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疗效对比

2016-06-03叶茂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

叶茂华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荣昌 402460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疗效对比

叶茂华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荣昌402460

【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病毒性脑膜炎患者60例,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颅内降压、对症治疗以及病毒唑、干扰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和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症状恢复情况、后遗症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可以提高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和患者症状的恢复时间。

【关键词】病毒性脑膜炎;丙种球蛋白;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病毒性脑膜炎(VE),是多种不同的病毒所引起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医学上也可以称为浆液性脑膜炎或无菌性脑膜炎[1]。据报道引发脑膜炎的病毒多达100多种,患有脑膜炎的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发热、行为改变、头痛、意识改变、癫痫等,该病的发生主要和病毒诱导患者细胞凋亡、患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CNS免疫应答及CNS的急性病毒感染细胞因子等有关[2]。临床上对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一般采用核苷类的抗病毒药物。我院对病毒性的脑膜炎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1—2014-12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60例,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诊断标准参照《病毒性脑膜炎诊断标准》[3]:(1)病毒感染史患者;(2)烦躁、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脑膜刺激等症状;(3)脑膜液检测示其白细胞数量增长,蛋白质、氯化物、糖均正常;(4)排除结核性、化脓性脑膜炎;(5)脑电图显示有局灶性、弥漫性和不对称性;(6)头部CT有低密度影。多数患者呈现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排除标准:(1)心血管疾病患者;(2)肝肾疾病患者;(3)精神异常者;(4)药物过敏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对照组进行颅内降压和对症治疗,采用病毒唑以及干扰素进行常规治疗,病毒唑10 mg/kg静滴,1次/d,每疗程14 d。观察组给予丙种球蛋白200~400 mg/(kg·d)静滴,连续使用3 d,脑脊液出现异常的患者在治疗后1周进行复查,若1周后的脑脊液仍未恢复正常再复查;并与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进行联合治疗,阿昔洛韦5 mg/(kg·d)静滴,更昔洛韦8 mg/(kg·d),均2次/d,每疗程14 d。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后遗症情况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临床症状的治疗情况、体征变化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2组后遗症情况及疗效。疗效标准[4]:(1)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2)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有明显改善,患者意识清醒,出现后遗症;(3)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有效控制,病情无明显的好转甚至恶化,出现严重后遗症。对患者及家属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问卷调查表由本院对脑膜炎治疗而专门制定,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2结果

2.12组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02 0,P=0.002 7)。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u=3.002 0,△P=0.002 7

2.22组后遗症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总后遗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的后遗症及住院时间比较 [n(%)]

2.32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40 7,P=0.014 7)。见表4。

表4 2组满意度比较 [n(%)]

3讨论

病毒性脑膜炎除了对患者的神经组织造成直接损伤外,还会引起其免疫反应的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5-6]。临床上对脑膜炎的治疗一般采用颅内降压、对症治疗及病毒唑、干扰素等进行常规治疗,但治疗后出现的后遗症较多。

丙种球蛋白有天然保护性的抗体,可以利用抗体的调理作用和中和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对Fc受体的功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进而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损伤,丙种球蛋白中有广谱抗病毒免疫球蛋白G,对病毒的复制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使机体形成抗病毒抗体,进一步减轻机体损伤,可见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有非常合理的依据[7]。本研究发现,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癫痫、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瘫痪、智力迟缓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患者,且后遗症发生率明显减少。更昔洛韦和病毒唑均为广谱抗病毒的药物,但病毒唑对腺苷激酶的依赖性很强,较更昔洛韦而言更易引起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对治疗效果产生了限制。更昔洛韦是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在患者体内会转化成三磷酸化合物,通过血脑屏障干扰单纯疱疹病毒的DNA聚合酶,在聚合酶作用下增加DNA链相结合,进而使DNA链的延伸受到破坏,对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非常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后遗症发生率较低。阿昔洛韦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脑膜炎患者后遗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更优,患者满意度更高。

综上,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和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进行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4参考文献

[1]王晓平,李晓佳,罗向东,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血清学分析及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 429-1 431.

[2]欧小凌,沈利平,徐桂红.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11-612.

[3]程大也,梁彬.脑脊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中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 107-1 108;1 111.

[4]李波.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130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2 960-2 961.

[5]林应荣,江金彪,罗玲玲,等.降钙素原在儿童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鉴别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92-494.

[6]陈琼,江镜全,唐晓华,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菌性脑膜炎神经损伤的预防[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3):2 176-2 178.

[7]吕建军,庞宝东,曹丽华,等.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3):106-107.

(收稿2015-04-09)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8-0086-02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探讨
人血丙种球蛋白和甲强龙联合冲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远期疗效评价
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