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消汤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2016-06-01刘娟
刘 娟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异位消汤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刘娟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观察异位消汤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及对相关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服用达那唑胶囊,观察组服用异位消汤剂。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Ang-1和Ang-2水平的变化,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痛经、性交痛、附件包块、附件增厚、盆腔结节症状消失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VEGF、Ang-1和Ang-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异位消汤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VEGF、Ang-1和Ang-2水平有关。
[关键词]异位消汤剂;子宫内膜异位症;VEGF;Ang-1;Ang-2
子宫内膜异位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覆被到输尿管、直肠阴道隔、卵巢、盆腔腹膜等部位,造成患者闭经、腹部出现包块、腹部疼痛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适孕年龄段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年龄段,有研究表明,不孕症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可孕女性[1]。目前西医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治疗或者激素治疗,手术治疗风险大,激素治疗不但所收到的疗效有限,而且会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月经紊乱、盗汗等不良反应[2]。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中的“痛经”“癥瘕”“不孕”等范畴。中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不但可以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体现出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3]。故本研究采用异位消汤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异位症,观察异位消汤剂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及对相关活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妇科接收的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在参加本研究前未接受手术治疗或激素治疗;近2年没有生育计划;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肝、肾、心、脑等机体重要器官病变者;近期或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接受过外科手术者;对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不能积极配合本研究的数据采集和标本采集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年龄21~46(29.5±6.4)岁,病程7~92(34.6±14.8)个月;观察组63例,年龄22~48(30.1±6.6)岁,病程8~90(35.1±14.2)个月。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达那唑胶囊(广州白云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421)6粒/d,分2次服用。观察组患者服用异位消汤,组方:柴胡10 g、当归10 g、桃仁10 g、三棱10 g、菟丝子12 g、莪术8 g、枳壳10 g、延胡索10 g、三七5 g、何首乌15 g,所有中药均购自我院中药房,每日1剂,分早晚各1次。2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盆腔内包块消除,并且停药3个月后临床症状和盆腔包块没有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盆腔内包块体积显著缩小,并且停药3个月后临床症状和盆腔包块没有加重和增加;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盆腔包块有所减小,并且停药3个月后临床症状和盆腔包块没有加重和增加;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减轻或者恶化,盆腔包块没有减小或者增大。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3.2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情况统计2组治疗后痛经、性交痛、附件包块、附件增厚、盆腔结节消失例数。
1.3.3治疗前后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清晨抽取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分别使用Ang-1、Ang-2和VEGF的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
2结果
2.1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痛经、性交痛、附件包块、附件增厚、盆腔结节等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例数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月经不调、口干、便秘、抑郁、失眠、盗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是在育龄女性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25~45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年龄段[4]。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部位可以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和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多个部位,因此子宫内膜异位在临床中表现多种多样,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现代病理学研究表明,发生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的相关激素的影响下,对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的组织部位产生了异物刺激,而这种刺激会引起异位部位的组织出现纤维化的反应,导致异位部位出现紫褐色的斑点或者小泡,严重的会出现蓝紫色的实质性的结节和包块[5-6]。而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但多数的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机体中相关激素水平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7]。目前西药临床中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而其中激素治疗在临床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然而口服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不但疗效有限,而且由于是长期服药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多发的不良反应[8-9]。
中医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症状,可以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归于“痛经”“癥瘕”“不孕”等范畴。众多的中医学研究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进行了研究,较多的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患者多种原因导致血瘀,瘀血不畅堵塞经脉,进而使得离经之血出现非时而下,外加患者机体往往会出现肾虚、血虚、痰瘀、失养等,最终导致离经之血瘀而不行、冲任不通而痛[10]。目前中医临床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温肾益气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表。异位消汤剂由柴胡、当归、桃仁、三棱、菟丝子、莪术、枳壳、延胡索、三七和何首乌组成,方中延胡索、三七、当归、枳壳和柴胡具有益气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莪术、桃仁和三棱具有消肿散结之功效,菟丝子和何首乌具有养血补肾调经之功效,以上诸药合用达到了活血化瘀、益气温肾调经之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痛经、性交痛、附件包块、附件增厚、盆腔结节症状消失例数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异位消汤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更好。
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处血管的新生是异位的子宫内膜生长和重塑过程中所必需,血管的新生是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和发展的关键步骤[11]。血管的新生与促进血管新生的相关活性因子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VEGF是目前已知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最强的活性因子,VEGF可以增加微血管的渗透性,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迁移和增殖,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毛细血管管腔,进而形成毛细血管网络[12-13]。Ang-1和Ang-2是强效的促进血管形成和维持血管稳定性活性因子。Ang-1和Ang-2通过与其共同受体Tie-2的结合来完成对血管形成和稳定的调控,当Ang-1和Tie-2结合时磷酸化Tie-2,Tie-2被磷酸化后再通过下游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出芽并促进血管树样结构形成,稳定已经形成的血管[14]。而Ang-2是Ang-1的拮抗剂,可以拮抗Tie-2的磷酸化,当Ang-2所处的微环境中没有VEGF时则会抑制血管的形成,当Ang-2所处的微环境中有VEGF时,则会消除血管周围基底膜周围细胞对血管形成的限制,提升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敏感性,促进血管的形成[1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血清VEGF、Ang-1和Ang-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异位消汤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更好,原因可能与其降低了血管形成和稳定的活性因子VEGF、Ang-1和Ang-2的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1]Schreinemacher MH,Backes WH,Slenter JM,et al. Towards endometriosis diagnosis by gadofosveset-trisodium enhanced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J]. PLOS One,2012,7(3):e33241
[2]Ceyhan ST,Onguru O,Fidan U,et al. Comparison of aromatase in-hibitor (letrozole) and immunomodulators (infliximab and etanercept) on the regression of endometriotic implants in a rat model[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1,154(1):100-104
[3]李杏杏,万贵平.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210-213
[4]周莉娜.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 北方药学,2011,8(11):49-50
[5]陈灿,王冰,陈衡.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2):114-115
[6]詹瑾,须义贞.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治疗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124-127
[7]Liu H,Lang JH. Is abnormal eutopic endometrium the cause of endometriosis? The role of eutopic endometrium in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J]. Med Sci Monit,2011,17(4):RA92-99
[8]李卓莉,郝敏,赵卫红.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CD].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2):189-192
[9]王菲,宋静慧.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4):1431-1435
[10] 申学华,王本东. 活血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0):5050-5051
[11] 关锦图,陈云卿. 抑制血管生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CD].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6(4):300-302
[12] 高冬,陈文元,林薇,等. 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VEGF通路的作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7):2622-2625
[13] 王频,汤敬一,杨骏,等. 艾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内VEGF、flt-1、bFGF及bFGF-r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97-101
[14] 梁杰,尹登科,李白坤,等. 桃红四物汤对药物致不完全流产早孕大鼠的血管生成及Ang-1,Ang-2,Tie-2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1):3731-3735
[15] 杨扬,赵长林,袁俊波,等. 直肠癌组织VEGF和Ang-2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相关性的探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8(19):1532-1536
[收稿日期]2015-10-16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4-1536-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