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炉山不夜”的千年陶瓷古镇
——陈炉古镇研究

2016-06-05张伏虎ZhangFuhuYangMeiLuRong

住宅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窑洞院落民居

■ 张伏虎 Zhang Fuhu 杨 眉 Yang Mei 卢 蓉 Lu Rong

“炉山不夜”的千年陶瓷古镇
——陈炉古镇研究

■ 张伏虎 Zhang Fuhu 杨 眉 Yang Mei 卢 蓉 Lu Rong

陈炉是陕西省铜川市的一座千年陶瓷古镇,兴盛于明清,其“炉山不夜” 的昔日景象被喻为潼关八景之第一景,现已形成规模最为庞大的耀瓷基地。古镇三面环山,瓷民生活区、交易区与瓷器生产区功能分区明确。典型的黄土丘陵残塬地貌造就了古镇“密如蜂房”的窑洞民居群,而作为废旧利用的匣钵和黑缸成为古镇最为显著的装饰元素,极富地域特色。分析古镇的选址与环境风貌、街巷格局与院落空间、窑洞民居与建筑景观特色,辅以大量实地拍摄与测绘资料,并详细介绍了马蹄窑的构造与形制,最后提出古镇的保护价值与建议。

陈炉古镇;马蹄窑;保护与建议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东南20km处,是一座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千年陶瓷古镇(图1)。现辖18个行政村,镇区面积152hm2,人口7 000余人,其中60%为非农业人口,多从事陶瓷行业。古镇千年窑火永续不断,至今还在生产陶瓷制品,是规模最为庞大的耀瓷基地。2006年,耀州窑遗址被列为全国100座大型遗址保护名录。同年5月,陈炉陶瓷烧造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陈炉遗址被确定为全国文保单位。建镇至今,曾有多姓氏共居于此,现主姓为王、许、钱、李。

1 古镇历史沿革

陈炉烧瓷历史可追溯至唐宋,兴盛于金、元、明、清,被誉为东方古瓷巨镇。根据明嘉靖年间的《耀州志》记载,距离陈炉很近的黄堡是古时著名的陶场,其陶瓷业废弃后,掌握制陶技艺的居民迁居至陈炉,筑窑烧陶,繁衍生息。陈炉因瓷业的发达而设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经济兴盛于明清, “炉山不夜”被喻为潼关八景之第一景,正是形容这里炉火不息的景象。千百年来,“郁郁千家烟火迷”,货运马车川流不息,物阜民丰,陈炉一时成为闻名遐迩的名镇。陈炉瓷业几经兴衰,现在的陈炉又走入了低谷,但留下的古瓷窑和地域建筑依然昭示着昔日的辉煌[1](图2)。

2 古镇选址与景观特色

陈炉镇所在的区域属鄂尔多斯地台南端,山势陡峭,河流深切,基岩裸露广泛,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残塬地貌。陈炉古镇坐落于三面环山的山谷,土壁厚实,树木葱郁,是理想的筑窑之地(图3)。传统村镇多有宗族村镇或者军事村镇等,陈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商业为中心来进行整体格局部署的,中心是瓷民生活区和交易区,外围为瓷器生产区,便于生产作业和窑炉管理。古窑址也分片分区,功能明确,包括瓮窑区、黑窑区、碗窑区等。早期的陈炉镇居民生活用水基本上靠人工挑水或者人力车拉水,现在多采用挖掘水窖蓄水的方式。窑洞多坐东北,朝西南,有效地避免了早晨阳光的直射和冬季北风的穿堂而入。

窑洞是陕、甘、蒙、晋等北方黄土地区特有的一种拱形穴居式住宅。“密如蜂房”是对陈炉窑洞民居最贴切的形容,靠山窑依着山势的自然变化而产生层叠关系,一户人家的窑背就是上一户人家的场院(图4)。就这样,陈炉的窑洞一层叠着一层,产生极赋韵律的序列美感。从建筑视角看,陈炉的靠山窑顺应地势自然变化,建筑形式不拘一格,在陈炉基本上找不到雷同的建筑单体院落。从环境方面看,作为废旧利用的匣钵和黑缸成为显著的装饰元素,匣钵的弧线与砖的直线形成对比,黑缸与砖、土和陶的色彩形成对比,这些因素都使陈炉整体环境在具有统一性的基础上,产生了优美的韵律感[2](图5)。

图1 陈炉古镇位置图

图2 制陶工厂

图3 陈炉古镇全景

图4 民居建筑

图5 陈炉古镇卫星影像

3 街巷格局与院落空间

陈炉镇的建筑单元聚合有着明显的地方特点。当地居民世代以瓷为业,住宅中没有储存农作物的需要,生活用品均来自于一周两次的赶集。在集市上他们买回自己需要的食品和蔬菜。因此,居民不需要种菜、粮食等农作物,导致单元户与户之间距离很近,几乎没有距离。一家人的院落就是另一家人的屋顶,形成了独特的陈炉八景之一——房如蜂巢(图6、7)。

