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管理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6-05-31冯泳欣董玉梅王应霞曾冬阳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01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个体化门诊血糖

冯泳欣,田 姿,甘 宇,董玉梅,王应霞,曾冬阳(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0100)



个体化管理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冯泳欣,田姿,甘宇,董玉梅,王应霞,曾冬阳*
(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0100)

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管理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管理和跟踪随访指导。安排两组患者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来门诊复查,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监测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在饮食控制、自我血糖监测、体重指数、运动、服药及血糖控制水平6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个体化管理能更有效地改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指导患者重建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个体化管理;健康生活方式

注:本文系海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HYCX201407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我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平均患病率为28.7%,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良好的血糖控制不是单纯靠药物治疗可以达到的,还需要患者在家庭治疗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加强自我管理。因此,如何正确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成为医务人员的核心任务[2]。本研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有针对性地实施个体化管理及定期动态跟踪随访,提供个体化护理和健康教育,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也为临床糖尿病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6月在海南省某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1年,但无急性并发症;(2)具有正常的理解和交流能力,无明显精神及人格障碍;(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孕妇;(2)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血糖影响较大的药物;(3)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男性4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73.2+5.6)岁,病程(10.20+7.58)年。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首诊顺序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定期讲座、视频录像、社区板报等方式从饮食、运动、用药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即在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个人喜好等相关信息后,指导患者将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1)饮食方面:了解患者的食物喜好,在均衡合理饮食基础上进行食品交换,通过视频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培训,让患者从“被给予合理食物”发展为“主动选择合理食物”。(2)运动方面:让患者列出喜欢的运动,从中选择适合的项目,制订详细的运动计划,鼓励其长期坚持,同时开展糖尿病患者运动比赛,让患者从“被运动”变为“爱运动”。(3)心理方面:采用音乐疗法等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激素分泌,转变患者的消极心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4)药物治疗方面:遵医嘱进行服药指导,教育患者不盲听、盲从其他服药建议,督促其坚持、按时、按量服药等。研究者通过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微信和QQ交流等方式,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相关护理措施督促患者定期检测血糖、书写糖尿病生活周记并上交(每周1~2次),发现异常随时报告。

1.3观察指标

安排两组患者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来门诊复查,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监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情况进行电话随访。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生活方式和血糖控制水平有无显著性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1)6个月后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见表1。观察组FBG、PG2h、HbA1c和BMI明显好于对照组,尤其是6个月后的复诊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两组患者1、3、6个月监测指标比较(x±s,分)

(2)两组6个月后生活方式和血糖控制水平比较,见表2。观察组生活方式和血糖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2 6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方式和血糖控制水平比较[n(%)]

3 讨论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倡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在糖尿病预防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联盟同时强调要达到控制血糖水平及其并发症的目的,必须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的不同“量体裁衣”,进行个体化管理,尤其是一些高龄患者,病程较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较高,各种并发症较多,更需要个体化管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动态跟踪的个体化管理和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其HbA1c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糖代谢水平,并对重建健康生活方式有显著效果,比高素红等[3,4]提出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用药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明显,尤其是个体化干预时间越长,血糖控制越趋于理想。本研究以QQ、微信等为平台,及时评估患者血糖水平、饮食、运动及用药等情况,指出患者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对血糖监测结果正确处理的能力,帮助其将获得的知识用于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我国规定HbA1c应控制在<6.5%范围内[5],实验组的6.5%~6.7%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调控水平,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甚至6个月时还有所上升,可能是由于没有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督促,治疗依从性有所降低。这也进一步说明持续动态跟踪、对患者进行连续的个体化干预能够改变患者行为和生活习惯,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从而固化为习惯性行为。本研究还发现,音乐等辅助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降低,可能是轻松、愉快的正向情绪能引起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从而有利于控制血糖。Goetsch等[6]的研究也得出了这一结果,说明除了“五驾马车”的综合措施外,通过个体化跟踪管理使2型糖尿病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对血糖控制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佟玲玲.2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UKPD:38)[J].BMJ,1998,317(7160):703-713.

[3]高素红.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6):33-35.

[4]沈妲.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75-76.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656.

[6]Goetsch L,Weibede J. Stress and blood gluco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Behav Ther,1990(28):331.

(*通讯作者:曾冬阳)■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7-0146-02

猜你喜欢

个体化门诊血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门诊支付之变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