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区街道空间形态的句法解读
——以浦东新区环世纪公园居住区为例

2016-06-05QiFeiChenYi陈扬扬ChenYangyang

住宅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花木步行片区

■ 齐 飞 Qi Fei 陈 易 Chen Yi 陈扬扬 Chen Yangyang

居住区街道空间形态的句法解读
——以浦东新区环世纪公园居住区为例

■ 齐 飞 Qi Fei 陈 易 Chen Yi 陈扬扬 Chen Yangyang

中国房地产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逐步进入以市场化供给为主的阶段,从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到提供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居住区街道空间形态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一方面应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环上海世纪公园居住区道路空间结构的量化研究,比较空间形态的差异;另一方面从街道生活入手,结合居住区规划设计形态,总结居住区规划中空间结构和出行行为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为塑造可以有效整合居民各项活动的宜居社区提供参考。

居住区;街道空间形态;空间句法;步行交通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已经由过去不断开发增量用地的模式向开发存量用地的方式转变,城市范围无限制地扩大已经成为过去,上海市在“十三五”规划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中明确提出控制建设用地范围[1]。换句话说,就是要控制城市范围,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不断改善和提升社区空间环境的宜居度,使城市社区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广义上讲,城市生活是包括了所有人流、物流的经济、社会、生活的活动总和。狭义上指,从居民活动空间的角度来理解城市活动移动体系、地域空间结构与体系的内涵[2]。城市社区不仅是居住场所,也是以居住场所为核心,结合工作、学习、运动、休闲和购物等各项活动为一体,可提供综合功能和开展各种行为的场所。

计划经济时代,居民住房的解决多依赖于人员所在的单位或企业,在单位临近的地块内,进行有限的住房开发活动,多体现为土地的社会价值[3],而没有唤醒土地的经济价值,地块和道路的关系是割裂的,居民以工作单位为圆心开展各种行为与活动,地块之间的差异不大。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开启的住房逐步市场化[4],土地的价值不断地放大,收入差距的拉大,居住空间的社会阶层分异现象等,促使近20年来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点转向:①各类公共设施及配套资源均等化配置;②居住区内的游憩、休闲场地的开辟;③远离犯罪、更加安全的街区系统的塑造等。为了安全,国内的做法是在小区外围竖立起了围墙,其在满足了居民基本心理安全需求的同时,却阻碍了步行交通的流动、相互渗透的可能性和各种公共资源的共享的权利[5],这种封闭式围墙与大地块的空间规划理念,造就了大部分中国居住区空间规划的模式。而公共空间本身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是多意义、多核心的,是不同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和不同的价值体系的沟通、共存、交融和补充[6]。因此,本文试图从街道生活的概念和空间句法的规划方法出发,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居住区规划形态如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如何组织和开展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环境行为建构。

1 研究范围与城市肌理分析

环世纪公园居住区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内环高架路内生活环境较为舒适的居住社区之一,西端衔接小陆家嘴金融区,东端是张江高科技园区。该区域定位为浦东的文化与生态区,主要用地类型是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围绕世纪公园主要有4个居住片区:花木A片区、花木B片区、联洋A片区、联洋B片区,东南地块为商业用地,现为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西北地块为公共设施用地,现为浦东新区政府所在地及上海科技馆(图1)。

研究范围西侧与北侧至杨高路,南侧与东侧至内环高架路,杨高路、内环高架路都是浦东新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交通流量颇大,道路红线宽度分别达50m、80m,对步行人流与自行车流起到天然的阻隔作用,因此这两条道路可作为该研究范围的天然边界。研究范围的占地面积约为11.1km2,其中世纪公园占地约1.4km2,周长约5km。表1为各个片区的主要技术指标,花木A片区的占地最大,其次是花木B片区、联洋B片区,联洋A片区的占地面积最小;从各片区内(含周边道路)的道路长度比较,花木B片区拥有的道路长度最长,其次是花木A片区、联洋B片区、联洋A片区。花木B片区有较多的地块数和较长的道路长度,这说明该片区的街区尺寸较小,街区内道路密度较高,道路交叉口间距约0.15~0.25km,地块平均占地面积约为0.09km2,远低于总体0.195km2的平均值,因此有更多的沿街立面,便于小尺度范围内步行人流的出行。根据8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城市的研究,Siksna建议道路交叉口间距80~100m,可以平衡机动车和步行运动,而更短的交叉口间距50~70m,更适合密集的人流活动和零售商业[7]。联洋A片区的总占地面积较小,但由于该地块的主要住宅类型是低层别墅,地块划分较大,道路交叉口间距约0.6~0.7km,地块平均占地面积约为0.32~0.4km2,高于总体的平均值(图2)。

