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有效探究,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016-06-04翟宁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

翟宁

摘 要:在数学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有效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以此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探究氛围;探究欲望;探究空间;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3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58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有效探究,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实效呢?现我结合五四制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创建和谐课堂,营造探究氛围

心理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我在数学课堂上努力构建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去操场上找到学校里明显的建筑物,然后引导学生选择面向太阳的方向,因为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一常识。这样学生在操场上像放飞的小鸟沐浴着阳光的雨露,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在本子上记录数据,有的互相交流讨论研究,不亦乐乎,不一会就找到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整节课我把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学习,突破了以往课堂上的局限,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促进了建构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设计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

例如,我在设计教学“认识时间”的时候,以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导入,学生都知道小白兔自大结果让乌龟实现了反超,但是这节课我为乌龟和小白兔设计了一场特殊的比赛——研究钟面上的龟兔赛跑,观看完视频之后我提问:比赛结束了,这次谁赢了?乌龟和小白兔跑的距离一样吗?时间一样吗?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为后面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作了铺垫,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认识钟表上的钟面的时候,有两个针分别是时针和分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针的特点,你认为乌龟代表哪个针?兔子呢?学生观察后不难发现乌龟是时针,兔子是分针,就像乌龟本身的特点背着重重的壳所以走得慢,而小白兔身体轻盈所以跑得快。进而总结出这两个针的特点:时针短而粗,分针长而细。通过设计生活中龟兔赛跑这一故事,有意识地刺激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分外仔细认真,从而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化繁为简,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一次购物活动,创设了如下情境:

1.依次出示布娃娃、玩具汽车、橡皮、文具盒这些物品,他们的价钱分别是15( )、10( ) 5( ) 7( ),让学生填上合适的人民币单位。

2.如果你要买玩具汽车和橡皮这两样东西,你可以怎么来付钱?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得出以下几种答案:一种是1个十元和1个五角、一种是2个五元和一个5角、一种是10个一元和一个5角。学生能根据学到的人民币知识,进行有效的组合。

3.如果你有20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学生说可以买一样东西,也可以买两样东西,只要加起来最后的总钱数小于等于20就可以。

这次购物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的具体的生活中,又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四、开拓“再创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当学生对于某个问题产生疑问并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性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留出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探索、讨论、研究、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植树问题”的时候,为了解决小猴子遇到的难题:它想在自己家门口一条20米长的小路上进行植树(两端都栽),要求每隔4米种一棵树,可以栽多少棵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取出信封里的小树在小路上栽一栽,这时候学生通过动手栽的过程可以栽6棵树。这时候我又以小猴子遇到新问题,间隔长度发生变化,要求每5米栽一棵树,每10米栽一棵,同样在这条小路上可以栽多少棵树?这时候学生在每隔4米的基础上再动手栽一栽,这时候问题迎刃而解。这时候学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小猴子只是在路的两端都栽树,如果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又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停地探究,在课堂上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最后总结出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这三种情况下种的棵数与间隔数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责任编辑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初中数学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