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性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南京大油坊巷为例

2016-06-05高才生GaoCaisheng张伟郁ZhangWeiyu

住宅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历史风貌油坊街巷

■ 高才生 Gao Caisheng 张伟郁 Zhang Weiyu

居住性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南京大油坊巷为例

■ 高才生 Gao Caisheng 张伟郁 Zhang Weiyu

在建筑遗产保护进程中,随着对历史风貌区整体保护理念的探索及非遗关注度的提高,物质文化遗产的局部保护与风貌区全面保护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以大油坊巷居住性历史风貌区为例,阐述风貌区特色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构建社区参与平台、建立建筑评价体系与更新模式、编制风貌区更新信息库与《导则》等建议;并通过明晰风貌区产权关系、合理有序疏解人口、协调政府与各界合作关系等措施,探索出风貌区合理有效的更新途径。

居住性历史风貌区;保护;更新;大油坊巷

0 引言

历史风貌区构成城市传统环境风貌,属于国家非法定保护的历史地段。风貌区内部的传统要素,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貌区特色和持续吸引力的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风貌区历史信息丰富、辨识度高、地域特色明显等优势逐渐削弱。蕴含着多样的民间文化信息和地域特色的居住性历史风貌区,普遍面临传统特色衰退、人居环境破败、人口流动性大、社会结构失调等问题。在保护当地居民权益和延续风貌区特色的同时,改善其环境,提升其活力,更新其公共基础设施,是其保护更新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将结合南京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更新,提出几点建议。

1 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历史背景

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简称“风貌区”)位于南京老城东南部,西侧紧邻内秦淮河两岸传统历史风貌区,南侧靠近双塘园历史风貌区,北侧靠近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图1),是南京22个历史风貌区之一。《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确定了风貌区的边界与用地面积(图2、3)。其所在区位良好,交通便捷,周边附属设施齐全;现存保留较好的有民宅故居、院落街巷等,共3处文物保护单位、7处历史建筑、5处拟推荐历史建筑。其所处的城南地区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南京最为繁盛的居住区、传统手工业区,是南京历史积淀最深厚、文化内涵最丰富、历史遗存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图1 项目区位图

图2 项目规划范围图

图3 项目规划范围鸟瞰图

2 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

2.1 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的特色

风貌区有着独特的传统居住文化内涵,包含物质空间形态与非物质文化形态两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和生活体验价值。

2.1.1 街巷体系历史感十足

风貌区内传统街巷韵味十足,主要有大油坊巷、箍桶巷、堆草巷等8条历史街巷,在街巷脉络与空间尺度上体现了传统空间特征(图4)。线性街巷空间串联风貌区内的点状历史遗存,起承转合形成变化丰富的空间形态。街巷两侧多以1~2层的建筑为主,界面连续,宽度在2.5~22m之间,D/H值约0.5~1.5,空间内聚力较强,交往尺度宜人。街巷名称均有脍炙人口的典故,如箍桶巷、马道街、堆草巷等与明朝富商沈万三的传说有关;而风貌区的别名“小西湖”,也是因为明朝文人徐霖的院子与西子湖相较媲美的缘故(后被填湖造房)[1]。这一条条历史韵味十足,充斥着历史典故与生活记忆的街巷,是原住民想要守住的精神家园。

2.1.2 建筑片区类型多样化

风貌区图的关系明确,街巷脉络清晰,大部分建筑呈现多重院落式布局,外立面为清水青砖空斗墙,砖饰门斗较多,老虎窗扇较多,均为1~2层砖木、砖混结构,容纳了明清传统建筑、民国时期及建国之后的建筑,呈现出风格多样、肌理相对明晰的现状街区[2]。文保建筑或历史建筑与一般建筑,在总体布局上所呈现的传统风貌,正是风貌区群体价值特色的集中体现,其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可被随意取代(图5)。

图4 街巷空间分布图

图5 项目局部现状图

2.1.3 点状历史遗存要素丰富

风貌区内点状历史资源丰富,共有古井7处、古院墙8处、古院门5处,还有一些点状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图6、7)。历史环境要素同样是构成风貌区传统风貌不可或缺的部分,围绕这些要素所形成的居民日常交往空间,对风貌区的邻里关系与市井文化,以及社会网络体系维护等起到积极作用。

2.1.4 非物质文化遗存丰富

风貌区内非物质文化遗存丰富,主要包括民间工艺与文学、传统音乐与曲艺及一些重要人物等。风貌区居民曹真荣已被确立为国家级秦淮灯彩非遗传人,但其现有生产基地境况堪忧(图8)。