图1 案例研究范围

表1 主要技术指标

本文选取4个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depthmap〔Depthmap软件,运用于一系列的空间网络分析,以此理解建成环境中的社会运行机制。该软件可用于不同尺度,从建筑物、较小的城市片区,直到整个城市或国家。在每个尺度上,该软件可生成开放空间要素的图示,通过某种关联(如彼此可视或彼此重叠)将空间要素联系起来,并进行关系图分析,其目的是得到具有社会或体验意义的空间变量数值。〕软件,根据地图分别建立了各片区的线段角度模型,并且建立了包括世纪公园周边1.0~1.5km范围内的城市道路网和住宅区内部的路网,作为整体研究模型和4个片区的全局参照对象。图3为整体研究模型Rn,R1500,R600的整合度〔整合度是描述空间整体结构的量化指标,是关于轴线的平均拓扑深度的函数,小半径的整合度值反映的是局部尺度的空间结构关系(如步行运动),大半径的整合度值反映的是整体的空间结构(如车行运动)。Rn表示半径无限大时的整合值,R1500表示半径为1 500m时的整合值,R600表示半径为600m时的整合值,半径的选择可根据研究范围的大小做适当调整。〕图。对比道路的功能,花木路、锦绣路、芳甸路的交通功能大于生活功能,作为功能混合使用的道路,吸引更多的机动车穿越交通,Rn整合度中,花木路、锦绣路、芳甸路有最高的整合值。梅花路、樱花路、东绣路、丁香路、迎春路等作为生活性的道路,吸引更多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随着出行半径的缩小,出行范围更多地集中在小区周边的街道上,同时这里也是步行半径内整合值较高的区域。这种在城市网格主要道路连接与次一级的填充网格,构成了当地大部分居住用地形式,是句法式理解城市意义的基础[8]。

2 空间组构特征

2.1 花木A片区

图2 主要技术指标的比较关系

图3 线段角度模型

花木A片区的杨高路、浦建路和锦绣路作为交通性道路,分别从该片区的边缘和中心通过。Rn整合度显示穿越该片区的主要道路,如浦建路、锦绣路等都有较高整合值。交通流量很大的浦建路把该片区分割为南北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南侧的生活服务设施如:菜场、超市、银行、邮局等不能有效地为北侧的居民提供服务,北侧地块的居民只有通过东绣路到达南侧,因此东绣路对人流的吸引作用被凸显。而且小区之间多采用封闭的围墙分隔,步行人流需通过小区的出入口到达城市道路,例如上海绿城小区有3个出入口分别与杨高路、东绣路、锦和路连接,前者主要满足以步行方式到达最近的公交站点和轨道交通站点的需求,后二者则满足日常生活性的出入口和作为机动车的出入口。香梅花园日常生活性的出入口也在东绣路上。线段角度模型同时印证了东绣路在该片区内的局部整合值和整体整合值都较高(图4)。全局整合度(x轴)与局部R1500整合度(y轴)构成的相关性分析中,二者呈显著相关(图5(1)),表现为协同度高的街道网格,全局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构成的相关性,称为“协同度”,协同度高反映街道网络趋于单一结构,反之则趋于多核心结构[9]。但在全局整合度(x轴)与R600整合度(y轴)构成的相关性分析中,二者呈不相关(图5(2))。结合不同尺度的出行半径,说明花木A片区内的小半径范围步行出行时,可能对全局的认知程度很有限,步行出行对全系统的理解度不高,当出行半径范围扩大时,例如采用自行车,会对全局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

