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中话中的“尖”

2016-05-30岳兰香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性词修饰词贬义词

摘 要:在巴中话里常常用“尖”字来形容人或其他动物的耳朵、鼻子、眼睛这些感觉器官感知灵敏、迅速,其多数变现为中性词。在通常情况下,“尖”一般用来形容狗的耳、目、鼻灵敏、辨别能力强。但当用“尖”补充说明人的耳、眼、鼻时,“尖”字色彩意义会由原来的中性词变成贬义词。

关键词:尖;色彩意义;巴中话

作者简介:岳兰香,女,四川巴中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古籍整理。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1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7?45′,北纬31?15′—32?45′,面积12325平方公里。属于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地形,东临达川,南接南充,西达广元,北接汉中。巴中话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区。

“尖”是巴中当地口语当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用法简单,其主要兼具了普通话中“灵敏”、“敏感”、“迅速”等形容词的功能,大多数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亦可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本文主要分析“尖”字放在被修饰词后面的情况。

“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六个义项,其中第三个义项:“耳、目、鼻灵敏。”从这个义项看其释义并没有限定“尖”修饰的范围。通常情况下“尖”既可以用来修饰人的耳、目、鼻灵敏也可以用来修饰狗的耳、目、鼻灵敏,其实际上是一个中性词,比如:

(1)亚琼子眼睛尖,她一眼就看到我了。

(2)你鼻子倒是尖哦,这么远就闻到你妈煮的酸菜鱼。

(3)老李啊,你养的这个娃娃可得,你还[tai214]老远,他就听出是你说话的声音,偏起脑壳看是不是你。

(4)你说也怪,那狗耳朵就是尖,人还在老远他就开始“哐……哐……”的叫唤。

(5)狗眼睛尖的很,只要看到生人就[?iau214]。

(6)你说那狗的鼻子不尖,啥子的鼻子才尖吗?

以上(1)(2)(3)例中的“尖”是形容人的耳、鼻、目灵敏。(4)(5)(6)例中的“尖”是形容狗的耳、鼻、目灵敏且分辨能力强。但是无论形容人的还是狗的耳、鼻、目“尖”字的词性均是中性的。虽然同为“尖”字修饰耳、鼻、眼,但是在以下情况中“尖”字的词性就发生了变化。如:

(7)你那耳朵咋尖得跟狗耳朵差不多[lan45],我们这么远说话你都晓得。

(8)你鼻子咋跟狗鼻子尖得差不多[lan45],这么远都闻得到。

(9)他的眼睛尖得跟狗眼睛差不多,有他认不出来的?

从句意看(7)、(8)、(9)句分别用“尖”在修饰人的“耳朵”、“鼻子”、“眼睛”。但是此时“尖”的色彩已然发生了变化,由原来(1)、(2)、(3)例中的中性词变成了现在的贬义词。同为修饰人的感觉器官,其色彩意义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种原因还得从修饰“尖”的补语入手。(7)、(8)、(9)句中的“尖”字后均有“跟狗的……差不多”。其实质上是拿人的“耳,眼。鼻”跟狗的“耳、眼、鼻子”相比较。而且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说话人讽刺受话人或者是说话人鄙视、看不起受话人的情况下。由此可见,在巴中话里,常常借用修饰狗鼻子、狗耳朵、狗眼睛的“尖”字来讽刺或者嘲笑那些被说话人看不起的人。“尖”作为“耳、眼、鼻子”的补足语,为什么色彩意义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其原因还得从“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意义和“狗”的色彩属性说起。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这点无需多言。在我国早期的文献中就有义犬救主的记载。东晋干宝《搜神记·义犬冢》以及唐代冯贽《云仙杂记》中就有义犬救主的记载。但是对于“狗”这样忠实的朋友,在汉民族的传统意识中,又多以嘲讽甚至蔑视的态度对待它。如明代学者顾起元《客座赘语》中便有“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这就是说,做事卑劣或身份低贱者被人视之为狗。且据不完全统计,在汉语中,关于狗的带贬义色彩的词语就有八十多条。这点从现有的一些含有“狗”语素的成语或俗语也能看得出,比如:猪狗不如、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狗改不了吃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从这些含有“狗”的成语或俗语看“狗”在传统文化里实际上是处于被人蔑视甚至唾弃的地位。

虽说人类早期把狗驯化成家畜,但是在农业社会中狗的作用相对较小,除了看家外,就只能供肉食了。而且在汉民族的传统意识中,狗其实是肮脏卑微的动物。江洁宝先生说其实“狗”在汉语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词语。而“狗”的文化内容,以贬斥、否定为情感基调。所以,“狗”又是汉语中一个通俗而常见的骂语词(俗称“骂人话”),它常用来比喻、指骂卑劣丑恶的人。如《北史·韩凤传》载:“(韩)凤恒带刀走马,未曾安行,瞪目张拳,有啖人之势。每咤曰:‘恨不得锉汉狗饲马!又曰:‘刀止可刈贼汉头,不可刈草。……朝士咨事。莫敢仰視,动致呵叱,辄詈云:‘狗汉不可耐,唯须杀却!”由此可见,“狗”一词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是一个骂语词。

由此不难理解,用来补充说明狗耳、目、鼻的“尖”字是个中性词,但由于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以及对“狗”的色彩属性的理解下,巴中人将狗的这种特性(注:眼、目、鼻“尖”)投射到人的身上。但是又由于狗在汉文化中属于品格卑下、气节全无的“化身”,且处处受人鄙视、憎恶,“尖”的色彩意义因为“狗”的色彩属性以及其长期以来受人们唾弃、瞧不起甚至厌恶的情况下发生了改变。因此,当巴中话用“尖”字修饰狗的感觉器官再来修饰人的鼻、耳、目时“尖”的色彩意义便因狗的卑劣属性发生的改变,由原来的中性词变成贬义词。

参考文献:

[1]江结宝.骂语词“狗”的文化内涵阐释[J].安庆师范学院报.2004(7).

[2]唐汉.唐汉解字——汉字与动物世界[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中性词修饰词贬义词
学加修饰词
俄语中性词语义偏移问题
张老师犯得着这样“处心积虑”吗
我属“懒”
“贝利”曾经是贬义词
英语职业称谓性别歧视语及应对策略
年轻是个中性词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期刊论文中的弱化修饰词研究
静态与动态:论汉英中性词的语义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