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易班的大学生公民网络参与路径探索

2016-05-30廖丽金刘余勤刘云芸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公民参与易班大学生

廖丽金 刘余勤 刘云芸

摘 要:大学生的公民网络参与日益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关注的重点。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易班网拥有广泛而专属的潜在用户、开放性的设计平台、成熟的师生共建模式,凸显了基于易班的大学生公民网络参与路径的优势与价值。

关键词:易班;公民参与;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86-03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和善治的核心价值,有序的公民参与是构建政府和公民的良好互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治理的关键途径[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对人类社会的渗透力不断增强,公民社会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变革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而作为公民社会建设的未来主力,大学生网民的公民参与日趋成为高校德育与社会变革必须要回应的重要课题。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公民参与主要在主流社交网站、微博、微信、QQ、知乎等社交软件上进行,学校教育引导难以跟进,而易班上拥有固定的大学生实名认证用户群体,共建共享的开放性技术平台为师生网络沟通提供了保障,当前需要合理发挥易班平台优势,为大学生公民参与素养培育搭建平台,提供可供参考的可行性路径。

一、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培育的意义

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侧面可以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德意识对其公民参与有着重要影响。如何培育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成为当前高校德育和社会变革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易于接受先进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大学生作为公民群体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旨在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从而达到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公民参与意识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基本规律,加强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的培育,可以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该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还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2]。

2.增进大学生法治精神的需要。加强公民参与意识教育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特别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大学生是对未来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较大影响的群体,他们如果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意识,确立了科学、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以一个成熟公民的形象出现在社会上就可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也必将成为法治观念的传播者,成为促进国家法制化进程的积极推动力量。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培育公民参与意识的重要内容应该是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培育法治精神。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加强以法治精神为核心的公民参与意识教育,并不只是教育他们对法律条文的死板恪守,而是应该培养他们对法律赖以存在的价值体系的认同和信仰。因为法治的实现要求那种外在的、他律的规则具有普遍的权威性,更要求民众内在的信仰、自觉服从法律的意识。只有思想上真正信奉法律的人,才能自觉地接受法律的约束。

3.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需要。政治素养是公民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观点、政治参与能力、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政治品德等。21世纪对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国家培养的重要人才,没有良好政治素养的大学生不能担负起新世纪的历史重任。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能够促使大学生主动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政治生活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好理论准备,提升大学生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政治心理倾向和价值挂念,产生正确的政治判断,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民参与现状

本课题组就“网络语境下大学生参与素养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东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商学院等10余所高校,发出问卷646份,回收有效问卷639份,调研反馈现状如下。

(一)大学生公民网络参与现状

1.参与较多且趋向普遍化。调查数据显示,有550名,占总数85.14%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经常通过网络关注与国家、社会相关的新闻讯息,在网络上发布新闻或就社会事件发表评论,就网民聚焦的社会问题参与公民行动。可见,当前大部分的大学生拥有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的经历,并且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渗透,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公民参与的现象必然会日趋增多。

2.从参与内容来看,一般社会参与较多,政治参与较少。调查数据显示,参与所在学校、班级事务的为580人,占总数的89.78%;参与网络救灾捐赠、发表社会事件评论的为66.25%;就党和政府决策进行网络学习、网络评论或投票的占44.74%。可见,当前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较多开展一般社会参与,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较少,这是公民社会建设与高校德育工作要面对的现实。

3.从参与方式来看,关注式参与较多。调查数据显示,只看少评论的为560人,占总数的86.69%;当很多人参与评论时才参与评论的为53人,占总数的8.2%;较多参与评论或投票的为26人,占总数的4.02%;参与且付诸实践的为7人,占总数的1.08%。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偏重于当一名“旁观者”,较多表现为关注式参与;参与网络新闻转发或评论,即“公民记者”式参与的较少;真正开展行动式参与的非常少见。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网民的公民参与现象在不断增多,公民参与意识也正呈现出健康、积极的态势,公民参与意识较强,行为投入也达到了一定程度,整体公民参与素养是值得肯定的。但与此同时,也应客观看到,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公民参与状态不够理想,仍存在一些尚待破解的难题。

(二)大学生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1.参与兴致冷淡。调查数据显示,从调研对象对网上征集公共意见的投票或评论的反应来看,积极参与的为105人,占总数的16.25%;偶尔参与的为308人,占总数的47.68%;从不参与的占总数的10.22%;视情况参与的占总数25.85%。可见,当前大学生网民的公民参与不够稳定,当前的网络公民参与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2.发声意识薄弱。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网民的公民参与方式主要偏重于关注式公民参与,占总数的86.69%。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民更多是只看但不评论,扮演的是“旁观者”角色,“发声”太少,而公民社会的建设、网络空间的净化需要更多依靠的是“公民记者”式参与或行动式参与。

3.缺乏制度规范与引导。我国《宪法》对公民参与进行了权利明确,其他包括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规定、工信部的部门规章对互联网行业进行了规范,但都未系统地规定网络空间公民参与的权利与义务,导致当前大学生网民在进行公民参与时缺少权益保障,缺少法律责任的规范引导。

三、易班网络: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培育的

新阵地

当前以微信、微博等为主的社会网站“泛娱乐化”倾向严重,导致大学生审美趣味走向低俗、审美方式浅显直接、审美情感不再含蓄古朴。虽然微信、微博等社会商业网站聚集了大量学生,但是其外资背景、泛娱乐化的商业化模式,对学校稳定、信息安全、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威胁。易班是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是网络时代的典型应用,是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举措,也是凝聚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新探索[3],随着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逐步成立,易班网成为众多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易班网拥有广泛而专属的潜在用户、开放性的设计平台、成熟的师生共建模式,凸显了其成为培育大学生公民参与平台的优势和价值。

