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会计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思考
2016-06-01何小燕
何小燕
摘 要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来说,其性质决定了会计专业课程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财务会计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文章首先分析了案例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优势,随后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校中财务会计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明确财务会计教学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高校;财务会计主体;教学模式;构建
一、引言
高校中的财务会计其性质是社会化的会计形式,是在企业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定期的汇报,同时为企业和外界一些存在既定利益的联系人提供相关服务。财务会计主要有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三个等级,而这三种财务会计模式都是高校中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一直以来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化程度都比较高。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会计专业的几门基础课程中,其中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名列前茅,这也足以证明财务会计的重要性。然而高校中如何就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进行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现阶段相关教学人员仍然思考的问题。文章中笔者针对高校中的财务会计课程,对其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二、案例教学的优势
(一)案例教学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对接
就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而言,财务会计不仅涵盖了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包括了会计理论应用与方法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理论较为抽象,并且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比较难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知识内涵,学习财务会计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案例的讲解,将书本中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将数字形象化,赋予会计图表以生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体会到财务会计课程的乐趣,进而实现从深处理解财务会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目的[1]。与此同时,在教学的同时应用案例教学法,同时也能够将基础的理论基础与实际的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加强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教师所讲解的均为所在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学生走向社会,在企业中面临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仅凭借自己专业的知识是无法进行有效解决的,这时就需要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应用案例教学法,学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不仅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学习公司的经营管理、经济、证券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真实企业的模拟,体验企业中工作的真实过程,进而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区别在于,案例教学法注重分析的过程与学生参与的精神,重点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结构的梳理,却不是结果正确与否。教师在指导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与途径,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重视知识教学的现状改变[2]。一般高校中财务会计课程所用案例比较复杂,因此在答案的设置上也具体不确定性。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体验财会中不同角色,学生也可以在体验的同时获得不同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财务会计案例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主体地位
在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学生以及各实业界人员占据了主体地位,那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激发主体人员的积极性则成为首要问题。
其一,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主要进行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则要进行案例的选择与编排,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具体分析案例。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区别在于,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搜集时事热点,进行案例的编排,相比会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那么为了能够对教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予认可,那么高校可以在对教师评价的同时,将教学效果作为首要的参考条件,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其二,学生本身作为课堂参与的主要人员,教师在对其展开教学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师、债权人以及众多会计相关人员进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面对不同问题都能够全力解决的能力[3]。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尊重,并且在考试时,将案例分析的分数比重提高。
其三,各实业界人员在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占据了见解组织的位置,为此,其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亲身经历的具体案件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特定案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一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搜集客体样本
进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核心是要具备有效的案例,然而现阶段在我国的财务会计教材中相对成熟的案例教材还处于未完善状态,主要还是以编译版本为主[4]。一些国外的案例基本是在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进行描述与论述,然而这与我国的国情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在高校中,不仅要将我国的财务会计案例按照我国基本国情进行处理,还可以采取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形式,进行案例样本的搜集,在此基础上成立财务会计的案例库。高校与企业合作,主要是学校中选择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中进行会计工作的实践,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还可以享受作为教师的待遇。教师在企业中进行案例的搜集与整理,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会计水平,并且在学校中选择合适的毕业生为企业提供人才。
(三)选择教学形式
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选择一个案例作为引导,在具体讲解财务会计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时利用具体的案例引出下面的内容,教师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将一些相关的会计知识理论结合,充分体现具体会计制度在实际案例中的具体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在具体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教材中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实际财务会计问题的处理 能力。具体的实践教学是指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模式,在模拟实验以及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自己操作过程的分析,进行反思并且寻找问题,在之后专业实习中,让实业界人员对其进行讲述,随后指导学生深入企业中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以此为今后会计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财务会计在高校会计课程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学生财务会计相关水平,在教学中运用能力教学法,进行会计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文章中笔者通过对明确主体地位、搜集客体样本、选择教学形式三个方面的阐述,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真正推动高校财务会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