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016-05-30王翔

科技资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精品课程信息素养

王翔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借助广州市精品课程建设机会,我校进行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实施。文章对建设效果的评估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专家调研,采用宏观结合微观的方法,使用CIPP法确立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二层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各级权重,最后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该课程的建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 层次分析法 精品课程 信息素养 中职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概述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然而怎样有效评价这门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广大教师热议的话题,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发现其他同行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时基本上都是在较微观的层次进行,大多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管理、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我校承担的广州市教育局科研项目《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是一个契机,借助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可以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理论和实施水平,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率,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采用宏观结合微观的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进行了探索。

1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总体设计一直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各项原则和具体指标,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职业化的办公工作状态,训练学生在计算机综合应用方面的职业技能,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水平作为该课程的最终目标。

精品课程的建设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点为章节的做法,采用具有“综合性学习内容”和“完整工作流程”的任务引领式教学法,任务的设置由浅入深,每个任务包含的知识和技能也分层次,兼顾分层教学的优点,达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的效果。我们将在原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次整合,采用任务式教学,由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着“以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宗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信息素养水平得到提升,情感意识得到升华。本着“突出应用、贴近岗位、培养技能”的理念,使课程设置和教学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

2模糊综合评价

对体系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而对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而言,涉及的评价指标较多,难以清楚界定的因素也很多,而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進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所以模糊综合评价较适合于本课题的研究。

3评价指标的确立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组成要素是评价指标,它反映课堂教学的属性和特征[ ],是课堂教学因素的分项表述,是实施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依据。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部分学校信息技术学科负责人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和相关的一系列指标,使用CIPP(也称决策类型模式)模式进行分类处理,争取使各项指标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一般规律,将初定的指标选项经过专家和相关信息技术教师的讨论修改,形成最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精品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为了得到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应在判断矩阵的基础上,按公式进行单排序运算:

计算得出的最大特征值

计算得出的最大特征值之特征向量为:

(0.0727,0.0932,0.0761,0.1005,0.1297,0.1764,0.1927,0.1587)T

检验一致性:

据上表3获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41

C.R.=C.I./R.I.=0.088916/1.41=0.0631<0.1,通过一致性检测。

得到8个一级权重值

W=(0.0727,0.0932,0.0761,0.1005,0.1297,0.1764,0.1927,0.1587)T

,如表1中一级指标(权重)列所示。

3) 二级权重的计算

根据统计获得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应用上述方法,分别计算8个二级指标相应的最大特征值和它的特征向量,通过一致性检测后,得到8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值,详见表1中权重列。

5 课堂教学效果的模糊综合评判

根据确定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水平进行实验性评价。模糊综合评价过程如下:

1. 设定评价因素集。

设定评价因素集为A={A1,A2,……,A8}。其中A1={B11,B12,B13},……,A8={B81,B82,B83,B84}。

2. 计算权重。

权重向量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计算得出,详见表1。

3. 设定模糊评价集,模糊评价集的对应关系如下表4所示。

4. 确定模糊矩阵。

本研究涉及的指标较多,评价的主体分为三类:专家(行业专家和教学专家)、教师(课程实施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学生,针对不同的评价指标项,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经收集整理,统计后计算模糊关系矩阵。

(1) 使用表1所示的二级评价指标针对不同调查项分别设计调查问卷,不同的评价人收到的问卷是不同,但其形式如表5所示。

5. 设置分数集,对应的分数集(F)如上表4所示。

6. 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运用矩阵乘法向量积算法,进行一级模糊评判,得到各因素评价向量,将向量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一级指标对评语集的综合隶属矩阵R

从而得出一级综合评价向量A,则A=B·R=(0.34860.3804 0.2261 0.0449)

(2) 评价结果的计算。

最终评价结果Z= A·F=(0.34860.3804 0.2261 0.0449)·(100,85,70,55)T=85.50

7. 评价结果分析

从总的综合评判结果来看,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在良偏上的水平,这与正在建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实施的实际相符。按照最大隶属法,从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的评估结果来看,课程规划、环境建设、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均处于优的水平,说明校领导比较重视该精品课程的建设,从学校层面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建设经费的支出,环境建设符合课程实施要求,而且教师教学态度也得到同学的充分认可,学习效果达到了课程预期的程度;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能力、信息素养水平以及教师成长处于良的水平,说明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及课程理论水平培训,给教师创造多样性的学习深造机会,打造双师型、理实一体型教师,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应用能力,进而提高整个学校的信息素养水平,优化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结论及展望

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课程建设调研,打破着眼于微观的评价方式,从课程建设的宏观层面出发,结合课堂教学的微观方面,使用CIPP法确立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二层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各级权重,最后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课程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加强的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教育的信息化已是大趋势,教育信息化主要的进程就是课堂教学信息化,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又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天然试验田,希望能通过本研究探索出一条教学改革之路。将来的课堂教学将由专业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德育教师共同实施和完成,而课程也将是信息技术、德育和专业课程的深度整合。教改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 田小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2] 王燕.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课程评价系统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3] 徐泽水.互补判断矩阵的两种排序方法——权的最小平方法及特征向量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07)

猜你喜欢

模糊综合评价精品课程信息素养
第三方物流配送网络运行能力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
高职数学分层教学学生成绩评价的数学模型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