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研究

2016-05-31戴玉琴张建红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1013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

戴玉琴,张建红(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101300)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研究

戴玉琴,张建红
(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101300)

摘要:目的了解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职教师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北京市3所中等职业学校426名教师,并采用问卷和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偏低,且性别、是否为班主任、任教科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职业倦怠总分偏高,其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有待提高,教育管理者可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中职教师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

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自身体验及满足感、快乐感,是评价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1]。教师主观幸福感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指标[2]。为增强中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应了解主要影响因素。伍新春等[3]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感越强的教师主观幸福感越差、工作满意度越低,出现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人口学特征如性别、是否为班主任、任教科目也是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调查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缓解职业倦怠、增强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3所中等职业学校426名教师。其中男性252人,女性174人;≤5年教龄105人,6~10年教龄150人,11~15年教龄89人,16~20年教龄60人,>20年教龄22人;班主任有34人;教师中教文化课138人,教基础课156人,教专业课132人。

1.2调查工具

(1)人口学特征基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教龄、是否为班主任、任教科目。(2)Diener[4]于1985年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问卷,该问卷由19个条目、3个维度组成:3个维度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5个条目)、积极情感频率(6个条目)、消极情感频率(8个条目)。采用7点计分方式,其中整体生活满意度维度7点计分为:强烈反对1分、反对2分、有点反对3分、既不赞成也不反对4分、有点赞成5分、赞成6分、极力赞成7分。在近7天内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频率7点计分为:根本没有体验到1分、一半时间体验到4分、所有时间都体验到7分(其余计分变化趋势:由无到有、由弱到强)。该量表各维度内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均>0.7,表明该量表具备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吴真等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5]:该量表由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3个因子(分量表)共28道题目构成,其中情绪衰竭维度11道题,缺乏成就感维度9道题(反向记分),人格解体维度8道题。采用7级评分法和5点记分法:从未如此1分、经常如此5分,其中人格解体与情绪衰竭维度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重,缺乏成就感维度反向记分,得分越高成就感越低,倦怠越严重。该量表各维度内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均>0.7,结构效度中因子分析可解释总变异的66.25%,表明该量表具备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以不记名方式,由研究者统一发放并回收,收回有效问卷426份,有效回收率96.82%。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描述性统计

2.1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

由表1可知,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不高,整体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频率得分都低于中等水平,但是消极情感频率得分高于中等水平。

表1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得分(n=426)

2.2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由表2可知,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水平较高,同时缺乏成就感、情绪衰竭及人格解体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中等水平。

表2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得分(n=426)

2.3不同特征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

由表3可知,男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低于女教师、非班主任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有显著性;不同任教科目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教龄对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

2.4不同特征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得分比较

表3 不同特征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n=426)

由表4可知,男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得分高于女教师、非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教龄、任教科目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表4 不同特征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得分比较(n=426)

2.5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将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职业倦怠总分及与对应各因子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呈负相关(见表5)。

表5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Pearson相关性分析

3 分析

3.1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不高,与吴真[6]等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包括:(1)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中职教师是现今教育制度下常被忽视的群体;(2)中职教师缺乏充足的发展空间、中职生难管教、社会偏见都使得中职教师难以获得幸福感;(3)中职教师缺乏对自身职业的充分认同,工作积极性低,身心健康状况不佳;(4)职业教育面临招生困难、生源素质差、学生就业率低、社会地位低等诸多方面压力,致使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压力大、消极情绪较多、生活质量下降。最后,消极的应对方式导致教师容易情绪衰竭,缺乏成就感,不利于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降低。

3.2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本调查结果表示,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水平较高,缺乏成就感维度得分偏高,其次是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这与陈韶荣的研究结果一致[7]。(1)长期以来我国职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地位偏低,中职教师地位尴尬,升学率衡量既不如普教,社会地位又不如高教,自觉不受重视,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普遍缺乏成就感。(2)中职学校培养对象大多为中考失利、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课堂上经常出现不听课、睡觉、玩手机,甚至嘲笑辱骂教师等恶劣现象;教师人格得不到尊重,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带给教师挫败感和不安情绪。(3)中职教师人数少、课时多,备课、批改作业、编写教材、科研、招生等工作长期超负荷,易引起教师身体过度疲劳,导致身心疲惫。(4)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短期内难以看到效果,因而很难体验到成就感,容易丧失职业兴趣,出现职业倦怠。

