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滤过:选择前稀释还是后稀释

2016-06-01赵景宏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透析器滤器血流量

赵景宏

血液透析滤过:选择前稀释还是后稀释

赵景宏

血液透析滤过 前稀释 后稀释

自上世纪70年代始,弥散和对流原理相结合的血液透析滤过(HDF)在临床中开始应用,该技术不仅能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小分子毒素,而且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最终使患者全因死亡率下降、生存质量提高。我科从1992年起开展该项技术,初期由于费用昂贵,治疗例次较少,随着医保政策的支持,我们血液净化中心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展了HDF治疗,2015年全年达15 400余例次。尽管HDF技术在临床应用了近50年,但仍有许多问题困扰着临床医师,本文仅就HDF选择前稀释或后稀释的问题分享相关的经验和教训。

后稀释

我科开展HDF技术初期,一直使用后稀释治疗模式,因为理论上后稀释是最有效的HDF模式,透析器内血液没有稀释,能够最有效地清除毒素,然而在治疗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1)滤器凝血概率明显增加;(2)跨膜压(TMP)过高导致机器持续报警;(3)治疗过程中出现穿刺血管痉挛,疼痛难忍;(4)上机后胸闷不适(排除其他原因)等。这些原因均导致患者不愿意甚至恐惧HDF治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首先为了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必须给予足量的后稀释置换液,但由于置换液从透析器后进入血液,透析器内血液浓缩,导致TMP过高和凝血风险增加;其次,按照机器补液比例(后稀释置换剂量不能超过血流量的25%~30%)需要至少300 ml/min的血流量,而西南地区人口偏瘦小,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该血流量或不具备该血管条件;最后,后稀释模式下由于超滤率大,血液中蛋白在透析膜表面易沉积形成蛋白膜,毒素清除率反而下降,并且滤器内流变学异常导致蛋白变性及血细胞破坏,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耐受HDF治疗。我们主要予对症治疗、增加抗凝剂剂量、降低血流量、减少置换液流量等处理,但疗效始终不够满意。

前稀释

我科目前主要采用前稀释HDF模式。前稀释时置换液从透析器前进入血液,透析器内血液稀释,一方面血液稀释后凝血风险下降,减少了抗凝剂的需求,且滤器中血液处于良好的流变学及压力状态,明显提高了置换液交换量;另一方面前稀释治疗对血流量要求低,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选择该方案。其次血液稀释有助于蛋白结合毒素的游离,增加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最后血液稀释还可减少血细胞与透析膜的接触、减少自由基的产生等,提高生物相容性。我们发现患者时前稀释治疗模式耐受性好,上述血管痉挛、胸闷等症状均明显减少。前稀释治疗的缺陷在于透析器内血液稀释,毒素浓度下降,从而可能减少毒素的清除,但是通过增加置换剂量可达到后稀释治疗同样的效果,然而最佳的置换液流量/血流量比例目前临床仍难以确定。

鉴于前稀释和后稀释治疗模式各自的特点,通常依据患者临床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式。欧洲国家因血管条件好,以选择后稀释模式为主,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患者因血流量限制,难以达到后稀释模式的高剂量要求,故选择前稀释治疗模式为主。

我科在拟定HDF治疗方案时,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血管通路良好,能保证良好的血流量,无明显高血球压积、高黏滞、高凝状态,无抗凝剂使用禁忌,无营养不良患者,选择后稀释治疗,置换液流量为血流量25%~30%。反之则选择前稀释,置换剂量为血流量50%~70%。尽管目前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后稀释置换剂量达20~22L,前稀释达40~45L是与血液透析相比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剂量,可依据我们的血流量(200 ~300 ml/min)部分患者难以达到上述剂量,但是由于东西方人种的差异,可能治疗剂量标准化到体表面积或体重能更好的体现量效关系。在后稀释治疗过程中透析器凝血、机器因跨膜压报警风险明显高于前稀释,这也与后稀释特点一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尽管未达到目前认同的高置换剂量,患者瘙痒、高磷、失眠等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

混合稀释

前稀释和后稀释存在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因此同时实施前、后稀释治疗可能有助于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弥补其缺陷。混合稀释是置换液分别从滤器前和滤器后进入,这需要具备两个置换液泵的透析设备;中间稀释需要特殊的透析器,透析器内纤维素为U型,与置换液流向相同的纤维素为前稀释,反向则为后稀释。这两种置换模式均为同时进行前稀释和后稀释,通过增加前稀释剂量弥补受血流量影响后稀释置换剂量的不足,改善滤器凝血,增加蛋白结合毒素清除等,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小结:随着HDF技术的飞速发展,置换液水质控制、置换方式和置换剂量也在不断更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前稀释和后稀释的特点,目前并没有定论孰优孰劣,依据患者病情和单位技术条件,针对性选择,并尽可能保证高的置换剂量是有效实施HDF的前提,也是临床工作中不可忽视的要点。

(本文编辑 溢 行)

10.3969/cndt.j.issn.1006-298X.2016.04.011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肾内科(重庆,400037)(赵景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军血液净化设备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6-03-14

猜你喜欢

透析器滤器血流量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
两种工况下8 种腔静脉滤器疲劳强度的对比研究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花粉过滤器
Aegisy型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帽制作透析器防感染接头
复用透析器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透析器半自动手工复用与全自动复用的安全比较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
伦拿创全自动透析器复用机的原理及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