图6 历史遗存要素分布图

图7 文保单位门斗现状图

2.1.5 社会生活网络结构体系与邻里关系稳定和谐

街巷交汇空间、院落入户门廊空间与大树绿荫场所等看似寻常的地方,构成了具有监督性的安全场所,供老人们交流娱乐,孩子们嬉戏打闹,充满了生活韵味,编织出风貌区特有的和谐与稳定的邻里关系网。这种较为稳定的社会结构体系,塑造出更具安全性与凝聚力的风貌区[3](图9)。

图8 秦淮灯彩非遗现状图

图9 绿荫下现状图

2.2 大油坊历史风貌区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风貌区多方面的调研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2.1 房屋空置、物质环境衰败与传统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

风貌区物质环境衰败,主要体现在市政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质量差、房屋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房屋空置多年等方面。政府在改善风貌区形象与环境时,很难真正意识到风貌区保护的重点,居民缺乏主动参与风貌区保护实践的远见,导致物质环境衰败与传统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恶化。因此,风貌区保护更新必须将物质环境提升与传统风貌延续二者综合起来考虑,保证二者的平衡。

2.2.2 社会结构失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风貌区内有经济能力的居民搬离街区,将房屋转租给其他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流动性较大;而留下的多数属弱势群体。原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与人文特质发生改变,导致扮演非遗传人或受众群体角色的居民结构受到冲击,风貌区原本稳定的社会环境将变得不可持续。因此,风貌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维持社会结构的平衡,这也是非遗活态的前提。

2.2.3 更新资金匮乏与居民自主参与之间的矛盾

风貌区内市政设施改造、建筑整治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保证较长周期的更新运转。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无法调动居民参与风貌区更新的积极性,难以保证风貌区保护更新的顺利进行。

2.2.4 现有产权关系不明晰与居民自主更新之间的矛盾

通过现场调研与分析发现,由于种种历史遗留原因,风貌区出现“私有产权”“房产局公有与单位房公有产权”“公私混有产权”等复杂产权现象,甚至有一屋多种产权所有人现象。房屋产权所有人不明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导致房屋修缮不及时,居民自主更新积极性不高。

3 历史风貌区更新理论与原则

3.1 遵循“动态保护”的理论原则的理论

20世纪50年代,动态保护的相关概念雏形从工业领域延伸而来,它主张事物与过程的目前状态和过去的决策有关,今天的决策将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历史风貌区的动态保护更新中,应将历史、现状和未来统一考察,使之处于最优计划状态。动态规划要求无论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对于先前决策所造成的状态而言,余下的决策必须构成最优策略;强调“持续规划”“滚动开发”“循序渐进式”“控制性规划”等更新模式,在着眼于近期发展建设的同时,对远期目标提供一些弹性的控制指标,并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正与补充,以实现一种动态平衡[4]。

3.2 遵循“整体保护”的理论原则

1976年的《内罗毕建议》中,提出了历史遗产的整体保护原则,这是居住性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的首要原则,又称“全面保护”。保护的对象不只是建筑物本身,还包括整体居住环境的格局及其所承载的居住人文氛围和社会结构,是一种动态的保护,要求风貌区要有所发展,且在发展中保持其格局的完整性和社会网络的稳定性。要合理考虑社会性因素,将遗产保护观念融入社会生活中,“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激发人对保护工作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去,同时通过法律、管理、财政及技术等手段加以协调。

4 建议与措施

针对风貌区现存的几大问题,结合历史风貌区更新理论与原则,笔者认为可以从物质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提升及文化资源利用等方面着手,采取一些措施。

4.1 创建社区参与平台

搭建政府、专业人士、居民及市场对接的社区参与平台,促进专业研究设计团队、规划管理建设团队、社会公益、社会媒体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挖掘风貌区潜力,研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共同制定相应的更新计划(图10)[5]。具体措施有:①建立社区参与平台,调控指挥风貌区的更新历程;②成立社区制“大油坊巷建设管理中心”,进行更新试点探索、开发与建设;③设置相关专业小组,负责风貌区调研并编制信息库;④设立“专项资金筹集”小组,调度风貌区更新资金。

图10 社区参与平台样图

4.2 编制信息库与更新《导则》

风貌区对物质环境要素采用“一处一策”制来进行严格的标准评价测定,编制编号式基础信息库,同时,应将每一次的更新活动录入对应编号信息库,体现动态保护的原则。在尊重风貌区现状功能和房屋产权的前提下,以院落为单位,对风貌区内有共同属性要素的更新制定相应的《导则》。《导则》应包含沿街建筑界面、建筑单体或群体更新、街巷设施与绿化、广告标识与照明等方面,可分设计通则、分类指引导则、示范设计等[6]。

