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实现途径分析

2016-05-30梁武明

考试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高中数学

梁武明

摘 要: 课堂有效提问是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极大地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介绍了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提问需要遵循的原则,并给出了有效课堂提问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有效课堂提问 实现途径

一、引言

新课改的主要特征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坚决抛弃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新课改的实施,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有效提问的实现途径。

二、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被动跟着老师走,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强化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新课改的本质内涵了解不够深刻,单纯地将在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的数量作为教学丰富与否的标准,很少重视学生的感受。如在对正弦和余弦的诱导公式时,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1)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2)什么是诱导公式,能够解决哪些问题?(3)a与180°±a、360°±a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三角函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推导的?一连串的问题,提问频率太高,所提问题都是直接奔向主题,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很难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导致学生被动跟着教师的节奏走,学生的主体性丝毫没有得到重视。

2.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从而压抑了高中生的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是自己提出问题和给出问题的答案,丝毫不让学生进行思考,抑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如授课教师在讲授三角函数的关系时,提出了如下问题:已知tana=2,求4cosa+5sina/3cosa-7sina的值。此问题对高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但是教师往往不给学生留下时间思考,就迫不及待地讲解求解方法。这样会极大地压抑学生思维,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提的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情况,满足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是一味地进行问题设置,有时问题较难,学生无法理解,毫无头绪。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往往脱离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导致设置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三、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数学这门学科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注重数学的科学性,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运用以前的知识熟悉和了解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如在讲解圆和直线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圆和直线可以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解决此类问题,同时还能够引出新知识。

2.启发性原则。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时,需要注意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启发性的提问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给学生提一些想解决,但是又无法马上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形成认知矛盾。此种提问往往用于例题的分析和新知识的拓宽加深等。

3.艺术性原则。精彩提问能够极大地诱发学生思维发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提问需要有很强的艺术性,一味地进行知识传授,不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必然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4.互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是指在课堂中,不仅教师要提问,而且学生可以转变角色,也能够进行相应问题的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四、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实现的途径

1.正确认识课堂提问的功能。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理解和认识课堂提问的功能,如果教师单纯注重课堂提问的数量,忽视质量,就会变成传统灌鸭式教学,无法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正确的课堂问题提问,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因此,要正确认识到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不断引导着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认真思考,能够探索出相应的结论和心得,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问要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课堂问题的提出不是任意和随机的,而是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的,对问什么、如何问都是要充分考虑的。如果随意进行问题提问,就会浪费时间,分散学生注意力,达不到预期效果。课堂提问要充分结合实践,围绕重点问题进行。

3.提问需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的提问时,问题需要有着一定的针对性,切忌过于简单或者太难,问题的难度要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基本保持一致。在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之间,往往有着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提问要靠近此区。教师所提问题要一定的思考价值,要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提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避免认知冲突,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4.课堂提问要兼顾整体。在新课改教学中,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这就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将问题进行层层递进,推动着学生思维深入发展,调动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成长。

五、结语

在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提问要切实有效,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把握难易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毛启干.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

[2]谢建平,谢玉兰,曹新.关于高中数学生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3]林志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高中数学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探索医院人才工作联动机制的构建策略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