

摘 要:以“反对立场”表达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日本和韩国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结果显示,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习者使用规约性间接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比例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日韩学生存在语用理解上的误区和语用知识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语用能力 调查 培养策略

一、日韩学习者的汉语“语用能力”

在中介语语用学研究中,Leech(1983)把语用能力区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会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指语言使用者用语言材料来实施特定的语言行为的能力,用来解决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对应问题。社会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的语用能力。Kasper and Rover(2005)又将语用语言能力概括为关于规约性手段和规约性形式的知识和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规约性手段是人们惯常用来表达交际意图的方式,包括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即暗示)三类。规约性的形式则是实现规约性手段的语言形式。

具体讲,说话人表达“反对立场”时,语用语言能力的规约性手段体现为以下三种策略:

“我不同意,你说得不对。”(A.直接策略)

“难道你的话比我的更有道理?你的想法是不符合事实的。”(B.规约性间接策略)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啊?我一会儿去找你,我们见面说。”(C.非规约性间接策略)

规约性间接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差异在于说话人语用意图的直白程度。前者的交际意图更为明显。

二、表达“反对立场”的语言手段

1.表达“反对立场”的词汇手段

采用否定成分和否定词手段。作为表达反对的最常用手段,否定词承担了绝大部分否定表达的任务,现代汉语常用否定词有:不、没(有)、别、白。除了这些否定词以外,一些带有“消极”“负面”义的实词也属于否定范畴。李宝贵(2002)指出,含有“厌烦”等意义的心理动词,例如“拒绝、懒得、嫌、讨厌”等,形容词“糟糕、差劲”等,副词“未免”等都可以表示否定意义。

2.表达“反对立场”的固定结构

汉语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含有“否定”的意义,常可以作为表达“反对立场”的语言手段。我们在此列出这类固定结构26个(见表1)。

3.特殊句式表达反对

反问句、假设句、感叹句、祈使句常作为表达“反对立场”的语言手段,请见下表2。

上述三类语言手段中,词汇手段多用于“反对立场”表达的直接策略,但由于直接策略往往违背礼貌原则的要求,造成交际障碍或交际失败,为规避表达过于直接,在语言表达中总会采用一些间接的表达方式,即间接策略。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是间接策略的主要语言手段。语言手段是固定的,说话人可以把它们编码在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中(规约性间接策略比非规约性间接策略更直白一些),得到直白或隐晦的语用表达效果。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我们将以“反对立场”表达为例,展开以下三项调查研究:

第一,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日韩学习者的语用语言能力——运用规约性手段即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比率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第二,日韩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表达“反对立场”时使用的语言形式有各哪些特点。

第三,日韩中、高级学习者对于身份、权势地位、社会距离、话语强加度等社会语用知识是否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工具

我们调查日韩学生表达“反对立场”的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时,采用了两种方法:排序项目(12个问题)和会话完形测试(DCT)(8个问题)。会话完形测试描述了8个情景,要求被调查者写出在这种情景下表达反对立场会说什么,可以多说、少说或不说(按平时的习惯做)。我们用语义区分量表(14个问题)考察被调查者在“反对立场”表达时是否存在语用知识不完善的问题。

2.调查对象选取

本研究选择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中高级汉语水平日韩留学生,共50名。其中中级水平26名、高级水平24名。年龄17岁至28岁、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包括华裔和其他有较为特殊的汉语背景的学生3名。

3.预研究及正式调查

为了保证调查的的信度和效度,在正式问卷调查前,我们进行了预研究,之后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50份。问卷说明和场景设计说明中使用的语言是学习者的母语(韩国语或日语)和中文,回答问题时要求受试人使用汉语。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日韩学习者表达“反对立场”时使用规约性手段和各类语言形式分析

1.日韩学习者使用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情况分析

我们设计的排序问题的12个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考虑到了现实交际双方的各种变量,如社会距离、权势、强加度 年龄、性别等。答案为三项,均为“反对立场”表达,但使用了三种不同的策略,要求被调查者根据适切度排序。

