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优秀人才培养探索
——以浙江树人大学家扬书院为例
2016-06-06胡建伟
胡建伟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民办本科院校优秀人才培养探索
——以浙江树人大学家扬书院为例
胡建伟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摘要:新形势下民办本科院校应满足部分优秀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让一部分优秀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成为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关注点。文章通过对浙江树人大学家扬书院创办及其初步实践的研究,认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加强通识教育,强调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本科院校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其他民办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民办本科院校;优秀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本科院校大多是万人大学,每年都有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入学,而常规的人才培养方式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这类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应成为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关注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民办本科院校开展优秀人才培养,如果实施得好,不但可以培养一批优秀人才,还可以形成影响力,带动学校其他各项改革,提升民办高校的整体办学质量。一些学者还对部分“实验班”“试点班”的改革经验开展了科学研究,如董瑞以全国5所名校学院建设为例,开展了国内高校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①董瑞:《国内高校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5所名校学院建设为例》,《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第6期,第1-5页。徐晓媛、史代敏就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67所高校的处级管理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相关制约因素。②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81-84页。而民办本科院校该方面改革实践和研究相对缺乏。民办本科院校通过开展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一方面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品格和素养,另一方面其办学模式和成果也可为其他本科院校的改革提供经验和启发。
一、家扬书院成立的背景
浙江树人大学每年招生4 000余人,家扬书院从中选拔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精细培养”,并为人才培养改革积累经验。书院以学校创始人、终身名誉校长、原浙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先生的名字命名,旨在培养知识储备丰富、创新能力较强、人文素养较好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综合试验区,书院坚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加强通识教育,强调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承担起教育探索、教学改革的重要职责。对于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在获得相应的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同时,还专门颁发“家扬书院荣誉证书”。
二、家扬书院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书院按照优秀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定了优秀学生选拔机制,以量化目标为载体,整合全校优质资源,加强通识教育,建立了通识和专业双导师制,进行个性化培养,强化学生的国际化能力,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
(一)设定优秀学生选拔机制
书院在每年高考成绩居各专业前10%的新生中进行二次选拔,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校招生办和书院共同组织专家组进行面试,最终录取60名新生。书院实行滚动机制,每学年期末平均成绩排名后5%且学分绩点未达到3.0或有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即退出书院学习。其他学院学生在书院有缺额的情况下,如在学科竞赛、学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某一领域有特殊专长并取得突出成绩,可申请进入书院学习。
(二)确定量化培养目标
根据生源实际和学校的办学定位,书院制定了量化的教学目标,希望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能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尤其在英语、计算机能力、体能测试方面成绩显著。根据书院的整体量化目标,学生制定个人通识能力和专业水平目标,书院通过管理并实施导师制来帮助学生按照既定目标圆满地完成学业。毕业生或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或到海外深造,或实现高质量就业。
(三)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家扬书院选聘校内外优质师资,校内教师主要在全校120多位博士和近70位教授中遴选,并根据需要在浙江省高校和相关单位中聘请部分优秀师资作为补充,以做到优质生源优质培养,确保培养质量。
书院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在线开放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帮助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开放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聘请部分外教担任主讲教师,聘请本校留学生担任助教。提倡双语教学模式,推出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鼓励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教师开设国际化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通识导师的指导下,每学期完成10学时以上的网络通识课和在线开放课程,并完成口头和书面报告,获得学分。引进国际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和改革,开展以Case Study, Project Work, Retreat Workshop等形式的海外前沿创新教育模式,使国际化的理念和方法深入课堂教学。此外,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书院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一次出国(境)交流、培训的机会。
(四)加强通识教育
书院作为二级教学单位,成立了专门的由校领导牵头的院务委员会,设定了“通识+专业”的两段式培养模式。
书院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科技素养,希望帮助他们奠定较好的人文基础,形成较强的发展后劲。因此,一年级以通识教育为主,修读文理大类基础课程及通识课程,开设一批文学艺术类、历史人文类、科技文明类和面向世界的通识课程,形成特色鲜明、具有校本价值的通识课程体系,尤其注重引入世界名校网络课程资源,将其整合、纳入通识课程体系。二年级按学生个人意愿自主选择专业,以专业学院的专业学习为主,同时在通识知识上继续深化。