(一)基于易班的大学生公民参与意识培育的优势

1.拥有广泛而专属的潜在用户。自2009年开始建设,易班已从单一的SNS网络互动社区转变为基于以“开放平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面向大学生的,具有互动、共享、开放的移动性技术平台。截至2014年底,易班共有120余万实名注册用户,覆盖上海58所高校,部分中小学、中职院校,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150余所沪外高校也作为试点单位参与易班建设。

2.共建共享的开放性平台设计。当前易班搭建了以教育教学、思想引领、生活娱乐等为主题的开放型平台,参与建设的高校一方面可以利用易班提供的公共群对全校的学生班级进行合理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易班上提供的“轻应用—快搭”对学生活动进行合理设计,使之更具参与高校的育人特色。此外,新版易班开放了手机客户端对接接口,鼓励高校易班团队进行研发新应用,激发了师生使用易班的活力和创造性。

3.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的易班建设模式。当前围绕教育教学、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通过开放平台和应用插件的开发等多种措施进行激励,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易班建设模式。例如东华大学在易班推出“教学资源建设工程”,短短1年多时间,学生上传各类资料5.6万个,浏览、下载量达到12万余次。同时,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也围绕服务大学生生活、学习,进一步拓展易班的影响力和在线活跃度,每年通过易班开展的校园活动约3000次,完全基于易班开展的校园主题互动教育活动超过1200次,依托易班进行宣传推广的活动800余次。

4.易班是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当前,在参与试点的高校,易班已然成为各校探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先决场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易班鼓励以辅导员带领班级的形式进驻易班,实现网上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和服务,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另外通过设置名师工作坊,辅导员沙龙,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进驻,增强全方位的学习交流环节设置,利用隐性的学术交流进行辅助育人的方式,是互联网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力手段,牢牢把握了网络阵地的育人功能。

(二)基于易班的大学生公民参与路径

1.易班社团建设:培育公民集体意识。高校社团是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社团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社团活动,社团成员的交流以及日常管理更加依赖线上平台,通过在易班平台上进行社团建设,不仅对社团管理有重要意义,更对引导和培育公民集体意识有积极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在易班上设有学生社团公共群,但没有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各个学校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方式和组织架构不一,社团进驻方法和路径不明确,使得实际利用易班频率不高,没有形成社团文化和氛围。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社团入驻易班机制与模式,并扩大其范围,不局限于本校,扩展至易班全平台,方便社团之间的跨校交流,形成一个全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大平台,形成良好的网络社团氛围与公民参与环境。

2.易班内容发布:培育公民发声意识。高校各职能部门是发布校内相关通知的主要源头,具有权威性。但由于校内部门众多,面向对象不同,发布平台不具有针对性,可以利用易班平台建立各部门公共群,在群内通过话题及通知的形式发布内容,减少信息发布与信息获取的中间环节,加强信息的权威性与真实性,增强互动性,同时提供学生一个直接的发声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个体内容发布从而实现易班内容的不断更新,并在信息发布与实时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公民发声意识。另外可重点培养部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某方面特长和特色,并有较多关注的学生,做好网络发声的引导。

3.易班新闻评论:培育公民评判意识。易班首页目前有“今日头条”、“热门话题”、“今日讨论”、“热门活动”、“精彩博文”等板块,将最新的社会新闻进行滚动播报,同时,各高校的易班主页与各个班级公共群中,有对高校内部新闻的及时播报通知。随着易班的普及和推广,其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宣传阵地,也成了培育大学生公民评判意识的有效载体。新闻采编必须定位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阅读对象,应既包括社会关注的重大时事热点,也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大学校园的新闻事件。内容与表现方式应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4.易班投票表决:培育公民选举意识。易班目前依托“轻投票”功能和“轻应用”中的投票模块,可以展开不同需求类型的投票模式。因其便捷性,和高度的可定制化,已经被各大高校广泛应用,并与学生活动紧密结合,为培育大学生公民选举意识提供可能。班级班委选举可以采用线上投票与线下竞选相结合的方式,简化投票流程。针对学校某些重要决策事件,通过在易班网上开展广泛的前期宣传和投票,可以反映出广大学生对该决策的态度,更有利于高校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判断,各项政策也更容易落地执行。

5.易班公益活动:培育公民奉献意识。传统的高校公益活动模式多集中在线下,且多以“团体”参与为主,而易班线上平台提供了一个“小善集聚大力量”的可能性,通过分散在各地的易班网上个体用户,汇集成公益力量,从而获得更大的公益影响力。充分利用易班“动态”、“轻博客”等功能模块,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营造公益氛围,宣传公益理念,进行分享和转发公益活动,扩大宣传范围,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参与到公益当中来,形成公民奉献意识。提升了学生参与公益的热情,从而将奉献意识转化为行动。

参考文献:

[1]孟天广.社会资本与公民参与意识的关系研究[J].学术

论坛,2011,(3).

[2]孟国忠,蒋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J].

高等农业教育,2010,(1).

[3]陈华栋.易班:Web2.0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J].思想理论教育,2011,(13).

猜你喜欢

公民参与易班大学生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完善“易班”建设探析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关于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