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里中药煎剂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2016-06-04童宗培颜成杰
陆 军,童宗培,潘 龙,颜成杰
(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益气通里中药煎剂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陆军,童宗培,潘龙,颜成杰
(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通里中药煎剂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早期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胃管注入9.0 g/L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治疗组注入益气通里中药煎剂100 mL,每天1次,连续注入5 d。所有患者术前和胃管注入中药煎剂结束后第1天分别检测血浆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并观察胃肠功能(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总引流量和胃管放置时间)的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治疗组血浆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术后对照组血浆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术后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总引流量和胃管放置时间显著缩短(P均<0.01)。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胃管注入益气通里中药煎剂,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
[关键词]结、直肠癌;益气通里;免疫功能;胃肠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使机体的营养不断被消耗,加之厌食及合并疼痛等原因导致肿瘤患者机体存在不同情况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术后的禁食则进一步加重机体负氮平衡,影响免疫功能[1]。实验研究已经证明尽早的肠内营养能明显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复苏,及时改善机体的状况,改变机体高分解代谢状况,纠正肠黏膜缺氧缺血状况,使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2]。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免疫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肠内营养在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几年,中药不但在辅助治疗肿瘤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而且对提高肿瘤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也有独特的疗效。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机体代谢的特点,本研究在术后早期即给予肠内营养,同时辅以中药煎剂益气通里,观察是否能更好地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机体免疫力和胃肠功能,进而促进患者恢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40例。所有患者均经肠镜及病理检查等确诊,手术指征明确,完善辅检及术前准备,查无手术禁忌证,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常规肠道准备,无任何辅助治疗, 没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无免疫功能缺陷,并排除代谢性与营养性疾病、手术后感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年龄、性别构成、病理类型、分期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肠内营养,营养剂使用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的瑞素营养液,先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再滴注瑞素500 mL,每天1次,连续5 d后拔除营养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里中药煎剂,组方:陈皮5 g,枳实、厚朴、大黄各10 g,当归15 g,黄芪、党参、白术各20 g,1剂/d,水煎取汁。通过胃管或营养管连续滴注益气通里中药煎剂和瑞素,滴速由40~60 mL/h逐步过渡到100~125 mL/h。液体温度控制在37 ℃左右(可加温)。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手术前1 d和肠内营养结束后第1天分别检测免疫指标,主要为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记录2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总引流量及胃管放置时间。
2结果
2.12组手术前后IgA、IgG、IgM水平比较2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术后血浆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均<0.05);对照组术后血浆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术后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g/L)
注:①与术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复常时间、排便复常时间和胃管放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胃管总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过去认为,结、直肠癌术后肠麻痹不可避免,术后都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而非行肠内营养治疗,术后予肠道休息和鼻胃管减压等措施来解决,直至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这通常已是术后4~5 d。现在研究表明,术后肠道休息和胃管减压已不属必需,在加速康复外科中术后鼓励患者早期少量进食,不仅不增加患者的不适,而且还可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3]。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可增加感染和肿瘤复发的危险性。目前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可以尽快改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但普通的肠内营养支持在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机体免疫力、纠正营养不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早期肠内营养及中医中药的参与,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肿瘤形成是正气不足,后邪气踞之所致,而且正气虚伴随肿瘤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全过程。中医药治疗肿瘤基本法则是扶正固本,其主要特点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力,通过扶正固本,诱导、分化、增殖免疫细胞,减轻手术和放、化疗引起的创伤及免疫抑制,具有明显优势[4]。益气通里中药煎剂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结、直肠癌术后机体改变的特点而研制的方剂。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不仅有脾虚症状表现,而且还有腑实证候。一方面,有神疲、气短、乏力、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脾气虚弱之表现;另一方面,又有腹胀、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腑实气滞之表现。故中医证型为虚实夹杂,即脾虚与腑实并存。治疗应当攻补兼施,补则重在健脾和胃,培补后天之本,使其气血生化有源;攻则重在通里攻下,荡涤六腑,推陈出新。
最近几年提出的“肠内免疫营养”概念,其目的是改善营养状况,调节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在术后早期尝试应用益气通里中药煎剂辅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免疫营养支持,以期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IgA、IgG和IgM作为体液免疫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对于抑制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常被很多专家学者作为重要的免疫考察指标。现代中药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如黄芪等具有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作用,IL-2可诱导抗原刺激后的CD4+、CD8+T细胞而引起癌细胞凋亡[5-6]。先前的研究证明,益气通里中药煎剂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胃管或空肠营养管益气通里中药煎剂,可通过促进促炎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调节血清抗炎细胞因子恢复正常,对结、直肠癌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炎症反应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7]。因此术后早期应用中药的目的在于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从而达到健脾利温、通腑泄热的功能,故在使用肠内营养的时候加入中药辅助可以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相关研究也已证实,中医内服用药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泻下类中药有攻里通下之效,能促进结、直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及临床疗效[8]。本研究发现经过连续的7d治疗后,治疗组术后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术后改善不明显,且治疗组术后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益气通里中药煎剂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治疗组肛门排气复常时间、排便复常时间、胃管总引流量和胃管放置时间都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显著加快了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健脾通里中药煎剂,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实用的方法,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黎介寿. 围手术营养支持的需要性[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3):129-131
[2]杨贵银,赏贵华,田方灿. 全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比较[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9):115-117
[3]兰耀福,屈统红,陈光.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实用[J]. 医学实用杂志,2010,26(7):1268-1269
[4]刘春发,胡建新,屈新辉. 中药制剂对免疫功能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27-33
[5]肖寒,杨进. 加味四君子汤对大肠癌化疗患者的免疫促进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2):164-167
[6]许杜娟,陈敏珠. 黄芪多糖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0):923
[7]于庆生,潘晋方,王汉明,等. 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对促炎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8):674-677
[8]蒋志,陈其城,曹立幸,等. 中医药对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8):1147-1150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3.027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3-0297-03
[收稿日期]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