书院变革通识课程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实现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融合,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保持与学校文理科专业课程学分相近的前提下,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总体减少1/2到1/3。通识课程采取课程论文、课程汇报和作品等形式开展,加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学业考核方式。
与此同时,书院整合全校优质师资,组织高水平教学团队,改变以教师单向灌输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实行小班化教学,探索和形成诸如探究式、讨论式、项目式及情境式等为主的以师生双向交流为特征的“参与式”教学方法。
(五)建立通识专业双导师制
为强化通识教育,书院在一年级阶段为每位学生配备通识导师,主要为通识类课程的教学、大学生涯规划等,制定并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个性化指导。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书院根据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给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加强职业规划和专业学习指导,负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及研究、参与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及特点,给予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导,在升学、出国或就业方向上提供指导性意见及帮助。专业导师一般由学生所修专业相关学科的在职教师担任,要求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并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其形成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家扬书院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效果
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加强通识教育,强调个性化人才培养”为主要特色的家扬书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秀学生的选拔和进退机制,以学生个性化培养为核心,充分调动全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强通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实行双导师制,为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2年多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书院学生学习动机端正,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具备较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富有自我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影响。书院通过原有设定指标的考核和统计,按照量化目标,开展了书院学生与本校高考同分学生的成绩对比,对通识教育实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专业教育实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书院学生和本校高考同分学生在大学适应性方面的对比来判断当前书院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初步效果。结果显示,书院学生在个性、品行和学业方面都较本校高考同分学生有更快的成长。
(一)量化目标实现情况
家扬书院设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初步的量化载体,即“三个百分百”:英语等级考试合格率百分百、计算机二级能力测试合格率百分百和体能测试合格率百分百。从2013级学生来看,至第三学期止(2014年12月),英语等级考试四级合格率为89.47%,六级考试合格率为31.91%,与各二级学院相比,总体合格率居第一。选取全校高考成绩与书院学生接近的两组学生作对比,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家扬书院(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英语四级考试成绩
表2 家扬书院(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英语六级考试成绩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家扬书院在量化目标载体英语等级考试方面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优势。2013级和2014级学生浙江省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首次合格率分别为95.00%和100%,体能测试截至目前也百分百合格。
(二)通识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
自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以来,书院每学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跟踪分析。调查问卷发放为每个年级每学期60份(2013级第三学期因实行进退机制,实际发放57份),回收有效率为100%。问卷构成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教学满意度调查,第三部分为开放式问题,了解学生的教学需求。
1.通识课程设置满意度。对于目前书院的通识课程设置,大部分学生表示比较满意(见表3)。2013级90.00%的学生对于各门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表示赞同。2014级81.70%的学生认为书院的课程对于今后的专业发展有帮助,88.30%的学生对于目前各门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表示赞同。
表3 课程设置满意度/%
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整体认可度较高。2013级学生对书院第三学期课程平均满意度为93.76%,对通识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平均满意度是96.67%,认为目前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对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有帮助的占96.67%。68.33%的学生认为书院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是有必要的。
2.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满意度。2013级和2014级学生对书院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满意度都较高(见表4),这得益于学校整合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强大的师资配备。在书院授课,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和精良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教学双方互动良好,保证了教学质量。
表4 2013级对第三学期通识课程课堂教学满意度
3.专业学习表现。第一学年的通识教育强化了对专业学习的作用,导师制尤其是专业导师制实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学生的专业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上得以反映。
以专业学习成绩这个显性指标为例,2013级57名学生中,位于各专业班级前3的有3名;前10的有11名,占比19.64%;1/3的有17名,占30.36%;1/3~2/3的有23名,占39.28%。超过2/3的学生能较快、较好地融入专业学习,部分学生有很强的专业学习兴趣,专业学习效率高、劲头足。双导师制的实施,特别是专业导师在帮助学生及时融入专业、积极投入专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3级学生对第三学期专业学习的自我满意率达79.20%,85.4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合理;68.10%的学生对第三学期补修专业基础课感到满意;91.70%的学生对专业课堂教学感到满意;87.5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发展有帮助。