根据调查结果(见表3),在排序项目中,中级汉语水平日韩学生首选直接策略的比例是63%,首选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比例是23%,首选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比例是14%。高级汉语水平日韩学生首选直接策略的比例是37%,首选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比例是30%,首选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比例是33%。中级汉语水平日韩学生的策略优选顺序为直接性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直接策略的使用比例最高,占明显优势。高级汉语水平日韩学生的策略优选顺序为直接性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但是三种策略使用比例很接近,无某种策略占显著优势。可见,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日韩留学生的语用策略有很大变化,直接策略的使用比例下降,规约性间接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比例明显上升。这反映出其语用策略越来越多样,语用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我们设计的会话完形测试共8个问题,被调查者需要8次调动语用策略进行“反对立场”表达,结果显示,中级水平日韩学生人均使用直接策略最多,使用规约性间接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策略次数少得多;高级水平日韩学生人均使用直接策略最多,但是使用规约性间接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次数比中级水平学生增多,详见表4。

2.日韩学习者表达“反对立场”时使用的语言形式

学习者在表达“反对立场”时,利用了词汇、语法结构、句式等语言形式,上文已列出。词汇手段是表达“反对立场”的常用手段,尤其是否定词“不、没、别、白”和带有“消极”“负面”义的实词等。固定结构也是表达反对的常用形式,问卷中共涉及了26个固定结构;还涉及了反问句、感叹句、假设句、祈使句4个句式。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日韩学习者表达“反对立场”时使用的语言形式优选顺序为:词汇>句式>固定结构。

(二)日韩中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表达“反对立场”的社会语用知识问题

按照Leech(1983)的分类,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本部分调查中的语用失误全部为社会语用失误,包括说话者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地位,不注意与对象的社会距离,未把握好话语强加度等等。我们采用了语义区分量表(14个问题)。语用失误12项,其余2项无错误(干扰项)。例如:

教授:今天我们课上学习的内容非常重要,大家课下再思考思考,想想有什么问题。

学生:老师,想什么想,我很累。

你认为划线句子是合适的吗? 是 □ 否□

如果这个句子有问题,你认为问题有多严重?

完全没有问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糟糕

问卷回收后,我们先对被调查者对话语的适切性的判断赋分,答对1项得1分,否则0分。如果被调查者能够正确辨认出某一语用失误,则看其对失误严重程度的判定(0~5,最左侧横线赋值为0,最右侧横线赋值为5)。按照已有研究的做法,被调查者对话语适切性的判定可以显示其语用能力水平,并反映出其语用知识的问题,对错误严重程度的判定可以显示其语用意识程度。

我们的数据结果显示,日韩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关于交际双方的身份、权势地位、社会距离的语用知识不完善,对话语强加度的理解也存在误区。相比较看,日韩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以上方面的习得效果均有明显的差异,除关于社会距离的语用知识出现了较大偏离外,其他方面的语用知识偏差不显著,显示了高级水平学生随着总体语言水平的提高,社会语用能力也有明显提升。

五、语用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1.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境分析意识

学习者是在实际语境中真正学会语言的。如果没有具体语境,很难说我们说的句子合适与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篇章重视,课堂上讲练这些语言要素,学生也自然重视。而有一点很薄弱,就是对语境的分析。语境是动态的、复杂的,构成要素很多,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把汉语的语境都归类详细介绍一遍。但我们知道,即便学生把各种语言要素都掌握得很牢靠、很到位了,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现实语境,也很有可能说不出恰当、得体的中文。我们认为,虽然我们没办法把汉语的语境一一介绍出来、一个一个讲清楚,但是,可以告诉学生语境是很重要的,提醒学生关注语境,培养他们语境分析的意识。实际上,语境分析的工作与语言要素教学是相反相成的过程:

语言要素的教与学:

语境分析的教与学:

由此可见语境分析非常重要,是在特定语境中做出适切的言语表达的基础。

2.有效利用语用迁移

语用迁移指学习者的非第二语言(多为母语)语用和文化知识对第二语言语用信息理解、生成和学习产生的影响。语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3.培养文化移情能力,重视社会语用知识

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养成的过程,要学好汉语必须适应汉文化语境,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尤其要重视汉文化中的人际身份、权势地位、社会距离、话语强加度、禁忌等方面的社会语用知识,真正提高语用能力和水平。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来辽东北亚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G14DB105]和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汉语言本科留学生汉语‘立场表达及语用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4GJ0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宝贵.隐性否定的语用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88.

[2]莫然.现代汉语常用否定手段探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郝玲.现代汉语中的“立场”表达刍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3):104-107.

[4]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1983.

[5]Kasper,G.and C.Roever.Pragmatic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In E.Hinkel(ed.)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Jersey,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2005.

(郝玲 辽宁大连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116044)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调查培养策略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