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师生共读,促有序管理

2016-05-301刘芳赟2徐桔芝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班队习惯读书

1刘芳赟 2徐桔芝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107-02

那一年,刚接手一个班级,我们发现,早晨学生们到校不是拿起课本放声朗读,而是一副萎靡不振地呆坐着;课间,学生们不是整理、准备学习用品,而是丢下满桌的书本,追赶打闹;午间,学生们不是静静地看书,而是三五成群地闲聊、搞笑……整个教室热闹得如同菜市场。见此情此景,让身为班主任的我们深感痛心。那么,如何来改变这一种现状呢?为此,我们对本班的56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结果发现,全班学生中一点都不喜欢读书的孩子有17人,占30%;偶尔会看一看书的孩子有26人,占46%;真正喜欢看书的孩子只有13人,占23%。由此可见,喜欢看书的孩子才占整个班级的五分之一多一点。这实在是一个很不乐观的数据呀!

在经过反复思忖并多次实践后,我们发现利用好晨读时间、午间休息以及每周的班队活动,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对改变教室闹哄哄的现象不失为一条良策。我们的做法是:

一、抓好早读,呈现书声朗朗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早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好的读书习惯,在一天的时间当中,早晨是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多多读背,有助于更好地锻炼记忆力。早读,一方面在于巩固,另一方面在于记忆,而且还能提高个人的精神。 古往今来,学校都重视早读,早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没有理由不去摸索。

1.带读——强化学生注意

选两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在老师还未到教室之前,按周轮流组织全班同学齐读已学课文,各个大组长协助配合。即使有个别学生想偷懒,听到整齐、洪亮的齐读声,也会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到队伍中去。这种带读不但强化学生注意,还能对已学课文知识进行巩固。

2.轮读——纠正朗读错误

在不断实践中,我们觉得“轮读”也是落实读的训练的一种好形式。练习朗读,如果总是用“齐读”这一种形式,长时期“吃大锅饭”,势必会出现一些“南郭先生”,那一部分不读书的人就会跟着大家一样,嘴一张一合,装装样儿。通过小组轮读、男女生轮读、一个个学生单独过关读,哪一些字音读得不准,哪些词语由于不理解而读,都将在轮读中显露无疑。

3.对诵——提高阅读技巧

学生对刚学过的古诗词、儿童诗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师可参与进去,与学生进行诗的对诵,同桌同学间的对诵,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由于学生都有爱表现的欲望,这样的晨读能不有效吗?

4.赛背——增进朗读趣味

背诵能加强记忆、积累知识。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为了让学生主动的背诵语文教材中优美的文章,精彩的片段,我们采用比赛背诵的方式。每次背诵只要能进前十,一律加1分,一段时间后,把总得分公布,并为前十的同学发喜报。最令人高兴的是,班里的两个最讨厌背书的学生,一改常态,也积极地投身其中。一名学生还因获得喜报,当场欢呼起来。

二、用好午间,回归静心自读

1.美文共赏——陶冶性情

每个午间,花5分钟左右时间,将配有舒缓音乐、柔美画面的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学生明白:阅读是一个审美过程;而美与心气浮躁背道而驰。心不静,气自浮。气浮则囫囵吞枣,“吞枣”又怎知“枣味”。就如一个匆匆“过客”怎能领略和欣赏“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馬”所蕴涵的美景和情愫?只有你心静如水地去阅读、去欣赏,你才会体味到一本书、一幅画所蕴涵的情、理和美。

2.静心自读——走进文本

有了先前的铺垫,再让每一位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书籍,自个儿静静地阅读。一切似乎都那么有序,无须教师多言。教师只需准备一些书,以备不时之需。等一切就绪之后,教师可对几个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我们想陶渊明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就是这种阅读的情境与心境吧。

