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对策研究
2016-05-30侯天顺朱敏
侯天顺 朱敏
摘 要: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岩土工程专业为例,从其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出发,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主观能动性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主观能动性;岩土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79-03
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可见,社会发展必须创新,而创新必须以人为载体。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也是未来社会的脊梁与接班人。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对我国今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时代进步以后,要求经济发展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转型,必须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所以,创新创业这几年成了整个社会发展内在的驱动力。大学生精力旺盛,但心智尚未成熟,是一个特殊群体。如何高效地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使其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洪流中,是每个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
2007年1月22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国家提供1.5亿元资金,资助全国100所重点大学的15000名优秀本科生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本科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的创新。
200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进入了国家第一批实施创新实验项目的高校。多年来,广大学生通过“组织团队→选择导师→查阅文献→撰写申请→立项答辩→项目批准→试验研究→撰写论文报告→结题答辩”等自主活动,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平均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约600项。审批的项目数量,以2014年为例:经过学生申报、院系评审推荐、学校审定,2014年学校确定资助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33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560项,创业实践项目3项、创业训练项目70项。获得的科研成果,以2014年创新学院为例: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学院学生发表学术论文47篇,其中SCI、EI收录36篇,中文核心期刊11篇,省级期刊1篇;第一作者署名6篇,17篇论文影响因子超过3.0,SCI论文平均影响因子超过3.17。2014届毕业生杨魁在导师裴志超教授的指导下,以并列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文章,影响因子为11.34,是首篇在我校实验室完成并被该杂志接收发表的研究论文。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金为依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青年人才,锻炼了他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做事风格,同时也产出了一批可喜的科研成果。
但是,每年的中期检查与结题答辩,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事岩土工程专业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8项,有3项已经结题。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笔者发现了很多问题:(1)部分学生缺乏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学术作风,打算投机取巧,不愿意做锲而不舍的学术研究,参与项目仅仅是为了获取一纸证书,为保研或就业增加筹码;(2)部分学生巧罗名目,谋取科研经费;(3)部分学生脚踩两只船,利用管理部门管理漏洞,参与多个创新项目;(4)部分学生申报时义无反顾,做实验时天天抱怨,半途而废;(5)部分学生应付上级检查对答如流,但是实际工作一拖再拖;(6)部分学生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毫无团队意识。
总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执行效果差,原因是多方面的[1]。但归根结底就是大学生自身缺乏主观能动性[2]。现在社会发展了,项目经费充足了,然而各种社会诱惑越来越多,部分学生自我意志力不强。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身为教师,更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实事求是带领学生完成项目,为社会发展尽微薄之力。
二、提高大学生科创主观能动性的对策
(一)抓好思想教育,发扬实事求是精神
大学生创新实验重在实验,而实验本身需要人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劳动,而不是坐着空想出来的。尤其是岩土工程学科,属于工程技术的一种,离生产生活实际很近。为了探索某一事物的规律,我们需要野外调查、室内测试、计算分析、理论解析,最后又指导实践。可以说,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向来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3]。尤其是近几十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有些人丢失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希望电脑决定一切!不做实验,不做调查,一通计算,最后得到很多花哨的图纸。现在很多学生不愿出野外,也不愿下实验室,不愿意吃苦,想坐在办公室出成果,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言:“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指凡事要从实际对象出发,然后去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不是要大学生搞一个惊天动地的创新,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所以,平时教师在集体开会与个人约谈过程中,要始终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比如,笔者每年9月开学就会举办一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会议,老生新生都必须参与,让7—8个学生代表依次上台做报告,内容主要是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踏实做事,发扬实事求是精神。首先介绍学校、学院规章制度,再介绍课题组规章制度,最后介绍学术规范与为人处世的底线,从正反两反面总结经验与教训。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必要性,加深其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另外,个别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可能会犯错,教师要主动约谈教育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逐步引导。总之,对待学生主要还是应怀着一颗宽容的心,细心、耐心、爱心都不能少。当然,严重违纪者,就会依照学校、学院、课题组的制度,予以开除。通过这样的形式,反复教育学生。这个方法实行2年以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值得推广。指导教师在抓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抓好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4]。
(二)引入例会制度,教师深度参与项目
