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生态批评解读
2016-05-30罗晓霞
罗晓霞
摘 要:J.D.塞林格著作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 “现代经典”小说,受到了不少青年人的赞扬和崇拜。通过成功的塑造刻画霍尔顿这一经典文学形象,塞林格表现出对战后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生存境况和精神面貌的深邃洞察力和人文关怀。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阐释这部经典小说,通过崇尚自然这个点来分析这篇作品中的深刻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生态批评;回归自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
一、引言
J.D.塞林格是二战后美国文坛久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塞林格的声誉主要得益于他1951年出版的“现代经典”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经典,也被誉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小说。作为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它对美国文化做出的贡献,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亚历山大,2001:4)。随着近几年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及生态批评的诞生与发展,国内外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也相继被转入自然生态视野。本文以生态批评这一视角为切入点,分析这部小说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思想。
二、文献综述
这部小说自1951年出版以来,在受到读者的青睐与痴迷的同时,当然也受到了不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国外方面,德国学者Hence Phonuaa 也从心理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分析,认为霍尔顿的内心同时有两个矛盾的世界并存,即成年人的虚伪的世界与未成年人单纯的世界;Richard Olunann(1976)则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评述,认为小说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作者意在反映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现状而不是单纯地描写主人公霍尔顿的少年一代的迷茫与堕落。
在国内方面,最早将小说译为中文的施咸荣认为该小说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品;李征戎(1997)从历史批评的角度,认为作者通过该作品揭露了虚伪、堕落和残酷的二十年代中期美国社会现实;黄川(2006)对霍尔顿的叛逆性格及其转向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主人公从叛逆的性格倾向走向逐渐对最后小说结局对社会现实的妥协。
三、霍尔顿的“生态自我”之渴望
童年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像植物在慢慢萌芽一样,他的内心对这个新奇的世界有了最初的印象。孩子的内心是天真无邪的,是人类最初纯净的灵魂,更像麦田里的麦子,在春天里茁壮成长。在作者塞林格认为,儿童到成人的发展有一道隐形的坎,而《麦田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正处在那个尴尬的阶段,他接受不了周围人的虚伪,想逃离成人污秽肮脏的生活。在霍尔顿的世界,动物和人一样重要,他会关心公园里的鸭子在寒冬去哪里了,而出租车司机认为他的问题很荒诞。他只能自欺欺人的守望麦田,守护在麦田里快乐嬉戏的孩子们,只有在大自然的麦田里他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追寻生命的本真。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性的危机才是导致人与自然分离,导致人类无家可归,导致生态日益恶化的根源。霍尔顿对鸭子的追问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深层生态伦理观念。人类自我实现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而前提就是人与动物、植物生命的平等和人类对生命的尊重。
四、“麦田”之生态思想
回归自然,崇尚自然是生态文学家不变的主题。作者塞林格将小说命名为《麦田的守望者》,显而易见,“麦田”是这部作品中作者表达生态思想重要的媒介。小说中的麦田来自于孩童间传唱的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的歌“穿过麦田”。彭斯的麦田是情人相会的浪漫之地,而塞林格的“麦田”则是天真无邪的孩子远离混乱、肮脏的成人世界的理想之地,是工业社会中人们想逃离工业污染、亲近大自然的象征。深处喧闹的大城市,霍尔顿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只能把美好的梦想寄托于麦田,苦闷的他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是大自然的缩影, 他用守护麦田的梦想试图去净化自己的灵魂,找回自我。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社会,污染随处可见,资源日益匮乏,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文明和进步。大自然的麦田所寄托了人类亲近自然,追求本真生活,体现了作者对工业化社会环境和人类道德问题的人文反思。
五、结语
生态化文学批评重视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认识到工业化时代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环境,呼吁人类保护自然。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塞林格的经典著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要从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追求“生态自我”之渴望和小说中“麦田”作为大自然的象征两个方面来揭示作者在该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刻的生态思想,呼喊对童年与自然的回归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对生态文学感兴趣的研究者有所帮助,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意识到珍惜自然就是珍惜自己,就是珍惜自己的明天人类只有回归自然,融入到自然中,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Ohmann Carol and Ohmana.Richard, Critical Inqulry.Volume 3 Universals and The Catcher in the Rye,1976.
[2]Salinger, J. D. The Catcher in the Rye [M].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02.
[3]黃川,《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叛逆性格的转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
[4]李征戎,逃逸与反叛——评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J].外国文学研究,1997,3.
[5]施咸荣译. 麦田里的守望者[M].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