4.3 建立建筑评价体系,分类型、分阶段更新

综合考虑风貌区内建筑的类型、质量、年代、结构、风貌、区位、组合形式等因素,将建筑的更新模式分为修缮、修复、保留、整治更新与拆除等方式,并通过社区参与平台的研讨与基础资料的提取,制定分类型、分阶段的合理更新计划。应施行小规模、不间断的动态更新,以避免大规模的一次性更新行为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断裂等问题,平稳实现风貌区的保护更新。

4.4 提倡建立更新触媒点

文化资源是风貌区的灵魂,物质载体是风貌区的壳体,原住民是风貌区文化的受众者与传承者。将风貌区内壳体与灵魂复合在一起,作为风貌区活力的一级触媒点,向周边发散辐射,刺激周边居民自主形成二级触媒点,层层传递[7]。不过度干扰风貌区居民生活,并适当注入新鲜血液,是风貌区更新的必然目标。例如,将傅尧成故居群与曹真荣秦淮花灯结合形成一级触媒点,打造集花灯制作、花灯教学体验、花灯展示、花灯销售于一体的复合型建筑群。在留住花灯技艺的同时,利用老建筑壳体,传承花灯扎制技艺。

4.5 适当疏解人口、构建合理的产权体系

合理有序地疏解人口是解决风貌区人口密度过高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与产权关系梳理协同并进,秉承公平公正、外来人口优先疏散的原则,避免市场化导致的社会结构快速置换或街区绅士化现象的出现。同时,政府应确保风貌区更新与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对接,提供多样化的安置模式与个性化的住房需求,保证解决风貌区弱势群体外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复杂产权关系的具体措施有:①尊重私有产权,若这部分产权持有者有搬迁意愿,可以通过产权的市场化实现,政府享有优先购买权;②适当稀释公有产权,可以调动居民自主参与风貌区更新的积极性,政府可将产权出售得到的费用投入“专项资金筹集小组”;③建立共有产权关系,推行新的产权模式,以观后效[8]。

5 总结

随着对城市历史风貌区的更新探索,保护与更新的内容、方式与目标都在不断的扩充,因此保护与更新是一个动态的全局过程。关注居住性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更新,切勿只注重物质形态的研究而忽视文化、历史、社会等因素,应将“人”“房”“那棵树”一起留下,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并不断地对风貌区的更新行为进行追踪,采用小规模渐进式,“一处一策”制解决问题,包括建筑产权、更新模式等。政府“自上而下”干预与居民“自下而上”自主参与,两者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探讨风貌区最为合理的更新方式,有助于改善民生,提升人居环境与活力。

[1]周学鹰,张伟.简论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之文化价值[J].建筑创作,2010(02):158-164.

[2]姚迪,戴德胜.从“空间改造”到“价值重塑”——历史街区保护策略转向研究[J].建筑学报,2011(05):36-39.

[3]张新中,高长征,范永盛.有机历史,活态共生——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保护更新策略探究[J]. 住宅科技,2013(06):33-36.

[4]陈星,杨豪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历史地段更新研究[J].工业建筑,2016(04):44-50.

[5]郭湘闽.房屋产权私有化是拯救旧城的灵丹妙药吗[J].城市规划,2007(01):9-15.

[6]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04.

[7]夏杰,朱纪圆,季新亮.整体提升,分类引导——以《苏州老城区道路街景整治导则》的编制为例[J]. 规划师,2014(04):57-66.

[8]顿明明.苏州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其策略应对[J].规划师,2016(07):39-44.

On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Residential and Historical Landscape Districts --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Dayoufang Lane

With the exploration on the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at historical landscape districts and the increasing concern on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artial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at historical landscape district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aking the residential historical landscape district at Dayoufang lan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this landscape district and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hat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platform be constructed, architectural evaluation system and update mode be built and the renewal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Guidelines of landscape districts be compiled. It also explores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renewal way by taking the measures where the property rights at landscape districts should be cleared, the population should be relocated reasonably and orderly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all walks of life should be coordinated.

residential historical landscape districts, protection, renewal, Dayoufang lane

2016-09-15)

高才生,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在读研究生;张伟郁,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历史风貌油坊街巷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驴磨油坊
边走边唱
远去的老油坊
老油坊
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街区交通品质提升研究
雨中的街巷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闯市场有妙招 小油坊变大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