笔者在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一般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测试工作与数据整理,但是撰写论文能力(即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基本都是胡乱拼凑。为此,笔者摸索了很久,也请教了不少教师。后来发现,引入例会制度是个不错的办法。叫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每过2周做PPT汇报一次论文,重点讲述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与过程、研究结果、存在问题,最后学生找到下一步自己该怎么做。周而复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地就养成了汇报的好习惯。其实,现在美国很多的著名大学都是采取这种措施。笔者访问的里海大学就是采取这种模式,有时候学生一周可能要汇报2—3次,不过美国meeting可能是在会议室,也可能是在草坪上、咖啡馆中、饭桌上,不是所有的seminar都像中国人那么正式。但是目的都很明确,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执行课题中遇到的疑惑。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是采用这种形式,督促学生学习。学术研究重在交流,我们也应该加强交流,不仅要加强对外交流,也要加强内部交流。但是,教师毕竟还有其他很多工作要做,从根本上说,还是需要求学者自己积极主动,否则谁也帮不了他们。
另外,大学生专业知识欠缺,遇到问题难以深入思考。所以,教师应该深度参与项目。比如,液限、塑限的测定,量力环的标定,压力机、剪切仪线路管路的检修,大学生往往一无所知,实验室教师也不可能时刻陪伴这些创新学生。这时候就需要指导教师本人深度参与课题,及时为大学生排忧解难。教师参与课题越深入,越了解课题进展,可以为项目的进一步走向探路,同时还能监督学生防止弄虚造假行为。大学生接受的主要是一些书本知识,一般离生产生活实际还有一定距离,加之野外实践活动有限,所以很难理解一些现象与机理。个别学生可能从小娇生惯养,从未经受过打击,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就想直接退出,或者迫于颜面篡改数据,进而继续留在课题组。这些都是非常有害的,需要指导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实验活动中去。在过去的几年中,笔者始终坚持深入一线,不定时的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指导与抽查、检查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研的积极性。
(三)引入动态淘汰机制,加强课题组管理
当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很多高校都是鼓励学生积极申报项目,签订合同,然后执行项目。但是项目完成与否,与本科学位不挂钩。所以,即使学生中途放弃项目,学校也无计可施,导致合同书形同一纸空文,没有追责程序。部分学生,项目审批下来以后,甚至认为科研经费就属于自己的,教师无权干涉,态度极其恶劣。课题组要开例会,有些学生有百般理由、万般借口不参与。还有些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教师已经强调了各种电器、化学品的安全处置问题,但是他们第二次、第三次照旧错误操作设备。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科研任务,置若罔闻,一拖再拖。还有一些学生则是应付差事,最后一无所获。
面临这些现象,必须引入动态淘汰机制,绝对不能说项目审批了,就万事大吉。虽然学院、学校都有中期检查答辩、结题答辩,但是专家组不可能深入了解项目执行情况。真正掌握项目动态的应该是指导教师本人,所以应该赋予指导教师一票否决权。对于那些玩忽职守者、不按要求做科研者、不参与例会者、弄虚造假者,必须坚决予以清退,以杀不正之风。在科研活动中,应该弘扬社会正气,奉行诚实为人、踏实做事的作风。淘汰那些不愿意付出的学生,让愿意付出的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公平正义感,获得更多的科研资源。指导教师决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否则蛀虫最终导致大厦倾覆,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丢弃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天天醉心于功名利禄,怎能静下心来做实验、搞科研?!德在道前为之善,道在德前为之恶。当然,那些对项目后来确实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允许他们退出后,加入自己感兴趣的创新计划中。
(四)引入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是指对组员工作绩效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并根据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态度给予奖励惩罚的相关制度。绩效是对组员过去和现在的考察,也是对他们将来行为表现的预测。只有将绩效考核活动制度化,定期开展,才能全面了解组员的潜能,发现课题组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课题组的高效运转。
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一般是3—5人,1个小组共同完成1个创新实验项目,然后提交1—2篇论文与1篇结题报告。这就意味着有很多组员只做实验,而不参与具体的数据分析工作。所以,部分学生就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1个小组中只要有这样1个人,其他人必定效仿,因为权责不清,奖罚不明。所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引入绩效考核制度。
当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经费严格禁止报销劳务费。其实,大学生要实事求是地完成创新实验计划,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而且中间必定产生很多隐性的经济花费。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占地面积较大,就有南校区、北校区、水建学院校区、水保所校区,学生经常要从南、北校区来水建学院做实验,仅公交车费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另外,有时候为了观测数据错过食堂开饭时间,学生不得不叫个盒饭。学生也是人,教师要关爱学生。所以,针对能够顺利结题的项目,能否明确划分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绩效考核,不足部分学院支持一部分,指导教师如果有课题经费的再支持一部分,就比较完善了。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必须打破大锅饭,打破平均主义。否则,小组成员毫无斗志,昏昏度日。所以,引入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主观能动性,值得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推广与改进。
三、结论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学生缺乏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导致部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执行效果很差,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笔者总结了过去4年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4点对策:(1)抓好思想教育,发扬实事求是精神;(2)引入例会制度,教师深度参与项目;(3)引入动态淘汰机制,加强课题组管理;(4)引入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永亮.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侯天顺,党进谦,杨秀娟.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途径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9).
[3]侯天顺,杨秀娟,张宽地.土力学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反
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9).
[4]侯天顺,党进谦,胡海军.岩土工程专业教学中大学生的
道德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