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画面与画外空间
2016-05-30吕慧洁
作者简介:吕慧洁,女,1995年5月出生,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1
第一次观看导演应亮的《背鸭子的男孩》时,只记得满眼都是拖沓的长镜头,没有华丽的人物造型,没有花哨的镜头,没有动听的旋律,整部影片像是“城乡结合部”般的朴实无华,让人观之兴致缺缺。然而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反复观看,就会发现本片对于画外空间的塑造十分成功:导演应亮以其娴熟的场面调度手法,不仅在这有限的画框中讲述了徐云背鸭寻父的故事,而且又十分巧妙地将镜头中的画面与声音相结合,于镜头之外给受众塑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徐云寻父的故事之外,还有被洪水席卷的城市。如此看来,这部低成本却获奖颇多的影片,并非我所想的索然无味,实在是它有着实至名归之处的。
以长镜头与画外音的高度结合来塑造画外空间,再配以娴熟的场面调度,是应亮在《背鸭子的男孩》中讲述故事的方式。不同于一般导演喜欢推拉摇移跟之类的运动镜头,应亮似乎更加偏爱静止的长镜头,这一点从片头长达一分五十多秒的固定的近景镜头就可以看出,在这将近两分钟的画面中,只有打着赤膊的徐云与未露面的母亲进行对话,镜头画面虽然单一,但是单一的镜头加上从云与母亲的对话后,故事的背景就逐渐浮现在眼前,从徐云背后的房屋中,可以大致推断出故事发生在一个不太富裕的小村落,而“静止不动”的徐云,除了愤懑的表情就只剩下谈话间不断起伏的胸口,凸显出人物性格中自我压抑下的潜在疯狂。就像是这个静止不动的镜头,表面给人以祥和平静之感,而在这虚假的平稳之下,其实潜在势不可挡的剧烈。
导演应亮没有直接告诉观众徐云到达了自贡市,也没有按照一般的拍摄思路,去拍摄徐云问路的一系列镜头,他不是以叙事蒙太奇的手法来展现徐云东奔西,走到处打听幸福大街地址的情节。而是将徐云安排在自贡市的一张大地图下,告诉受众,徐云的寻父之路已经走到了自贡市,再通过画外音和背景音营造一种嘈杂的城市环境,在与之前宁静的村庄形成对比的同时,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画面虽然没有动,但是声音元素却推动着故事情节“与镜头一起在动”。
徐云差点被人偷了鸭子这段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这段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低机位拍摄的固定镜头,画面中完整出现的只有两只鸭子,简单的镜头配合上嘈杂的汽笛声,人声以及无声源的广播声,再加上演员“随意”的进出镜头,反而能使受众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偷鸭子人并没有露脸,甚至都看不见上半身,但是通过他挽起的裤腿、脏旧的拖鞋,说出的话,以及他脱了一只鞋蹭腿的小动作,反而可以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去联想有关这个小混混形貌的一百种猜想,也能更好的走进剧情。而徐云在急急追赶偷鸭贼的时候,前景是飞速驶过的车,也是只能看见徐云匆忙而过的不完整的身影,这种构图上面的不完整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初进城的徐云不稳定的内心环境,惶恐、焦虑、不安、害怕、迷茫等等复杂的心情。在徐云抢回鸭子跑掉后,镜头一切,轉到了徐云走在马路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的环境音与上一个镜头是完全连贯的,导演再匹配运用斜向调度的手法,使得画面与画外空间高度融合,影片内部充满了张力,画面空间被很好地延展,同时又不失其完整性。尽管镜头一直没有动,但是人物、事物在不停地动,声音也跟着一起动,画面不因其由固定镜头呈现而显得呆板,反而活灵活现,逼近生活中最真实的场景。
在影片尾声,徐云和父亲交谈,徐云转身跟随父亲进入那个简陋的屋子,但是这个镜头并未切换到屋内,反而是在静止一会后又换了个机位拍摄。随着雷雨声的变紧加强,越发反衬出屋内的安静,也引发受众的思考:屋内的那个空间究竟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这时候与其说这个空间是被隐藏的,倒不如说这个空间是开放的,导演将这个屋内的故事交付观众,随观众去臆测,去猜想,屋内正在发生的“弑父”也被无限的放大,如此之来是画面更具有更深层的表达意义。
出了这些明线外,本片中还有一条暗线——关于洪水的广播报道。洪水与人物命运交相呼应,本片中却没有过多关于洪水淹没城市的镜头,反而将绝大部分的主动权交给了声音,因为声音比画面来说更民主,画面无论如何安排,都是导演强加给观众的,而声音不同,声音是自由的,所以靠声音来塑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画外空间。画面空间内的男孩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找回了父亲,他彩色的生活也彻底结束了,人生变得黑暗无光;而画面空间外的洪水以它惯有的形态淹没了城镇,巨大的佛像也被一并吞没,信仰就要不复存在了。发生在同一时空下的两场“巨变”,通过镜头中的画面和画面外的空间很好的一同呈献给受众。
影里的声音分为人声、音乐和环境音响,这些声音在《背鸭子的男孩》里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整体,使得本片的镜头虽然偏长趋静,但是因为有了灵活的声音和导演娴熟的场面调度,而让画面空间得以拓展,让受众在有限的镜中画面内,脑补出无限的画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