院落式布局是陈炉民居特点之一。窑洞院落坐北朝南,入口位于东南。正房多为三孔,开间进深较大,长辈居住,同时兼备客厅、厅堂的作用。东西两侧为厢房,子女居住。正房、厢房与倒座、围墙一起形成单进院落。在比较穷困的家庭,正面一般两口洞室,左为上房,长辈居住,右为偏房,子孙居住(图8)。

图6 民居建筑群落

图7 窑顶

图8 陈炉窑洞院落的构成形式

图9 李增祥老人家族窑洞群透视图

图10 李增祥老人家族窑洞群剖面图

院落特点之二是以宗亲为脉息的蜂巢状相邻院落组织搭配形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数代同堂,以宗族为脉息的上下左右单元建筑系统,存在于中国的所有建筑形式中,陈炉镇也不例外。下面是李增湘老人家族的窑洞建筑群测绘图(图9、10)。

显而易见,一户人家的窑背上住的一定是自己至亲的长辈,这种宗法制度对建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窑洞群的组合上,还体现在每一组窑洞的建筑形制中(图11、12)。

图11 A院窑洞测绘平面图

图12 B院窑洞测绘平面图

4 窑洞民居与建筑特色

4.1 窑洞民居建造形式

陈炉地区坩土储量丰富,是铜川地区陶瓷和耐火材料的原料基地,所以窑砖、石被广泛应用到民居建筑窑洞的砌筑中,砖石窑洞比传统土窑洞更加坚固耐用。陈炉民居窑洞分为靠崖式窑洞和锢窑两种形式,靠崖式窑洞是在土壁厚度适宜的山体上向内挖出窑洞空间,再用砖石砌出窑洞立面和内部拱券。锢窑是在没有崖壁可利用的情况下,于平地上先砌出箱墙和拱券,再回填土形成窑洞。按照具体做法,靠崖式窑洞又分襁窑、券窑两种做法,襁窑最为常见,陈炉古镇的大部分民居正房都是这种形式。襁窑是在崖壁上挖出土窑雏形,再用窑砖砌出窑洞形式,挖出的土部分用于回填屋顶,其余废弃(图13);券窑是另一种靠崖式窑洞的类型,首先根据窑洞的开间数量定好尺寸,挖出窑箱,砖砌窑箱,而后将窑洞中的土挖出并回填至屋顶。中箱较厚,一般大于1 200mm,边箱较薄,若边箱墙外无支撑,则需另加砌墙再砌筑箱墙和拱券[3](图14)。

陈炉窑洞民居开间较大,一般3~5m左右,进深9~11m,高度3m左右。6m的开间是最大尺寸,因为开间越大,其箱墙就要砌得越高,整个窑洞的高度就要增大,相应的拱券的跨度就会越大。多孔窑洞之间的箱墙称为中箱,两边墙面为边箱,中箱的厚度一般为700~1 200mm,加厚的中箱可以很好地承受来自左右两侧窑洞穹顶的力,顶面上的拱券能很好地缓解来自顶面上的力。陈炉窑的后靠山墙也是拱券结构,这是一个类似于球形的拱券结构,这个拱券一方面缓解来自窑洞后土墙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缓解来自顶面和侧面的压力。

4.2 窑洞民居的保暖与隔热措施

4.2.1 下陷的室内地面

图13 糨窑的建造方法及工艺

图14 券窑的建造程序

传统窑洞的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庭院标高550~600mm,一般为三步台阶高度。下陷式设计的室内地坪设计使得室内空气自身形成独特的小循环环境,减少与室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保暖隔热的目的。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很少再建这种内低外高的形式了。究其原因,一方面现代的采暖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人们无需下陷式设计也能达到保暖需求。另外,取消高差后出入更为方便(图15)。

4.2.2 加厚的外墙围合结构

陈炉窑洞的外墙厚度尺寸约为700~900mm之间,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现代窑洞一般会减少这个厚度,但也不会少于600mm。之所以把墙做到如此之厚,除了保暖隔热外,另一方面是要在外墙内为炕和灶房设计烟道。陈炉窑洞的外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层住户的院落护墙是下层住户家的排烟道(图16)。

4.2.3 使用小尺度的入户门窗

图15 入口处室内下陷

图16 屋顶院落的围合结构——罐墙的护栏

陈炉镇民居建筑的门窗尺度都比较小,双扇平开门平均尺度在850~900mm宽。新建窑洞稍微宽一些,双扇平开门宽度为900~1 000mm(图17)。

陈炉门窗尺度比较小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暖隔热,防止空气对流和交换,另一方面是因为陈炉地区属于高原黄土地区,木材比较少。在陈炉,木材的价格相对要贵一些,所以陈炉民居在建造的时候尽可能地少使用木材,而多用砖、石等建筑材料。

