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能力探讨与研究

2016-05-30王坤

关键词:人治法治思维

王坤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法治成为中国政治的新常态,法治思维成为治国理政新思维。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当前,提高各级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①,适应当前政治新常态,不仅事关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设,更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人治

1 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涵义及关系

1.1 涵义 “法治”作为一种与“人治”相对的治国方略,是指依靠法律管理社会、治理国家,追求公平、公正、公开。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基本精神,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包括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1.2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关系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领导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强调以法治支配人们的言行。区别在于内在和外在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法治思维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法治方式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手段,为实现习近平提出的依法治国指出方向。

2 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法治“和“人治”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第一,法治崇尚法律的权威性,人治则普遍尊崇权力至上。第二,法治注重保障公民权利,人治却漠视公民的合法权利。第三,法治倡导对权力进行有效规范,从而克服消极腐败。然而,人治却主导通过道德来自发调节,结果必然滋生腐败。第四,法治以程序的完善为基本标志,人治则藐视拒斥法治程序,导致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第五,法治主张权力的公开透明,而人治极易导致暗箱操作。

3 探索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途径

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新的问题、矛盾显现,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全面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了行动纲领,表明了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1 要带头学法,做法治的坚定信仰者 完备的法律知识是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学习宪法,理解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内心拥护法治、信仰法治,自觉维护法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2 要勤于实践,做依法行政的先行者 法治思维的养成特别是法治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实践。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法律为标准,公开、公平、公正处事。依照法律程序或制度规定做好重大问题的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牢固树立为民理念,将法治与德治有效结合起来,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排除各种违法干扰,确保依法到位②。

4 加强法治教育是基础

4.1 拓展教育形式 在培训方法上注重使用“研讨式”、“现场教学”等现代培训方法,调动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实现理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③通过模拟法庭、旁听庭审、参与法律援助等法治实践活动,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体验;同时,把对干部的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法治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

4.2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因此,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机构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并将其法治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④

4.3 建立严格问责制度 加强对事后的监督是做好法治构建的重点。因此,首先必须通诺立法的方式对问责主体、程序、方式等进行规范,同时建立重大工程或事件的决策、执法责任的追究机制,以此不断的完善整个行政问责追究制度,逐步推进我国行政问责的法治建立;其次是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建立责任明细清单,并将责任分工公开,真正做到责任主体透明,并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官员进行监督。

4.4 建立适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运用干部成长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特别是法治观念的学习,由此才能更好的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合理运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因此,首先,应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将法治素养作为重要的任职资格条件。其次要大力宣传表彰、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再次,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干部绩效考核。

5 改善法治环境是保证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仍有不健全的地方,应进一步完善推进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各项立法,如及时出台行政程序法等重点领域的法律,不断提高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立法质量;对现行地方法规进行梳理,理顺上下位法、同位法之间的关系⑤。

6 总结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构建完善的法治环境,才能逐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形成。同时不断提高公民的维权意识,才能倒逼广大的领导干部通过法制思维行使手中的权力。另外还应该加强对新闻工作者在法治方面的教育力度,让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宣传社会的正能量,以此提高青年的法治理念。

注释:

①曹秀伟。

②王陛佳:依法治国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③熊瑛: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研究。

④杨曼: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

⑤黄蕊: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探究。

参考文献:

[1]朱新现.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J].长白学刊,2015,01:16-19.

[2]傅思明.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5,01:12-17.

[3]陈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解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06:108-112+117.

猜你喜欢

人治法治思维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从人治与法治的结合谈农村治理现代化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的法治与人治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