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
2016-05-30黄媚静
黄媚静
摘 要: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行为是指某些主、客观相互作用方面缺乏的鉴别能力。其实质上是一种在行为或观念上完全以个人为主而不考虑他人的倾向,表现为不良的个性特征,譬如,自私、任性、霸道、自满等倾向。我班的小津同学的日常表现非常符合这样的描述。
关键词:自我中心行为;骄傲;自私;任性;角色换位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1
一、自我中心行为的理解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行为是指某些主、客观相互作用方面缺乏的鉴别能力。其实质上是一种在行为或观念上完全以个人为主而不考虑他人的倾向,表现为不良的个性特征,譬如,自私、任性、霸道、自满等倾向。我班的小津同学的日常表现非常符合这样的描述。
刚开始接触小津同学,感觉他还是比较听话,写字特别认真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了两个月后,他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班里一直比较独立,不会依赖别人帮忙。可是,他每每遇到问题都会使用攻击性的行为来解决,有时也会主动做令人厌恶的举动,使得他的关系很不好。他在伙伴心目中的形象很不好,导致集体活动或课间,他都只是自己一个人,就是老师引导同学们与他玩,同学们都很不愿意。
身为班主任的我,每每发生关于小津同学的大事小事,我都首先给小津分析问题,找到当事人把想法告诉小津,让小津知道别人是不喜欢他这样做的,然后给他讲大小道理,希望他能明白要换位思考,改过来。可他在我正准备总结性发言时,就会冒出一句“谁叫你骗我”“不要说了!你别骗我了!我不听!”给他家长反映说问题的严重性,商讨如何帮助小津。可是得到的结果是家长不重视。甭管他打同学还是打老师,家长从来不会让孩子赔礼道歉,这样导致他的行为日益恶劣。在家里孩子面对家长的时间也只有晚上九点后,而他们都采取让孩子用任意发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溺爱迁就已经让孩子形成了骄傲、自私、任性的自我中心行为了。孩子的个性就是这样一天天的变化、恶化。
有一次,学校大队部要求每班上交有关“十八大”的剪报,我就抓住机会让小津做了。他很认真地制作好了一份A3纸大小的剪贴报。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了小津有集体精神,为伴做好事,希望他能改学们改变对小津的态度。没想到他竟然说:“你快点把我的剪贴簿拿回来。”当天上课做练习时,他因为没来得及跟上大伙的速度,老师也温和的给他提醒可以怎样做时,他又发脾气地叫了起来:“谁叫你不把我的剪贴报拿回来,我就知道你浪费我的卡纸。如果你不拿回来,我就不写作业了!”他会自私,会怄气,会反叛。我要怎样帮助你?
二、不良家庭教导是自我中心行为的“温床”
现在的大多的儿童都是以我为中心的,现在应该培养儿童融入大家庭,父母应该不要太宠子女,要让他多为别人着想。
小津的自我中心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交友、学习及生活了,加上他的运动协调不良也让他对任何事都产生了退缩,丧失自尊心和缺乏自信心的心理了。随之而来的忧郁情绪和向外攻击使得他身边的同学、老师和家人都不喜欢。行为我想若不善加辅导,他极有可能发展为各种防卫心理或行为问题,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另一方面又可能自大、吹嘘自己,希望能获得肯定与关注,如说谎、掩饰、幻想、自我吹嘘、打架、抢劫等危险行为,以博得他人注意,但却使其人际关系更加不良,症状更加恶化。
三、角色换位思考解脱自我中心
小津的自我中心行为倾向明显,他很难进行角色换位,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自我中心主义”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它都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变,即更高的形式代替了较低的形式。对于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局限,皮亚杰认为可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加速其认知发展,早日解脱自我中心。
在这种职业演员(角色更换频率高)一样的生活经验下,小津时而随心所欲、欢欢乐乐,时而大胆妄为、心情舒畅,时而无礼怯懦、战战兢兢。从长远观点看,这样的家教导使得孩子正常成长,自我中心、无礼、自私、缺乏独立性、怯懦、任性已在心底深种。这些表现以使他的人际关系紧张,心理上遭受到了很大的冲突与创伤。故孩子在中的地位一定要摆正,让孩子在健康的关系中成长,大号基础对他的性格形成起巨大作用。
四、吃一堑,长一智
据相关心理学院调查,发现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幼儿自我中心行为表现存在非常显著的组间差异(P<0.01)。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自我中心行为减少,家长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中专含高中、大专及其以上的幼儿,自我中心行为出现频率分别为64%、54%和43%。这一结果与经验和理性思维结果是一致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其所持早期教导态度也不一样,所采用的教导方式也各异,教育效果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因此总体而言,家长文化越高,所持的社會观、人之发展观等优于文化较低的家长,其子女自我中心行为的表现也应该比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城区3—6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行为较重者为47%,比人们印象中的比例低得多。
批评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父母出气,或是让孩子服软。我提醒他的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鼓励孩子心情舒畅地改正错误。不能一味的惩罚,更不能像往常一样把他扔出门外,这样小津的心理会产生极大恐惧,这使他非常不安,以至平时无法控制情绪的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城区3-6岁儿童自我中心行为现状调查》,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大卫埃尔金德3:《儿童与青少年皮亚杰理论之阐释》周毅等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