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2016-06-06齐琳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培养料平菇补水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是一类菌的总称,学名侧耳,其抗性强,栽培技术工艺简单、高产。

1 栽培季节

一般多选择在早春或者秋末进行栽培,冬季采用加温措施也可栽培。

2 栽培场地

栽培平菇对场地要求不严格。闲散房屋经过改造即可使用,但是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条件比较好的设施内栽培易获得高产。

3 栽培料的选择与配制

3.1栽培料配方。①棉籽壳96%、过磷酸钙1%、石膏粉1%、草木灰1%或石灰1%、尿素0.3%~0.5%。②玉米芯93%(粉碎成黄豆粒大小)、棉籽粉饼4%、过磷酸钙1%、石膏粉1%、石灰1%。

3.2培养料的配制。按配方分别称取各类物质,按照料水比1∶1.5加水拌料,充分拌匀,拌料后堆闷2 h再用,使培养料充分吸水。

3.3培养料的堆积发酵

3.3.1优点。培养料发酵可以杀死大部分的虫卵和幼虫以及部分杂菌;使培养料软化,菌丝易于分解生长;显著提高产量。

3.3.2操作方法。在背风向阳地,将栽培料堆成下底宽1~1.5 m、高1~1.5 m的料堆,覆盖薄膜。一般堆好后2 d左右堆温可升至50℃~60℃,维持24 h后翻堆,翻堆后再盖好,堆温升至50℃~60℃再维持24 h。

4 塑料袋栽培方法

4.1塑料袋选择。常选用22 cm×45~50 cm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可装干料1 kg左右。

4.2准备菌种。将栽培种从菌种袋或是菌种瓶中掏出,用手掰成1~2 cm小块备用。

4.3接种量。生料栽培的食用菌,接种量为5%~10%。

4.4装料接种。采用层播的接种方式,即三成菌种两层料,两端和中间为菌种,其他为栽培料。

4.5注意事项。料袋绑的松紧适宜,扎口处留有气孔。

5 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

5.1栽培袋的堆放。在温度偏低的季节,双排堆放,堆高6~8层,行间距60~80 cm。在温度偏高的季节,单行堆放,堆高4~5层,行间距60 cm。

5.2环境条件的调控。生长温度范围5℃~32℃,适宜温度25℃~28℃,室温20℃~25℃。每天通风1~3次,保证充足的氧气,遮光处理保持弱光或黑暗。

5.3定期检查杂菌和翻堆。7~10 d翻一次堆。

6 子实体生长阶段管理

6.1催菇。①降温:温度控制在10℃~18℃,加大昼夜温差。②增湿: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③光照:较强的散射光。

6.2子实体形成期管理。当料面上出现子实体原基(白色菌丝团),打开袋口并伸直,原基分化出幼菇时把袋口挽起来或是用刀切下。

6.3子实体生长期管理。①温度:控制在8℃~25℃之间,最好是在10℃~20℃。②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保持地面潮湿,每天向空间喷雾状水2~3次。③空气:每天通风2~3次,以供应充足的氧气。④光照:保持较强的散射光。

7 采收及采后管理

7.1采收。从形态上看,菌盖已经充分长大,边缘平展,菌盖和菌柄交界处表面开始有绒毛状白色菌丝出现,子实体由软变硬。一般从子实体形成到采收需7~8 d。

7.2采后管理。平菇一次栽培可采收3~5潮菇。①清理料面:每次采收后清理料面,清理掉死菇及残存菌柄等。②管理:将袋口放下盖住料面,停止喷水,参照菌丝体阶段管理直到出来下潮菇。③补水:出2潮菇后,菌袋易缺水,应及时补水。可通过水浸袋(12~24 h)或补水枪补水。

072750河北省涿州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齐琳

猜你喜欢

培养料平菇补水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肥皂》等
平菇种植记
草菇出菇为何怪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恼人的干燥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