4.2.4 炕连灶

图17 陈炉民窑室内入口门窗关系

土炕是北方农村地区取暖的主要方式,“炕连灶”的形式在陈炉地区很常见,居民在烧火做饭的同时就把炕烧热了,也把室内的温度加热了。陈炉的炕连灶和北方其它地区的炕连灶在原理上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在造型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图18)。

4.2.5 加厚的屋顶结构

陈炉建筑的屋顶是夯土结构的,所用夯土大部分来自挖窑时的挖方回填。陈炉民居屋顶不仅仅是下层住户室内防水遮盖这一单一功能,更是上层住户的院落。上层住户的大部分室外活动都在此进行,所以屋顶的坚固性是排在第一位的。陈炉锢窑建筑的夯土屋顶厚度一般在1 000~1 500mm之间。建筑结构专家经过试验证明,覆土厚度超过800mm以后,外部温度的变化就不会对覆土下面的空间产生影响。每年雨季之前居民都会对屋顶添加新土并重新夯实,所以陈炉民居另一个景观就是家家屋顶放置一个石碾,这个碾子的作用就是将屋顶重新夯实和加固(图19)。

图18 陈炉镇民居建筑的炕连灶和建筑的关系示意图

4.3 窑洞民居环境景观特色

陈炉环境景观的一大特点是对陶瓷业废弃匣钵的充分利用,街头巷尾、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对匣钵的巧妙再利用,圆形的罐罐和方形的陶砖在形态上形成对比,具有美的节奏和韵律:①罐罐垒墙(图20);②罐罐铺地(图21);③罐罐种花,匣钵与绿色的植物,在阳光下相得益彰,为陈炉的环境注入了活力(图22);④罐罐烟囱(图23)。

5 马蹄窑的构造与形制

图19 为增强屋顶防雨能力所使用的石碾

图20 罐罐垒墙

图21 罐罐铺地

图22 罐罐种花

图24 马蹄窑窑门

图25 马蹄窑燃烧室

陈炉镇的瓷器大都用马蹄窑来烧制,这里的窑和平时我们所熟知的住家窑是迥然不同的。马蹄窑是专门用来烧制瓷器的工业用窑,因其窑墙外形酷似马蹄形被称为马蹄窑。窑门、窑床、燃烧室、烟囱是马蹄窑的主要组成部分(图24~27)。

6 古镇价值及保护建议

图26 马蹄窑平面图

图27 马蹄窑照片资料

陈炉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顺应自然、就地取材,利用陶瓷工业废弃的生产工具匣钵,创造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演绎了中国的陶瓷文化[4]。古镇的保护应是空间格局、建筑特色、传统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的整体保护。保护建议:①整体保护陈炉历史风貌和各类历史建筑,遗址保护与地区建设相结合,发展规划与保护文化遗产理念相结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唤醒居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认知。②保护建筑特色。对陈炉镇所特有的罐罐垒墙景观、碎瓷片铺就的道路、有价值的古窑遗迹、民居建筑的空间结构、院落格局、建构方式、艺术形象、建筑立面、建筑细部和建筑周边景观环境等进行保护,也包括已消失建筑的残留构件、遗迹的保护。③保护丰富的陶瓷文物遗存,传承陈炉制陶工艺技术。弘扬耀州瓷手工技艺,发展种类丰富的陶瓷工艺品,提高当地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④传承传统文化。包括对陈炉悠久的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的传承,对习俗伦理、语言、娱乐方式、节日活动等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保护。

[1]苏静,肖莉.陕西陈炉镇遗产公众价值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03):364-370.

[2]詹秦川,郜馨.探析古镇陈炉建筑艺术文化[J].艺术与设计,2009(02):100-101.

[3]刘小军,王铁行,于瑞艳.黄土地区窑洞的历史、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建议[J].工业建筑,2007(S1):113-116. [4]卢渊,梁博.陈炉古镇“罐罐墙”造型艺术及其保护、利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4(08):123-124.

The Old Millennium Ceramic Town with "All Day Scene of the Burning Mountain" -- study on the old town of Chenlu

Chenlu is an old millennium ceramic town in Tongchuan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It fl ourish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s former scene "all day scene of the burning mountain" was known as the top scene of the eight Tongguan spots, which is the largest Yaozhou kiln base now. The old town i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on three sides. The porcelain villagers’ living area, trading area and porcelain production area are clearly separated. The typical gully loess hill landform makes the cave people dwell in the town in group like a dense-populated hive. And the recycled saggers and black cylinders, full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become the most signifi cant decorative elements for the town. The paper analyzes its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 landscape, street pattern and courtyard space and cave dwelling buildings and landscape features, supplemented by a large number of on-the-spot shooting and surveying materials, and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horseshoe kiln, and fi nally puts forward the protection valu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old town.

the old town of Chenglu, Horseshoe kiln, protection and suggestions

2016-07-10)

2015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J049)。

张伏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杨眉,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博士,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卢蓉,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窑洞院落民居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八一作品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陕北窑洞民居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院落里的黄昏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