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6-06-06胡启明王国顺
胡启明 王国顺
摘 要:构建联盟能力影响国际化绩效的理论模型,考量联盟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影响,结果表明,联盟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中联盟运营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影响最大。鉴此,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的企业应从运营能力、学习能力和协控能力三个方面不断培育自己的联盟能力,并重点培育运营能力。
关键词: 联盟能力;企业国际化;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6)03-0107-04
一、引言
联盟作为企业最具潜质的价值创造与成长方式,在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盟能力决定了企业对联盟的管理水平与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国际化绩效。基于联盟能力视角研究企业国际化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学者对联盟能力的研究主要针对其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及其与联盟绩效的关系等方面,研究的焦点从双边关系转向以企业为中心的能力,从难以把握的的外部环境分析转向易于控制的内部环境分析,开辟了联盟研究新方向。关于联盟能力影响因素,郑胜华(2005)[1,2]认为,任务特征、外部环境、企业条件等因素会影响企业联盟能力的产生、发展与运用,其中任务特征因素或者说联盟经验因素主要有联盟历史、联盟频率、联盟差异性三个方面。龙勇(2010)[3]等的研究表明资源对联盟能力的直接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声誉和联盟经验。曹素璋(2010)[4]认为,对于创新联盟,构建企业联盟能力的关键在于个体层面因素与组织层面战略、结构等方面因素间的互动。关于联盟能力的形成机制,多个学者同时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化联盟知识的方式来提升联盟能力[5]。Heimeriks[6](2007)等提出,整合机制可以使公司将经验转移从而获得联盟能力提升。Deman(2005)[7]对欧美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前者依靠外部联盟支持项目,后者依赖对联盟职能部门、管理工具和联盟管理流程的有效运用。Helfat(2003)[8]从联盟能力而非联盟合作关系的角度研究联盟绩效;武志伟(2005)[9]等指出企业的组织能力是中国境内企业合作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黄俊等[10](2007)对汽车行业的实证研究表明联盟绩效显著地与联盟管理正相关;Heimeriks[11](2004)将联盟管理机制分成职能机构设置、控制和管理流程、联盟管理工具、外部资源四类,对应着不同的结构内容;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对联盟经验和联盟绩效的关系产生影响时联盟能力是一个中间变量[12,13]。Draulans等[14](2003)也证实运用联盟管理技术如评价方法、培训、联盟专家等可以使联盟绩效得到提高。Rothaermel和Deeds[15](2006)发现联盟经验和联盟类型对高技术风险研发联盟与其新产品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在企业国际化的理论研究上,经济研究学派基于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等;过程研究学派(Benito and Gripsrud.,1992)从组织学习与创新采用的角度研究企业国际化过程,以Uppsala国际化模型为代表;而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关系网络理论、国际新创企业理论与国际创业理论认为企业家的全球战略视野、国际创业精神和庞大关系网络是企业国际化的动因,企业进行国际化不仅是出于对利润的追求,更是由于企业家自我价值实现的推动。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联盟能力与企业国际化理论,将硬质合金整体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概念模型,综合运用国内外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今后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支持与指导。
二、联盟能力影响国际化绩效的理论模型构建
组成企业联盟能力的基本要素是运营惯例、学习机制、联盟机制,这三者构成了基于联盟过程的自组织能力整合系统,这三种要素分别整合形成了联盟运营能力、联盟学习能力和联盟协控能力。其中联盟运营能力是在对联盟企业或伙伴企业在以往联盟过程中最行之有效的个体或者集体所积累的联盟运营惯例的优化整合基础上形成的,在特定时期能够有效掌握运营联盟网络的能力,是基于在一个完整的联盟运营过程中建立的四个相辅相成的惯例,并有效整合促其成长的整合能力,即:用于解决与联盟伙伴之间相关的战略层次问题的战略设想惯例;用于解决良好的联盟结构问题的结构设计惯例;用于解决联盟关系管理问题的关系管理惯例;用于解决联盟中知识吸收、转移和保护等问题的认知管理惯例。运营能力作为企业有效解决联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是企业深刻领会联盟运作规律的关键体现,也是联盟能力基本性质中的关键一环——“使用”的支撑内容,同时又是能力拓展的前提。联盟能力自组织过程的内生动力是联盟学习能力,联盟学习能力是改进和提升联盟运营能力的学习机制的整合,对此Nelson和Winter(1982)界定为搜索(search)活动——改变运营惯例的能力。因此,联盟学习能力是联盟能力基本性质中的一环——“拓展”的核心内容,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学习行为。联盟知识的表达、明码化、共享与内化组成联盟学习能力的学习机制。联盟协控能力是一种整合能力,由四种协调机制——联盟职能、联盟团队、联盟工具和联盟系统组成。
企业联盟能力系统中三种子能力维度的整体协同、优势整合作用构成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联盟能力系统中的能力及其结构都对企业国际化绩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联盟能力的形成、运用和提升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外部环境、企业条件(包含高管经历和导向、企业文化、企业的社会网络)和任务特征(或联盟经验)。为此我们建立如图1所示的联盟能力影响国际化绩效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包含下述重要假设:(1)联盟运营能力与企业国际化绩效正相关;(2)联盟学习能力与企业国际化绩效正相关;(3)联盟协控能力与企业国际化绩效正相关;
(4)运营能力、学习能力和协控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影响的重要性作用不同。这些假设将通过实证进行验证。
三、实证研究
根据上述模型设计了知识管理中各价值活动要素调查问卷表,分别调查企业和个人的基本情况、知识管理效果等问题。本研究的样本选择范围既包括中国大陆的企业,又包括国外企业。考虑到国内企业国际化的实际,主要选取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如上海、湖南和广东省。国外企业主要选取资源类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具体测量尺度为5点法。调查通过电子邮件、邮寄、传真、现场填写多种方式进行,共获得有效问卷211份,然后使用Amos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理分析:运用克朗巴哈α系数对指标的内部一致性进行了检验(表1),结果显示问卷调查的内部一致性较好;运用主成分分析、KMO 和 Bartlett检验,验证了总体的结构效度满足要求(表2、表3);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角度,运用x2/df、CFI 、NFI 等7个指标验证各分项的建构效度,并运用标准化负荷值检验模型的聚合效度,结果显示各分项模型的整体建构效度和聚合效度都较好;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整体拟合较为理想,并与实际资料较为吻合;对4个假设进行了验证。
(一)信度和效度分析
