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诗评选》中的南京城墙意象
2016-05-30杨辟考薇
杨辟 考薇
摘 要:《明诗评选》是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王夫之的重要诗歌选集,其中多次出现“南京城墙”这一意象,前人多从艺术层面和诗歌理论对此诗集进行剖析,却对这一意象长久忽视。实际上,南京城墙这一特殊意象在《明诗评选》中虽不引人注目,却与其他同类意象有本质区别,有深入研究价值。
关键词:明诗评选;南京城墙;王夫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2
《明诗评选》是王夫之三部诗歌评选著作(《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之一,共选录明诗1097首,是明代众多诗歌总集和选集中极富特色和价值的作品。王夫之其人,民国刘人熙对他有这样的评价:“船山先生片纸只字,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正是在“统之有宗”的标准之下,《明诗评选》囊括了乐府74首,歌行81首,五言古诗230首,五言律诗257首,七言律诗179首,五言绝句63首,七言绝句213首,博收诗歌,蔚为大观,因此对《明诗评选》的研究极有意义与价值。
长期以来对《明诗评选》的研究集中于王夫之本人及其诗学观念,对于《明诗评选》中的诗歌和意象讨论较少。本文独辟蹊径,选取《明诗评选》中出现的南京城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诗集中意象与选录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沿革。
一、城墙意象概述
在《明诗评选》选入的1097首诗歌当中,提及南京的诗歌众多,这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有很大关系。诗歌中多次提及南京城墙,既包括明代朱元璋修建的明城墙,也包含三国及六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城墙。
笔者通览全书后,统计出明确提到南京城墙的诗歌累计12首。详见下表:
虽然上述诗歌都涉及南京城墙,但以南京城墙为直接描写对象的仅有两首,即《龙湾城》和《清凉寺云是梁武台城》。其他作品均为借城墙抒怀或起兴,这些诗歌中的南京城墙意象分别呈现如下特色:
1、以点带面
《明诗评选》中,绝大多数诗歌提及的南京城墙并非直接以“南京城墙”或“明城墙”入诗,而是以代表性节点入诗,均是构成南京城墙的重要节点,也是著名的历史遗迹。
石头城,源自三国孙权时期建城时期,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龙湾城是明初城墙,后被朱元璋修建的明城墙所涵盖,在今南京下关。台城建于六朝时期,又称“梁武台城”,后归于明代城墙。白门则是南京市的别称,六朝曾建都于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上述意象的使用均使诗歌苍凉怀古,慷慨悲壮。
2、模糊处理
除上文提到的以南京城墻代表性节点入诗的作品之外,还有几首模糊提及南京城墙,如“秦淮水入丹阳郭,北固城连六代宫”、“门前有层城,层城复高台”、“绮罗逐队沸箜篌,尽在东城南陌头”。虽然提及南京城墙,但均模糊处理,城墙只作为诗歌背景。除标题有迹可循,可知是南京城墙之外,其他不着印迹。
二、城墙意象价值
作为诗歌选集,《明诗评选》中出现的意象数百种,其中经典意象也有几十种。之所以从中选择南京城墙作为着眼点,只要是考虑其特殊性以及潜在意涵。对这一意象的深入剖析,可以获知城墙本体、王夫之其人两方面的信息。
1、文化视阀外的城墙
《明诗评选》作为明代诗歌重要选集,其中囊括了许多与南京有关的诗歌。如咏写报恩寺,诗题为《游报恩寺》、《报恩寺塔》;咏写牛首山,则题为《游牛首春江寓目》。与之相较,南京城墙往往不被直接咏写,而作为起兴或背景。如王冕《送钦上人》,孙蕡的《往平原别高彬》,均以城墙表惜别之意。
南京城墙为何难以成为独立的文学意象?一是南京城墙沿线较长,诗人往往只能目及一处,难咏全城;二是城墙在明代以城防为主要功能,文化功能次之。即使借用城墙,也往往是石头城古城墙,怀古甚于现实。
由此可见,《明诗评选》中南京城墙虽然多次入诗,真正的南京城墙还是以城防和地标为主要功能。对比今日已经成为南京最靓丽文化名片的城墙,在明末清初,并未真正进入文化视阀。
2、不彻底的反传统
作为选集,《明诗评选》极强地体现了选录者的审美和诗学观念。挖掘南京城墙意象,也可对王夫之其人的诗学观进行一定的补充。试看举例。
《龙湾城》一诗,王夫之评:“远大悲凉”。
《乌夜啼》一诗,王夫之评:“借古题作新诗。奇不怪,文不醋,曲不杂,自不入时。”
《清凉寺云是梁武台城》一诗,王夫之评:“酣情饱理,肉亦欲飞。”
点评虽然着眼于艺术,却也表达王夫之对怀古题材的欣赏,对“石头城”、“台城”等悲怆、苍远意象的偏爱。
王夫之虽以批判性、独创性著称,对温柔敦厚的诗教持有激烈的否定态度,具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但从他对南京城墙意象诗歌的欣赏来看,显然并非一味地超脱前人,也并非全盘地反对复古,而是在传统中寻找新题的可能性。
由于王夫之的眼光独到,因此通过他的选集,大量未名于世的诗歌得以流传至今,《明诗评选》某种程度上可被理解为史料的艺术化呈现,而并非单纯化加以评点的诗集。南京城墙仅是诸多特殊意象中一例。笔者认为,《明诗评选》中的意象可以成为重要的分析对象,对诗歌选集的研究视野也可以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王夫之,《明诗评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7月。
[2]蒋寅,《王夫之诗论的批判性、独创性与诗歌批评的缺陷》,《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春之卷。
[3]杨国庆,王志高,《南京城墙志》,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1月。
[4]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订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