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016-05-30伏圣洁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伏圣洁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的根本在于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解题能力

数学解題能力主要指运用基础性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及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其中涵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特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只有具备严谨的态度、严密的逻辑性,才能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要加强初中生逻辑思维的训练,由教师精心选择训练题型,在课前安排给学生预习并独立思考问题,在课堂中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解题思路,并且学生之间可自由讨论,获得更多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形成板书,将解题思路直观地展现出来。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并且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养成了良好的解题能力。

二、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审题能够理清题意,形成解题思路。通过认真审题,能够发现题目中明显和隐含的条件,转换为解决问题时需要的内容,通过分析各个目标之间的层次关系,获得题目的等价说法,能够将解题目标以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申请题目的首要目标就是了解题型,对题目中叙述的内容进行反复推敲与理解,可尝试使用画图、符号等形式表现题目结构,直观性地观察已知条件与题目目标的逻辑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讲解审题思路,示范审题过程,避免学生因审题不透彻而造成解题错误。

三、加强学生反思能力的训练

解决了数学问题之后,反复进行分析与研究,做到举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除了获得结果和答案以外,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创新精神。而回顾解题过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则是强化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解题的过程,分析解题方法、解题思想,题目中的影响要素等,概括同一类问题的规律,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且能够将经验运用到其他问题中,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加强重视,既要教会学生基础类数学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形成数学解题思想,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反复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反应力、敏捷力,进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牛同生.效能提升贵在“得法”:浅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解题方略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88,15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