2.2 花木B片区

花木B片区是世纪公园周边比较平民化的街区,多为6层多层住宅,建筑的建造年代较早,街区的路网密度较高,道路交叉口的间距较小,该片区地块边长约150~250m,是较为适宜的步行距离,地块平均占地面积约为0.09km2,地块用地面积均匀分布。与其它片区比较,该片区道路总长度最长,道路数量和路口数量最高,地块的平均占地面积在4个片区中最小,在Rn整合度中,街区内梅花路的整合值最高,与梅花路连接的7条道路整合值较高,其余道路整合值相近。R1500整合值高的区域集中在梅花路与海桐路上,R600整合值高的区域向片区内部扩散,集中在片区内部道路或小区之间共用的道路上(图6)。在Rn整合度和R1500整合度(图7(1))与Rn整合度和R600整合度(图7(2))相关性分析中,都呈显著相关。从历史发展脉络上看,花木B片区是由西向东逐步开发和扩展的,街区的形态和住宅类型较其它片区更为丰富,反映出某种“类自然发展模式”,这说明花木B片区既适合步行出行也适合自行车出行,不管是徒步或借助交通工具,对整个片区的可理解程度是比较容易的。花木B片区的路网结构接近于网格化,局部道路系统虽然有偏转,但整体结构依然保持了道路正交, Rn和R1500高整合值的道路重合,都集中片区内的主要2~3条道路上,如海桐路、梅花路、樱花路等。

图4 花木A片区线段角度模型

图5 花木A片区整体与局部“协同度”

图6 花木B片区线段角度模型

2.3 联洋A片区

联洋A片区的居住形态以高档的别墅为主,片区总占地面积较其它片区小,但片区内的地块划分少,小区之间以天然河道或围墙作为分隔,共用一个地块。道路交叉口间距约0.6~0.7km,地块平均占地面积约为0.32~0.4km2,高于总体的平均值,单独地块的占地面积约是花木B片区单独地块的3.5~4.0倍,约是花木A片区单独地块的1.4倍左右。因此地块之间或小区之间的联系较弱,各地块或小区内部有很强的向心性,且别墅的使用人群为高收入群体,对外部生活设施的依赖度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多的选择。

图8显示高整合值在Rn整合度和R1500整合度分布比较接近,在R600整合度中高整合值局限于某个小区内部,而某个小区内的高整合值的道路是不可能被其它小区的居民利用的,另外该片区内还利用天然河道作为划分小区的边界,小区对外的出口均位于片区周边的道路上,加之国内高档小区多采用门禁系统,因此局部整合度与其它片区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

2.4 联洋B片区

联洋B片区的定位是较高档次的国际社区,区域内多以高层及小高层住宅为主,约有10个住宅小区,大部分小区用地为独立地块,街区的尺度和规模相近。路网规则的街区和地块边长约为300m,地块占地面积约为0.09~0.1km2,这种用地规模也是目前国内主流的小区规模。为了避免与城市交通干道交叉过多,靠近杨高路及内环高架路的小区占地面积较大,形成边缘化带状地块,占地面积是独立地块的2.5~3倍,达到2.5~3 km2。

图9所示,Rn整合度高的道路集中在穿越片区中心的丁香路和片区南部边缘的锦绣路,说明片区北侧呈带状分布的地块有效地把高整合值的区域向世纪公园方向挤压,而占地较小的独立地块则把高整合值的区域向世纪公园方向牵引,并结合小尺度的街区和较优越的自然环境,塑造了适宜的居住环境和可达性较好的步行出行条件。

图10所示,联洋B片区整体与局部的相关分析与花木A片区基本类似,联洋B片区内的小半径范围出行时,如步行时可能对全局的认知程度很有限,步行出行对全系统的理解度不高,图10(2)呈不相关,当出行半径范围扩大时,例如采用自行车,会对全局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图10(1)呈显著相关。

图7 花木B片区整体与局部“协同度”

