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语言,探究文本深意
2016-05-30李云仙
李云仙
摘 要: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在细读中深入阅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通过关注文本题眼能掌控全篇内容;通过赏析文本修辞手法能够让学生尝试触摸文本内涵;通过融入体验能让学生升华情感,感悟文本。
关键词:文本阅读;小学语文;细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74-0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关注品味语言,探究文本深意,王先霈教授曾经提出文学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对文学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地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入阅读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
一、关注题眼,提挈全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将学生对文本的误读理解成个性化阅读,要让学生在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情况下进行有价值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把握全文题眼入手,把握全篇的主旨。
《山中访友》是一篇精彩的课文,能够让学生在作者创作的境界中感受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尝试关注题眼,把握全文的主旨。教师可以让学生思索:“文章的名字是《山中访友》,你们觉得谁才是作者的朋友呢?”有的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时候并未把握全文的主旨,提出:“《山中访友》这篇文章并没有写到作者在山中遇到了什么朋友,难道是作者写作偏题了吗?”这就是学生对文本产生了误读,教师要关注这一点,要用启发性的言语让学生领悟到自己的误读。教师可以让学生思索:“文章中真的没有谈及作者在山中遇到的朋友吗?大家可以再仔细阅读,抓住‘友这个字,找找文章中有哪些点题之处。”学生很快发现文章中出现了:“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甚至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等都是作者的朋友。
游离文本而过分讲究扩展和迁移,反而不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在学生品读文本的初期,教师要从题眼入手,让学生把握文本的实质,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二、赏析修辞,触摸内涵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的客观意义,除此之外,还要让他们通过感受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感受作者如何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揭示深刻的道理。只有学会如何赏析文本的修辞手法才能触摸到文本的内涵。
《草虫的村落》描写了一只草虫的奇异旅行,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方面感知文本,重点感悟文本中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方法。《草虫的村落》中有很多比喻和拟人的用法,“村落”原本是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是在作者的眼中成了草虫生活的天地,在这里一样也有“街道、小巷”,草虫被作者比喻成了各色人等,如将孤独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比喻成了“游侠”,将振动翅膀的小圆虫比喻成“南国的少女”。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分析文章中的部分句子,如思索“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这个句子体现了什么?学生在细读中可以理解这句话告诉人们甲虫不仅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了解这篇文章用独特的想象赋予甲虫生命和智慧,增添了特殊的情韵。在深度阅读中,他们可以更好地从拟人化的描写中感受到文章的内涵。
每一篇文本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清新含蓄,有的苍劲雄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促使他们掌握好各种修辞手法的内在韵味,感知其语言表达方式的妙处,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文本。
三、融入体验,升华情感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感知的主体,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投入情感,调动联想,设身处地进入文本内部,和文本形成共鸣,这样才能实现作者、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细读文本语言的同时投入个人情感,在理解和体会作者意图的同时进行审美体验。
《窃读记》这篇文章展现了女孩对阅读的渴望和热爱,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本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融入个人体验,进行情感升华。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阅读小女孩窃读的片段,融入自己的体验,尝试感受小女孩在读书时感受到的腰酸腿麻、饥肠辘辘的感觉,同时也感受她感觉到的惊喜和满足。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索,自己在生活经历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故事,是否曾经因为喜爱某物而瞒着其他人偷偷地投入其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着重体会文章中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并尝试在融入自己个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尝试写一下自己在阅读时的感受,在阅读时自己会有怎样的动作,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在这样的仿写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和文本进行共鸣和交流,从而在体验中升华情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融入到文本细读之中,指导他们的个人情感和文本的主题思想靠近,这样可以在避免学生误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进行情感升华。
著名作家萧乾在谈到文本阅读的时候提出,文字是十分明显而天然的,但是其背后还跟着一些别的东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品鉴的时候也要促进他们细细品味,挖掘出文本背后隐藏的深意。只有指引学生深入细读课文,探究文本语言,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文本深处的意味。
参考文献:
刘素琴.浅议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的回归与重构[J].小学教学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