3.师生共读——培养习惯

午间是师生最放松时间。我们常常在这时走进班内,与学生谈生活话学习说读书。当大部分学生到班内,我们就与学生一同读起书来。教师投入,学生投入,教室安静。几周下来,学生就养成了午后一到校,完成作业后,就捧起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还时常与我们与同学分享书中的故事。这不但让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而且也开阔了教师的眼界,丰富了教师的组织经验,而且使得教师真正爱上了午间阅读活动 “午间阅读”是爱书之源,是师生共读,交流思想的小天地。

三、开好班队,分享书香乐趣

1.分享读书习惯

要想真正维持好班级纪律,只有让所有学生都能养成静心读书的习惯,又考虑到本班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爱看书,故在开学后的第二周班队活动课,请那些一直都喜欢看书的学生与全班同学分享读书习惯。

师:我们班的小沁茹可称“小书迷”,每当休息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她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从她那专注的眼神中,我们懂得了:读书是消磨时间的最好办法。现在,我们有请小沁茹同学为我们做经验介绍。

生:(手里拿着一本《青铜葵花》)……一本书在手,我们会一读封面,二读内折,三读目录,四读故事,五读插图,六读后记……

师:老师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指着她手中的书)这本书你看了几遍?为什么要读这么多遍?

生:我已读过三遍,因为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当然以后我还会再读《青铜葵花》。

……

师:我还发现我们班的龚小宇同学总是在书的空白处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欢迎他来讲讲。

生:(讲毛泽东读书的故事)

师:快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会在书中重要的词句下画上圈、点、线。读到精妙处,反复诵读,并且提笔在页面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除此之外,其他上场的学生也热情的道出自己的读书好习惯:优美的文章应该大声地朗读;准备一本摘抄簿,读书时随时摘录喜欢的词语、句子;写读书笔记;为故事配画插图等等。

2.自制书签活动

书签,顾名思义是用来给你看过的书做记号的。喜欢读书的人一定热爱生活、热爱美,如果在你心爱的书本里夹上一枚小书签,那赏心悦目的美一定能给你带来别样的享受。首先学生自备卡纸、彩笔、小剪刀等用品。其次从书签的样式上给以指导(金鱼形、灯笼形、长条形等)。然后在卡纸上写上读书名言或古诗句,并配上图画。

3.编写读书小报

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我们确定了每月每人出一份读书手抄报,定期在班队课中交流。首先我们与学生讲解了手抄报编写的要求、版面的设计、内容的选取、插图的搭配等;其次,重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共读、共写,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后组织好多种形式的评比、展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制作手抄报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一时间,学生在校积极投入阅读,回家精心编写读书报。逐渐,我们发现学生在校爱玩的少了,在家听话的多了。同时,我们根据年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中年级读书报设计应以课外阅读为依托,在形式上引导摘抄好词好句,缩写精彩故事片段,进行简短的作者介绍等。版面设计上我们给与较为详细的指导,力图清晰、有序即可。到了高年级,学生不论是课外阅读赏析,还是版面的谋篇布局,抑或修饰美化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在内容选择上我们要求他们可以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版面设计也可以自主参照杂志、刊物等。让读书报真正成为他们挥洒才情,秀出灵性的舞台。 “我读书,我快乐,我编写”成为我们班编写读书报口号。

4.评选读书达人

为了让学生们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也为了激励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我们先让学生们自己从读书的习惯、所读书的总数、摘录并背诵的情况,以及所做的读书笔记绘制成一张读书成果表,之后,展示成果表。一学期结束,教师向优秀阅读者颁发习惯章、读书章、创意章。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学生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曾说过:“现在,在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真可惜!”其实,现在许多教师也是如此。在学校,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与学生一起阅读,与学生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学生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如果经常这样做,学生的兴趣就会转移,转向阅读,转向学习,教室内无序的打闹现象也会自然消失。

班级,就这样悄悄改变……

(责任编辑 楚云鹏)

猜你喜欢

班队习惯读书
我爱读书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班队课与微课程亲密“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