图8 联洋A片区线段角度模型

3 横向比较

综合4个片区的街区肌理特征和空间组构量化特征(表2),横向比较得知:①花木B片区的Rn整合平均值最高,其次为花木A片区和联洋B片区,联洋A片区最低,R1500整合平均值的走向与Rn基本相同,4个片区的R600整合平均值的基本相同(图11(1))。②通过标准方差的比较得知,花木B片区Rn整合度的波动最大,联洋A片区Rn整合度的波动最小。花木A片区、花木B片区和联洋B片区的R1500整合度的标准方差值基本一致,说明在1 500m半径下片区街道网络的布置情况类似,3个片区中都有交通性的主要道路穿越或邻近,也有大量满足步行半径的城市道路和支路。联洋A片区的Rn与R1500整合度的波动最小,说明该片区的路网结构主要满足长距离的车行出行(图11(2))。③通过标准方差的比较得知,花木B片区和联洋A片区的R600整合度与总体保持一致,说明在小半径范围内这两个片区的路网模式近似。花木A片区和联洋B片区的R600整合度波动小于总体,说明在小半径范围内,这两个片区的住宅街区尺度类似,街区布局方式和道路的组织也类似,属于同一个时期、同一种规划设计理念下的产物。

图10 联洋B片区整体与局部“协同度”

图11 各片区线段角度模型量化比较关系

表2 各片区线段角度模型量化表

4 结语

根据4个居住片区出行交通行为和空间结构的句法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近20年来,国内居住区规划主流方法抛弃了小尺度地块,而采用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地块作为基本单元,虽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土地使用成本,但却增加了居民出行的距离和时间成本,不利于街道空间良好可达性的塑造,因此由中小尺度的地块组合而成的居住区,其道路系统能拥有更高的整合度和更强的街道活力;②小区只有通过出入口取得与外部的联系,因此出入口所在的道路成为局部整合度最高的区域,这些被人为“挤压”导致的高整合值,不是创造人停留最多的地方,对社会交往、邻里关系的贡献非常有限,而是交通流最集中的地方,高整合度在社会价值和生活意义上的表现被贬低和忽视了;③新建小区与已建小区都采用通透式的围墙切断与城市道路的直接联系,采用门禁系统切断与外界人员到达和使用小区内部公共设施的频率,小区更像一个自组织的封闭的小社会团体,物质空间的隔离造成了深层次的社会不同阶层的割裂;④国内居住区的宜居环境已有极大的提高,但封闭式的管理方法,对地块的大小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越小的地块划分,越不利于封闭式的集中管理。因此,这种规划方法是在不断地维持二者间的动态平衡,既便于管理,又使地块不至于太大或太小,同时也是特定消费人群和社会观念下的产物,居住区的规划会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和进步而产生新的适应和新的变化。

[1]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科学发展,2015,76(03):28-48.

[2]肖作鹏等. 国内外生活圈规划研究与规划实践进展述评. 规划师,2014,30(10):89-95.

[3]赵燕菁 .从计划到市场·城市微观道路·用地模式的转变.城市规划,2002,26(10):24-30.

[4]陈钊等.安得广厦千万间·中国城镇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文汇,2008(01):43-54.

[5]缪朴.城市生活的癌症·封闭式小区的问题及对策.时代建筑,2004(05):46-49.

[6]王静文等.居住区公共空间社会维度的句法释义——胡同空间中社会交往模式的探讨为例. 华中建筑(2007) (25): 166-169.

[7]Siksna, A. (1998). City centre blocks and their evolu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ight American and Australian CBDs. Journal of Urban Design3(3): 253-283.

[8]Hillier,B.(2002). A theory of the city as object:or,how spatial laws mediate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urban space.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7(3-4): 153-179.

[9]窦强.北京住区规划设计演变的空间句法解析.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10) 28-32.

A Syntactic Interpretation of Street Spatial Morphology in Residential Areas -- a case study of residential area at Century Park in Pudong New Area

Chinese real estate market has gradually been stepping into the stage where supply is dominant since the end of 1990s. The invisible changes have fallen on the street spatial morphology in residential areas from the satisfaction of basic living to provide a more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On the one hand, the paper, appl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pace syntax,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spatial morphology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road spatial structure at residential area in Shanghai Century Park. On the other hand, starting from the street life, it concludes how the spatial structure in planning interacts with the travel behavior in residential area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morphology there. It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livable community that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all residents' activities.

residential area, street spatial morphology, space syntax, pedestrian traffi c

2016-09-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338)、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研发基金(2015KY02)、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

齐飞,同济大学博士生,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陈易,通讯作者,同济大学教授、博导,一级注册建筑师;陈扬扬,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工。

猜你喜欢

花木步行片区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花木笺
唠叨的妈妈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