4.适应性调查。为检测相应目标的阶段性效果,第一学期对2013级学生开展了新生适应性的问卷调查。问卷总计38个问题,分基本情况调查(7个问题)和包含6个维度的问题调查(31个问题):人际关系适应性、学习方面适应性、校园生活适应性、社会交往适应性、情绪状态和总体满意度。为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大学适应性情况,除了作纵向比较外,还作了横向比较,即在书院发放60份问卷后,又在本校的现代服务业学院和城建学院中选取高考成绩与书院学生高考成绩相近的120名学生进行调查(各发放60份问卷),总计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第二学期期中又对适应情况进行后续测试,问卷相同、被试相同、但增加了一题关于阅读时间的调查。
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书院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方面进步最大。关于“对教师讲的都能理解”方面,书院学生认同感较自身和其他两组均有进步。学习动机水平方面,前测书院学生居中,后测较其他两组水平高(11.7%),说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动力有了提升。书院阅读和去图书馆的情况(前测78.0%,后测63.8%)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学院,说明学校和书院的引导得到学生的回应和认可。学生也认为,自己比其他学院的学生更忙、更充实。关于阅读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书院学生每天坚持阅读的人数85.0%,呈现出一定的优势。
表5 学习适应性情况/%
四、关于家扬书院优秀人才培养的思考
在高等教育五大体制改革中,民办高校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起到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同时,民办高校的参与,激活了高等教育内部的竞争,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徐绪卿:《我国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1页。家扬书院的改革实践,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之举,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目标,围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通识课程的实施、通识和专业导师制的介入,帮助部分有潜质的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突破自我,实现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实践2年多来,量化目标达成情况较好,学生对通识课程各方面的满意度较高。通过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融会贯通的学习以及专业导师的指导,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动机、较突出的专业学习能力,学习的后劲和潜能较大。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奖项比例较高。他们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业的优秀令他们更加自信,对本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书院经验为示范,在全校范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可以带动和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有助于拓宽民办本科院校优秀人才培养的渠道,塑造民办高校新形象,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和社会办学资源,也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与一般的荣誉学院或者实验班办学一样,家扬书院在办学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惑,如调研中师生普遍关心的专业融入感问题,即“通识教育与专业衔接的问题,采用‘2+2’或‘1+3’段制,可能会产生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建立相对滞后”等情况。*虞立红、李艳玲、李敏谊:《本科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班建设与改革经验》,《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期,第24-26页。如何使更多优秀的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继续保持优势,值得思考。通识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泛化倾向。如何培育书院自己的核心特色课程,努力加强课程间的关联性,在通识课程设置中增强学生的选择性,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同时,以量化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不能反映人才培养内涵的全部,书院对人才培养应有更高的追求。在未来的办学过程中,书院将逐步完善和固化已经取得的经验,经过一轮学生的培养,初步形成和完善书院的培养模式和机制,走出一条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之路。
(责任编辑毛红霞)
Exploration of Excellent Talent Cultivation in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A Study of Jiayang School in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U Jianwei
(JiayangSchoo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Abstract: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 have the obligation to satisfy the new expectation of excellent student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To attract top students, motivate them to stay and have good education have been one of the focuses for the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operation of Jiayang School and its initial work, this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integrating high 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enhancing general education and emphasizing personalized education in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plays a positive role and can be a good practice in training advanced applied talent with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It also provides certain guidance for other 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
Key words: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 excellent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收稿日期:2015-12-01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143)
作者简介:胡建伟,女,上海人,教授,浙江树人大学家扬书院副院长。
DOI:10.3969/j.issn.1671-2714.2016.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