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隐喻的英语颜色词Black与White的认知阐释
2016-05-30杨璐
【摘要】颜色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Black和white是英语的两大基本颜色词,本文通过概念隐喻认知模式分析二者语义的变化,帮助母语为非英语的语言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black和white的用法,并推广到对其他颜色词的学习中。
【关键词】概念隐喻 black white 语义变化
一、引言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对外部世界认知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国外有不少学者对颜色词做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柏林(Berlin)和凯(Kay)认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11个基本颜色词,其中包括显著的黑与白,人们对颜色词的运用不是任意的,而与人类基本认知密切相关。Eleaner Rosch在Berlin和Kay研究颜色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形成了原型范畴理论,指出基本层次范畴取决于我们的身体和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变化与人类的生理和心智体验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如张淑慧、韩凯华等也从认知和对比的视角研究汉英颜色词。
二、隐喻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隐喻被认为是两种修辞格。国外从认知角度解释隐喻最早的要数洛克(Locke),他在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1698)中就提出了类似于概念隐喻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雅各布森(Jakobson)指出隐喻和转喻是语言运作的两个重要原则。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隐喻本质上是概念性的,不仅存在语言中,而且存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
作为认知隐喻研究的代表人物,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 Metaphors We Live By(1980)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将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表现为语言手段或修辞格,而本质上被看作是通过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的认知方式。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构成了该理论的核心部分,即隐喻可以理解为从一个始源域中的概念组成要素向另一个目的域中的概念组成要素的映射。大多数情况下,由于隐喻的不可逆转性,始源域为具体的事物,而目的域则是抽象的概念。隐喻涉及两个概念领域,前者向后者的映射基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体验,其运作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隐喻义是通过跨概念域映射过程后所形成的映合结果”。因此,当人们用颜色域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
三、概念隐喻观对颜色词black和white的分析与讨论
本文的语例来自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英英·英汉双解)和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分析的对象为名词和形容词词组。
当我们用颜色域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人们的思维会不自觉地将颜色域和另一个概念域相提并论,并且用颜色的概念去认知和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缺乏内部关联的概念,使后者似乎具有了前者的特征。根据对语例的分析,我们发现black和white的隐喻用法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基于身体体验的隐喻义和基于心理情感体验的隐喻义,每一大类下包含若干由颜色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而产生的语义。
1.基于身体体验的隐喻义。人类的身体运动、对物质和社会的经历反映到生理体验上产生此类隐喻义。
(1)Rons been skiing. He is black and blue all over. “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通过皮肤的颜色表达某人因强烈撞击身体受伤的含义。当某人摔倒或被打,被摔被打的皮肤部分会显出深色的淤青,好像黑色和深蓝色的混合,因此,“black and blue”字面上说的是两种颜色,但通过隐喻认知,颜色域映射到身体状况域,就具有了受伤的含义。
(2)He is white livered. “white livered”的隐喻义来自人的生理体验。这里的白色不是指肝脏是白色,而是指当我们感到害怕恐惧时,脸色变得苍白。通过脸色发白这样的生理表现和隐喻认知加工能力,white的语义从颜色域映射到了心理域。相似的表达包括white feather (胆怯),white knuckled(极度紧张的)等。
2.基于心理情感和文化体验的隐喻义。该类隐喻义来自我们的大脑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产生的情感体验,来自受各种相似性和文化影响的联想意义。相关研究表明,黑色作为焦点色,容易被人类感知, 产生沉闷、心情不快等心理反应,此反应在中西方文化体验中表现出一致性。颜色词black的语义经由隐喻认知映射到了心理域,具有了“悲哀”、“沮丧”、“不愉快”之意,如(3)His mood is blacker than ever.
(4)There is a thriving black market in vehicle parts. 黑色还经常使人联想到隐蔽场所,人们在隐蔽场所所从事的活动往往不是正大光明,而通常是“非法的”。这一意义是在“黑暗”的意义上经隐喻认知后产生的,由颜色域映射到了法律道德域。如例(4)所示,我们知道“市场”是没有颜色的,这里通过从始源域black到目的域“非法市场”的映射,从而形成“黑市”这一隐喻,使得我们对非法交易市场有了鲜明生动的感知。类似的表达有black economy (黑市经营),black money(黑钱),black goods(黑货)等。
(5)He'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 黑色在西方文化中是禁忌色。Black所修饰的词构成的隐喻还表示死亡、邪恶、不吉利的意义。如例(5)的black sheep,它源于英国古代的迷信传说。过去英国人认为黑色羊毛的羊羔是魔鬼的化身,因此牧羊人总觉得一只黑羊挤在一群白羊中很不吉利,黑色的羊毛也值不了多少钱,被当成无用的东西。这样black sheep 就隐喻为“无用的人,败家子”。这里的象征用法来自从颜色域到人的心理情感域的隐喻认知映射。类似的表达包括black mass (安魂弥撒),black magic(黑魔法,妖术),black soul (邪恶的人),black day(倒霉的日子)等。
(6)white soul / white hand(廉洁,诚实)。与黑色不同,白色给人澄明无瑕的感觉,让人心情愉悦放松。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着高雅纯洁,正直诚实。从上述例子我们看到,并不是说灵魂和手是白色的,而是指这些事物的本质是好的,其隐喻义通过颜色域向道德域和法律域的映射而获得。
(7)a white lie. 对该词的理解同样不能望文生义。谎言本是没有颜色之分的,因为white在西方文化中褒扬的象征意义,white在该词中就具有了善意的,无害之意。white的语义通过隐喻认知从颜色域映射到了道德领域。
(8)one of the white days of sbs life.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被赋予了幸运吉利的内涵,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祭祀神灵之物也是白色。Black sheep是“害群之马”,与之对应,white sheep则指坏人之中的好人。同理,black day是“倒霉的一天”,而white day则是“幸运的一天”。white的语义通过隐喻认知从颜色域映射到了心理情感域。
(9)Despite the loss, the team refuses to wave the white flag and give up on the season. 不是所有的white在心理情感域的隐喻义都是正面的。人们看见白色,除了感觉到澄明纯洁外,也会有苍白、缺少血色之感。White的引申义可指人无所作为,不采取行动,white flag(白旗)用在军事领域,具有投降屈服的意思。通过隐喻认知,white的语义从颜色域映射到了军事领域。
四、结语
本文以英语中的基本颜色词black和white为例探讨了隐喻视角下存在的颜色隐喻及其语义的变化。颜色隐喻主要基于由颜色引起的心理意象与颜色词所修饰的事物之间产生的心理意象的相似度,通过隐喻认知,从颜色域向各个不同认知域的映射形成了颜色词的隐喻义。颜色隐喻使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更加鲜明生动。对基本颜色词的研究有助于母语为非英语的语言学习者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英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和用法。
参考文献:
[1]Berlin,B & P.Kay.Basic Colour Terms: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2]Ungerer,F.& 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3]张淑慧.汉英颜色词文化意义跨语言共性的认知阐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 (6):94-95.
[4]韩凯华.从认知角度看颜色词“白/white”的隐喻用法[J].语文建设,2012,4:24-26.
[5]Dirven,R.,&P?rings,R.(Eds.).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2.
[6]Jakobson,R.(1956).The metaphoric and metonymic poles.In R.Dirven&R.P?rings(Eds.).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2.
[7]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萨默斯.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英英·英汉双解)[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10]陆谷孙.英汉大词典(第2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11]曹筱萍.英汉基本颜色词“黑”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6 (7):152-153.
作者简介:杨璐(1985.5 -),女,汉族,四川安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