对调查表的总体效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20.0得出所示的总方差解释表(表2)。集中的前20个因素占总方差的80.026%,第一个主要因素占41.467%,可以判断共同测量偏差并没有出现。进一步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表3),KMO远高于0.5,巴特利特半球体检验小于0.001,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的零假设被拒绝,也支持因素分析。(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表4中的数据表明,联盟能力测量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较好,可以接受,也相当符合实证资料,具有整体的建构效度。
测量联盟能力的15个题项在各自潜变量上的标准化负荷值位于0.52至0.70之间,均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证明各潜变量测量的聚合效度较好。
测量企业国际化绩效的8个题项的标准化负荷值位于0.57~0.67之间,而且均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证明各潜变量测量的聚合效度较好。
表5中的数据揭示企业国际化绩效测量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较好,可以接受,且相当符合实证资料的模型,具有整体的建构效度。
(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根据图1的概念模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7个内生观测变量(Ql、Q2、Q3、Q4、Q5、Q6、Q7)对内生潜变量联盟运营能力进行测量;以4个内生观测变量(Q8、Q9、Q10、Q11)对内生潜变量联盟学习能力进行测量;以4个内生观测变量(Q12、Q13、Q14、Q15)对内生潜变量联盟协控能力进行测量;以8个内生观测变量(Q35、Q36、Q37、Q38、Q39、Q40、Q41、Q42)对内生潜变量企业国际化绩效进行测量。相关测量项目与所设问题见表6。使用AMOS20.0软件来检验结构方程模型。表7表明,该模型各项拟合指标符合要求,可以接受。表8表明,联盟运营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即联盟运营能力能提升企业国际化绩效,假设1被支持;联盟学习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即联盟学习能力能提升企业国际化绩效,假设2被支持;联盟协控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即联盟协控能力能提升企业国际化绩效,假设3被支持;三者中,联盟运营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贡献最大,联盟学习能力次之,联盟协控能力排最后,假设4被支持。当然,三个子能力的权重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企业自身特质与国际化的不同阶段、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发生变化。
四、结论
企业联盟能力是由运营能力、学习能力和协控能力构成的自组织能力整合系统。在企业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的过程中,它可以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并直接影响企业国际化的绩效。
通过分析企业联盟能力内部基本要素、外部影响因素及其与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关系,构建结构模型,并对相应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联盟运营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影响最大。鉴此,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的企业,应从运营能力、学习能力和协控能力三个方面不断培育自己的联盟能力,并重点培育运营能力,特别是战略构想、结构设计、关系和认知管理。同时,联盟能力的培养需从整体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并随时进行动态的调整,才能保证持续的国际竞争优势,并取得绩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胜华. 企业联盟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D]. 杭州:浙江大学. 2005:25-31.
[2]郑胜华,唐洁.任务特征、组织文化对联盟能力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17-18.
[3]龙勇,吴海春,杨超. 竞争性战略联盟中企业联盟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4):17-19.
[4]曹素璋.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企业联盟能力的构建—— 一个多层面互动的模型[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37-41.
[5]Simonin B.Ambiguity 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strategic allianc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595-623.
[6]Heimeriks,Duysters,Vanha Verbeke.Learning mechanisms and differential performance in alliance portfolios[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07,5(4):373-408.
[7]ArdPieter Deman.Alliance Capability:A comparison of the alliance strength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mpanie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5,23(3):315-323
[8]Helfat. The SMS blackwell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M]. Blackwel:l Oxford,2003.
[9]武志伟,茅宁,陈莹.企业间合作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148家国内企业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5,(9):99-106.
[10]黄俊,李传昭,张旭梅,邱钊. 战略联盟管理与联盟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7,28(6):104-107.
[11]Heimeriks KH. Developing alliance capability [D]. Eindhoven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15-21.
[12]Heimeriks, Klijn, Reuer. Building capabilities for alliance portfolios [J].Long Range Planning, 2009,(42):96-114.
[13]Koen H, Heimeriks, Geert Duysters. Alliance capability as a mediator between experience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lliance capability development process [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7,(1):25-49.
[14]Draulans, Ardpieter Deman, Henk W, Volberda. Building alliance capability: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superior alliance performance [J].Long Range Planning, 2003,(36):151-166.
[15]Rothaermel F T, Deeds D L. Alliance type, alliance experience and alliance management capability in hightechnology ventur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429-460.
(责任编辑:姚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