3.3中职教师人口学特征与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口学特征调查中,性别、是否为班主任等是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女教师的幸福感高于男教师,这与王蓓等研究结果一致[8]。相比男教师,女教师更注重对事情过程的体验和享受,情绪表达也更畅通,负性情感容易获得释放,因而能体验到较多的幸福感。从教龄来看,6~10年、11~15年、16~20年教龄的教师主观幸福感稍低于≤5年、>20年教龄的教师,这是因为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面临不同的主要矛盾,6~10年、11~15年、16~20年教龄教师大多是业务骨干,工作繁忙、任务重,加之子女处在学业的关键时期,思想压力大,生活满意度自然有所下降[9]。担任班主任的教师主观幸福感低于普通教师,因为中职班主任要管理各种问题学生,需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得到的成就感较少,加上教学任务繁重,久而久之工作热情下降,易出现身心疲惫状态,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普通教师。在任教科目方面,文化课教师主观幸福感高于专业课、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主观幸福感高于基础课教师,因为中职生基础较差,学习相对吃力,学习兴趣不大,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基础课教师很难体验到教学成就感、快乐感。专业课是中职学校教学的主体部分,与学生的就业紧密相连,学校对技能专业投入大量资金和实训设备,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种种原因都导致专业课教师压力大、责任重,主观幸福感低于文化课教师。

中职学校领导应多关注男教师、班主任教师、骨干教师、基础课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提升自身的幸福水平。(1)可以考虑将男教师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多交给他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其体验到付出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2)让骨干教师只专一两门课程,避免工作负荷过重,减轻其思想压力,体验到尊重感和幸福感。(3)班主任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爱护后进生,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后进生管理工作做好了,那么整个班级基本就管理好了,教师可以体验到师生之间的幸福快乐感。(4)专业课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多参与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教师自身也应该合理分配工作,统筹安排,科学管理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基础课教师多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将一些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中感受到教学效果带来的喜悦和欣慰。

3.4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显示,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呈负相关,这与张艳秋的研究结果一致[2]。情绪衰竭是指个体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一方面,学校领导可以在常规上去繁取重,让教师有张有弛,为其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教学环境,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积极思考教学,让他们能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快乐;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自我调节,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措施,自觉学习心理学知识,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调节焦虑、紧张、压抑的消极情绪,达到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业余活动,适当休息放松心情,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个体处于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的积极情绪状态,对工作就会积极主动、充满激情,进而走出职业倦怠,享受工作和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10]。所谓缺乏成就感是指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下降,感觉工作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务。其中对收入不满意、职业认同度低、中职生特殊群体是导致中职教师成就感不高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国家政府教育部门适当提高了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已接近公务员水平,伴随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也有所提升,增强了教师对职业激情和成就感的追求。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要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学会自我调节,善于寻找职业幸福感,可以说良好的职业心态、准确的职业自我定位,会激起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激情一旦迸发出来,职业倦怠便无影无踪,主观幸福感油然而生。最后,教育管理者执行制度时,应该更多关注教师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兼容其个性,悦纳其差异,爱惜其成果,保护其隐私,唯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内心深处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全身投入工作中,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生活满意度就会越高,主观幸福感就会越强。

参考文献:

[1]Diener E.BIS was Diener New di-being research:The euttingedge[J].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27):21-23.

[2]张艳秋.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伍新春,曾玲娟,秦宪刚,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4):262-267.

[4]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2(3):542-575.

[5]吴真,赵子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80-81.

[6]吴真,徐富明,黄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及工作压力状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7):25-27.

[7]陈韶荣.职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8]王蓓,苗元江,黄海蓉,等.高校教师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3):52-53.

[9]刘希.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10]杜彦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以湖南省14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7-0108-03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