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上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016-05-30袁爱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预设统一

袁爱华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无法体现鲜活,没有预设,课堂就会胡乱无序。本文从六个角度阐述了笔者的主张,旨在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数学课堂;预设;生成;统一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19

有效的课堂教学预设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课堂上我们应适当提一些“大问题”,把课上得“大气”一点,上得“糙”一点,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和预料的,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幸运只青睐有准备的大脑”,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我们可以说“预设”和“生成”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因此只有精彩预设,才能和谐生成。

一、科学预设教学目标,从目标中生成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科学地预设教学目标,应该是指四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交流中不断更正、变化,更好、更高地促进学生真正发展。

例如,在《投影》一课中,笔者给每位同学下了一张任务单:1. 观察在太阳光线下,木杆和三角形纸板在地面上的投影;2. 改变物体的位置,影子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并记录发现的情况。一堂课将近有30分钟是在操场上度过的,当学生经历了投影的探究活动,亢奋之余,收获良多,对投影的概念及不同情况的理解也自然显得清晰易懂。本堂课的难点在于解释理解投影图的实际原理,因为有亲身经历的体会,难点突破工作进展顺利,笔者认为这样教学设计做到了四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灵活设计教学流程,从过程中生成

课堂上要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个体,会由于经验积累、思维习惯、方法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显现出多样性。所以,在预设教学流程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作为“学习的主人”的每一个学习个体的情况,帮助他们生成新的经验,灵活的教学设计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主体的活动,出现多种创新的想法,使课堂变成“生成性”的课堂。例如,笔者在执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主线的设计很明确:创设情景引出课题、类比探索诠释概念、变式练习巩固新知、活动互动再起高潮。依着这条线,落实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变动细节。中间应有一个口诀的导出: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大小小取不到。原打算在练习后引导学生发现归纳,结果在教学活动正式实施过程中,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再作探究,笔者临时决定在之后的环节中以礼物的形式送了出去,学生反而特感兴趣,都颇有兴致地琢磨起口诀的意义来,课堂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

三、精心组织有效提问,从问题中生成

笔者一向认为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很见功底的,有效的问题实际上直接带动课堂各环节的运作,包括课堂生成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提问,所以问题设计是课前预设的重头戏。“跳一跳,够得到”,提问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要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的情景创设能营造出一个充满张力的问题,能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的角度、层次和要求直接影响者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相似多边形》这一节课的情景导入,笔者就设计了几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1. 笔者手中相框的内外两个矩形,它们相似吗?2. 随手拿了张矩形的白纸,把它对折,得到一个小矩形,它们是相似矩形吗?当时100%的学生都认为是,而且觉得教师的问题很幼稚。当笔者引导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相似多边形后,让学生重新考虑刚才的问题,学生可来了兴致,纷纷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有学生发问:那是不是一定不相似呢?打开这个问题口子,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得意的还是笔者,既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又解决了教材的例题,同时整个环节成了本堂课的亮点。

四、扎实落实课堂体验,从体验中生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而学生应该是动态生成的主人,任何一个课堂中,如果缺少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的活动,课堂上就不会有生动、鲜活的交流,就不会有学生的自主建构,就不会有智慧生成的可能。因此,充分的预设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在不断地探究困惑的过程中生成精彩。在九年级上册3.4《圆周角》课堂上,为让同学经历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设计了一个动手探索的活动过程:1. 画一个圆。2. 取一段劣弧。3. 画出该弧所对的圆心角。4. 画出该弧所对的圆周角。5. 想一想两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大部分学生探索的图形如图(1),也有同学以图(2)作为探究背景的,但很少有同学想到图(3)。之后就开展互动交流,有些小组并没有发现多种情况,可有些小组通过组内的交流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时可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看法。在验证数量关系时,有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如何把一般转化成特殊形式。通过这种体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圆周角定理的结论,更大的收获是其间的探索体验过程,对于教师也收获了学生看问题的方向,思考问题的方式,利于更好地开展日后的教学。

五、大胆预留学习空间,从预留中生成

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更不能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空间。知识是不能置顶的,它应该是无限生成、发展的。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教学中,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让学习内容不断丰富,让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样就能让教学成为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例如《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的探究活动,让同学把一条线段五等份时,笔者并没有急于教学生该如何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分,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并上黑板演示给同学看。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一切也都在情理之中,学生的不同做法令其余同学大开眼界。每人都会自己陈述做法及理由,对于不完善的,课堂上自会有学生提出抗议,作出修补,这种“表现自我才能型”的问题探究形式大受学生的欢迎,而且课堂气氛活跃,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促进数学思考。这些都是课堂无形的资源、宝贵的财富。

六、敏锐捕捉生成资源,从生成中再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即使是上过的课文,也会因为教育现场的不同而出现新的情况,所以教师不可能预设教学中的一切。但是,教师应该充分设想到教学进程中会出现意外: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很多信息,有的是奇思妙想,有的是节外生枝,有的是不成熟的或者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信息,进行瞬间的判断,利用这些有价值的生成资源,从而促使新的生成。由于这种学习是学生自发产生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激情四射的场面,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如在《概率的简单应用》,例1中提到每10000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设一等奖10个,买一张奖券中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同学们都可以自己解决P=10/10000=1/1000,这时有学生提了个问题:买2张奖券中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学生都答1/1000乘以2吧!这时顺着学生的思路我忽悠起来:“那我买上个1000张就是1000/1000=1了,原来一万张奖券我们只要买上1000张就必中一等奖,挺合算!”学生听出弦外之音马上会收回原先的答案。这时有学生发问:那到底应该是多少呢?尽管要涉及高中的教学要求,可看到学生都想知道答案,况且九年级的概率也有乘法原理的渗透,笔者就决定让这个生成再生了。像这样的课堂意外收获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当然这一环节得益于学生的课堂反馈。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生会说了,也就得到发展了,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对于教师,除了精心备课外,自身要有良好的素质,善于灵活应变各种知识性的、技巧性的、突发性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法,创造性的设计学习活动,多读名著杂志,多听精品展示课,多听专家点评,有机会一定要多上公开课,这样才能精心预设课堂,准确把握生成资源,寻求动态平衡,达到和谐统一。

听名家的课,我们在拍案叫绝时往往会这样评价:“把课上‘活了!”所谓“活”,其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教学情景中因平等的对话和互动产生的种种的“预料之外”,是师生在民主和谐中交流而进行的自主构建,也就是我们今天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动态生成”。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所以,在平等、和谐、开放、互动的课堂中,只有动态生成,才能让课堂不断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吴瑞英.追求数学课堂的“数学味”[J].小学教学参考,2011(23).

[2] 喻叶红.抓住“问题”,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5).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金狮中学 434300)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预设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