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临夏州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5-31曲红梅魁发瑞马小燕马瑞林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兰州7000西北民族大学医院甘肃兰州70000临夏州卫计委甘肃临夏700临夏州妇幼保健院甘肃临夏7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出生缺陷少数民族地区监测

曲红梅,魁发瑞,安 勃,马小燕,柳 琳,马瑞林(.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兰州7000;.西北民族大学医院,甘肃兰州70000;.临夏州卫计委,甘肃临夏700;.临夏州妇幼保健院,甘肃临夏700)



甘肃省临夏州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曲红梅1,魁发瑞2,安勃3,马小燕4,柳琳4,马瑞林4
(1.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医院,甘肃兰州730000;3.临夏州卫计委,甘肃临夏731100;4.临夏州妇幼保健院,甘肃临夏731100)

关键词:出生缺陷;监测;少数民族地区

注:本文系甘肃省2012年度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1208RJYA051);中央高校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查研究”(31920150047)

出生缺陷是指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于妊娠前或妊娠期,引起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的解剖学结构和(或)功能上的异常。出生缺陷是衡量一个地方、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工作之一。2012年我国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90万例[1]。因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没有相关报道,故本文分析了2011—2014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出生缺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

研究对象为长期居住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孕产妇,统计其于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该地区5县1区6个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包括活产、死胎(治疗性引产也统计在内)、死产,不包括计划外引产。

1.2监测标准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根据《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试行)》,由接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按照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中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及诊断标准,对胎儿及围产儿进行监测,填写《甘肃省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缺陷儿报告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出生缺陷发生率

表1 2011—2014年甘肃省临夏州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如表1所示,2011—2014年甘肃省临夏州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31%。

2.2出生缺陷种类

表2 2011—2014年甘肃省临夏州出生缺陷种类

如表2所示,2011—2014年甘肃省临夏州出生缺陷种类主要为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畸形和脊柱裂。

2.3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析

表3显示,发生出生缺陷的孕产妇来自农村的占91.50%,家庭年收入2 000元以下的占61.8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8.15%,回族占42.96%,病毒感染者占84.71%,近亲结婚者占3.64%。表4显示,该地区出生缺陷儿有73.30%的是活产,男性多于女性,单胎占97.09%。

表3 2011—2014年甘肃省临夏州发生出生缺陷的孕产妇情况

表4 2011—2014年甘肃省临夏州出生缺陷儿情况

3 讨论

3.12011—2014年甘肃省临夏州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

2011—2014年甘肃省临夏州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低于甘肃省1997—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9.67‰)[2]、2009年先天缺陷发生率(7.69‰)、2010年先天缺陷发生率(8.16‰)[3],且明显低于大城市[4]、新疆少数民族地区[5]、宁夏回族自治区[6]出生缺陷发生率。其原因与饮食习惯有关,该地区居民除以粮食为主食外,有饮用牛奶、食用牛羊肉的习惯;另外,该地区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及畜牧业为主,生态环境破坏较少[7]。

3.2出生缺陷种类主要为神经管畸形

这与甘肃省1997—2007年出生缺陷顺位第一位为神经管畸形一致[2],主要有脊柱裂和无脑畸形。

3.3出生缺陷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甘肃省临夏州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家庭收入、孕产妇文化程度有关,与孕产妇年龄没有关系。经济文化落后、女性文化程度低是该地区发生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临夏州积极监测出生缺陷,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预防。2008年5月,临夏县就对计生系统干部和县(乡)服务站(所)医务人员进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专题培训。(1)深入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将婚前检查、遗传咨询、慎用药品、孕前保健等内容纳入科普知识宣传内容:县(乡)服务站(所)通过光盘及宣传资料,结合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进行科普宣传,使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科学知识知晓率达85.00%以上。(2)按照叶酸制剂等药品使用规范,加大出生缺陷药物干预力度:县(乡)服务站(所)全面启动以一级预防为主的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筹集资金,发放“司利安”,实施药物干预,干预人数(叶酸制剂服用者)占孕产妇的一半以上。(3)认真做好病残儿鉴定和生育二孩申报审批工作:实行病残儿再生育对象优生遗传咨询和孕前保健培训制度,对有出生缺陷遗传史的育龄群众,严把初审关、培训关,严格控制遗传、用药等造成的新生儿出生缺陷。

因该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然地理条件受限,出生缺陷防治难度较大。为了真正做好民族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工作:(1)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女性文化水平。(2)继续加强出生缺陷宣传教育,进行孕前指导或咨询、产前诊断。(3)该地区防治的出生缺陷主要为神经管畸形,要加强孕前3个月及孕期前3个月增补叶酸的工作[8]。

参考文献:

[1]凌寒.卫生部发布《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J].中国当代医药,2012(28):1.

[2]谭姣,寇嘉宁,胡晓斌,等.1997—2007年甘肃省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3):271-272.

[3]张晴晴.甘肃省先天缺陷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4]周亚玲,魏怀玉,白茹,等.北京市怀柔区2009—2013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9):124-125.

[5]钱若筠,刘红,钟南,等.新疆多民族地区出生缺陷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20):3797-3800.

[6]张涛.宁夏地区人口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性研究[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3.

[7]曲红梅,于国伟.出生缺陷与原生环境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1):31-32.

[8]李进华,张英奎,范松丽,等.河北省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3(30):4936-4938.■

中图分类号:R1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7-0116-03

猜你喜欢

出生缺陷少数民族地区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4690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情况分析
出生缺陷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优生优育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