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2016-05-30林爽陈丽彤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林爽 陈丽彤

摘 要:文章从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意义出发,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与价值,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89-02

积极心理学发端于20世纪末的美国,是由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所倡导的一门超越传统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的新兴科学。它以唤起人的积极品质和发展的内在潜能为核心,引导人类追求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的积极生活状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范式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意义

首先,积极心理学理论范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思路。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的美德和挖掘人的内在积极品质,突破了消极心理学关注人的心理问题诊疗式的思维模式,开启了心理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研究范式转换。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遇,并通过激发人内在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力量,塑造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它倡导主观层面上积极情绪体验、个人层面上培育积极人格、群体层面上构建积极组织系统,这种积极的价值取向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范式,探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诉求。

其次,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主体理念有助于实现树德育人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中心,它是一项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育人工程。积极心理学在个体层面上关注个人积极力量、积极情绪和幸福感的培养,并使个人潜能和内在品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主体性理念培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相契合,有助于形成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营造自我价值实现的积极氛围。

最后,积极心理学的正向模式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更是一种完善大学生人格和优秀品质的树德育人教育实践。积极心理学在个体层面上主张创造个人积极的人格品质,形成对事物的积极认知和正面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树德育人的价值诉求与积极心理学正向的人格品质塑造相契合,在价值指向上共同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从主体能动性角度来诠释人的内在张力,主张运用积极体验激发人的内在潜力,采用积极情感体验来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运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诠释人生价值,构建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来实现幸福生活。积极心理学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理念、积极的人格品质、有效的社会组织系统构成了系统的理论阐释范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资源,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树立积极心理学人本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价值。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现象仍然存在,消极灌输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目标的实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积极心理学的人本理念,凸显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价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观层面上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人内在的活力与潜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树立积极心理学的人本理念,有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主体,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主体价值。

第二,培育积极的人格品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侧重于批评说教式的权威主义教育形式,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功能。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理念,激发主体人的内在积极因素,运用积极心理学分析模式正面阐释问题。因此,把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人格培养和正向问题的解释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时期,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品质,深入挖掘和激活大学生内在潜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端正积极人生态度、最大限度发挥人生价值。

第三,构建良好的组织系统,营造大学生成长的积极环境。积极心理学在群体层面主张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组织系统。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是个人积极情绪体验的重要源泉,也是积极人格培养的重要平台,构建良好的组织系统是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构建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囿于学校环境的思想认知,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环境系统,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育人目标提供环境保障,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性提供机制保障。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域剖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困境,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范式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积极心理学思想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路径。现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机制层面探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第一,创新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情绪体验。理念创新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德育人目标的前提,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树立学生主体观的价值理念,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平等主体价值观的指引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科竞赛为龙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并培养积极的专业情感体验。在社团活动中,以学生社团为阵地,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实现自我管理的积极体验。在日常活动中,以集体生活为主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中实现个人价值的积极体验,通过采取多元化情绪体验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创新教育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培育大学生积极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因,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培育积极的人格品质,激励大学生弘扬高尚的价值诉求。以“感动中国”、“最美中国人”等活动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并塑造积极人格。要从勤学、明德、慎独、笃实层面下功夫,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第三,创新教育机制,营造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积极心理学倡导构建以家庭、学校、社会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系统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以良好家风的营造为契机促进个体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与伦理精神。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核心形成积极和谐的育人氛围。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以优化社会环境为载体营造积极的人本精神,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和谐人际氛围。此外,新兴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关注积极网络文化平台建设,用积极正向的网络文化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

2010-07-30.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5-01-20.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

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R].http://news.xinhua-

net.com/2014-05/05/c_1110528066.htm.2014-05-05.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