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剖析

2016-06-06曾良仔谢凌峰饶先发

2016年17期
关键词:毕业生心理大学生

曾良仔 谢凌峰 饶先发



95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剖析

曾良仔谢凌峰饶先发

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问题易引起大学生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问题。调适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国家政策支持为保障。

就业心理;就业困难;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们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就业困难的直接结果。分析就业困难现象能帮助我们直接深刻的理解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就业困难的几种人群及所表现的心理问题解读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人,而预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海归,以及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2016年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工作岗位。这个庞大的数字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严峻的就业问题。一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另一部分大学生拿着比农民工还低的薪水。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毕业生存在就业困难。

(一)是对薪资和工作地存在较高要求

高等教育扩招已持续很多年,大学生早已不是曾经的天之骄子,但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都导致毕业生对就业值期望较高。根据一项全国数据调查,超过四成的毕业生期望起薪为8000元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大学生认为只有到大城市大单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味追求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沿海经济活跃地区就业,都希望自己工作体面光鲜,薪资优越,然而这些地方人才济济,就业竞争压力极大,往往造成求职不顺到处碰壁。

(二)是盲目追求铁饭碗不愿意到社会上打拼

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变,大部分学生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抱有极高的期望,公务员考试愈演愈烈,催生一大批“考碗族”,他们往往考不到饭碗不罢休。很多学生毕业后一直坚持考,不愿意到社会上找一份职业谋生。白白错过很多可能更加适合他们人生发展的机会。

(三)是学生缺乏长远规划导致有业不就

毕业生年龄往往不大,社会经验缺乏,很多学校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授,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这样一来有一部分学生会先找一个工作落脚点,比如带家教或者电脑设计等临时性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能尽快就业,先找一份要求不高的工作,然后再慢慢过渡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根据最新的职业满意度调查,有50%左右的人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实际上这两类学生都有共同的特点,眼高手低,缺乏职业规划。

二、就业困难的几种人群及所表现的心理问题解读

(一)急功近利

当前社会普遍浮躁,作为社会一份子的大学生难免受到影响,这导致了众多大学生在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下被企业拒之门外,进一步造成自信的缺失[1]。主要表现为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看重直接工资,忽视上升平台,导致后续求职困难。年轻人要沉的下去才能浮的上来。

(二)盲目求稳

年轻人往往是最有活力和闯劲的时候,但是很多学生不管自己适不适合都一味追求稳定和安逸,纷纷加入考碗一族,将高风险行业排斥在外。制造业和传统工农业的人才缺口逐年扩大,与此同时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却无工可做。大学生求稳的心态也急剧增加了一般意义上“稳定行业”的竞争程度激烈,毫无疑问只有非常少量的学生能够进入。

(三)自卑自负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心容易自卑。表现在对人际交往和踏入社会的畏惧,这些学生往往来自农村家庭和贫困家庭,全家举家之力供自己上完大学,他们身上背负着家庭的期望,面对强烈的工作岗位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为不能从事理想的职业或找不到工作而情绪低落、沮丧甚至对未来绝望。缺乏自信除成长环境和家庭因素之外,个体自身和学校提供的教育都能导致这一结果[2]。自负心理又多见于名校毕业生和能力素质较突出者,他们往往会高估自己,过分夸大自己的优势,忽视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经常是“签约”就“违约”,不仅损害了自身的信用,而且干扰了稳定有序的就业市场[3]。

三、缓解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仍将长期存在。然而缓解调适就业心理却刻不容缓,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讨解决方案。

(一)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就业市场门槛逐年提高,提高学生就业实力是缓解心理问题的关键一环。大学生应该对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负责,从迈入大学校门开始,大学生就应该学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及价值观等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就业能力,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看,由于大中专院校持续扩招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使大学文凭含金量大打折扣。另外持续的扩招也催生了一大批不成熟专业的设立,这些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培养方案欠合理,最后的毕业生往往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的教育结构中,传统的教育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毕业生缺乏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高校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为此,学校应该在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启蒙教育,另外广开就业渠道,多设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以多种新理念新方法来培养人才。例如中南大学的“4+1+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自本科开始就要到大中型企业顶岗,部分与企业联系紧密的课程聘请企业专家主讲。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除学校指导教师外,还聘请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这些举措有力的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三)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意志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应该着力扫清不利于大学生求职的各种障碍,要出台相关政策,改变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而导致的就业机会不均的现状。加快就业市场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对高校开设专业做合理规划和引导,坚决淘汰那些师资力量弱,学生就业率低的专业。政府应出台稳定、长效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建立相应的创业风险基金、创业的保险保障项目,以切实的举动来扶植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1]李文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2]孟晚耕.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其调查[J].宿州学院学报,2012(11).

[3]廖春根,王茶生.关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浮躁心理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曾良仔(1989—),男,汉族,江西南丰人,助教,硕士,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江西省新一轮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科研课题《基于全面收费研究生考试招生现状及改革发展研究》(编号:1547)。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优秀辅导员的内在特质及培育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项目编号:16YB079)。201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与培育机制研究——以江西高校为例》(项目编号:MKS1522)。

猜你喜欢

毕业生心理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