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陌生化”激活作文课堂
2016-05-30易林衡
易林衡
摘要:作文语言是一种文学语言,而文学语言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性语言,陌生是作文语言的本质,是文学语言之为文学语言的根本所在。在《新鲜语言从何而来》一课的教授中,苍南中学陈其旺老师分别从修辞的陌生化、词性的陌生化和搭配的陌生化三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陌生化的写作手法,力争给作文注入新鲜的语言,让学生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杀伤力。那么,陌生化语言到底有没有起到让作文靓丽起来的目的,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作文语言;陌生化;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48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词人忌在老实,以尖新出之。所谓“尖新”就是敏锐独特的意思。在语文作文中,可以将之理解为一种陌生化的手法。如:历史,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初恋,是我二十岁时掉的牙,再也找不回来。用“手势”形容历史,用“掉牙”形容初恋,这种表达方式很吸引人,确实能令改卷教师眼前一亮。但是这种陌生化的表达方式还不为人们认可,众说纷纭。
一、作文教学需要“陌生化”
所谓陌生化就是“把事件或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人对之产生惊讶和好奇心。”任何事物经过多次的感受后,人们便开始用“识别”而不是“感受”来接受它,对习惯的东西熟视无睹,产生了一种无意识化。“陌生化”具体到文学作品中,是指作家通过采取异乎寻常的用词方式和各种组词手段,增加读者感受的难度,使注意力受阻,不得不聚精会神,延长了在文字上驻留的时间,进而体会到表达形式的意味深长和表达内容的丰富多义性。如几盏荷花、一杯离愁、一壶漂泊,用“盏”“杯”“壶”来形容荷花、离愁、漂泊,这种天马行空、貌似不合语法规范却有着强烈艺术张力的语言,往往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刺激。
陌生化带给作文一种创新思路,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的乐趣往往停留于高考作文风向标,一定要有框框架架、词性搭配要合理等等细细碎碎的要求,习惯于在分析字词句之间的关系,关注的是语句通顺、思想端正,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陌生化的创作正好迎合了学生创新心理,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文要求创新的精神,开拓自己的路,打造一个学生自己理想的世界。它注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思考,拓宽自己的思路,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语文作文教学是一个过程,它伴随着学生独特的心理活动。在陌生化的指导下,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智慧的愉快的检测,是人所蕴藏的内在潜力的一个辉煌展露,是人的本质的自由实现,指导着学生未来的成长之路。
陌生化的语文作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在陌生化作文教学中,没有预设的框架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己拟设的生活世界中,追问自身言行的合理性,斟酌自己的人生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以往的唯师、唯书、唯上观念,培养不盲从、不迷信权威和书本的意识,成为一个有思想独立的人。”学生应用陌生化手法,可以将“老照片”喻为“系住瞬间的绳子”;而“汉字”则变成了“当你老态龙钟是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是“书页上的情人”,是“随意摆弄的麻绳”等等。这一奇妙的想象产生了神奇的艺术效果。
语言是用来传达意义的,日常语言以人际交流为目的,文学语言的意义指向要求与日常语言有着显著的差异,它是以审美交流为目的的语言,是一种诗性的语言。陌生化语言便是以比喻、倒装、夸张、象征等方式使普通语言‘变形。例如,诗人冯至曾经创作过这样的诗句:“我的寂寞是一条蛇”,把“寂寞”比喻成“蛇”,乍一看的却让人惊悚,但是它却把一种难以说清的寂寞之感准确而形象的传达出来——相思之苦像蛇一样的缠绕着自己,挥之不去,正是这样反常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相思的凄苦和幽婉。陌生化的这种表达效果我们不能否认,他实实在在存在于文学表达中,欣喜于读者的心理。
三、借“陌生化”激活课堂
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而强烈的好奇心,是语文作文的内驱力。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人具有的本能的惊诧力和好奇心逐渐消逝,审美感觉逐渐钝化,陷入一种无意识的认识状态。在作文教学的长期过程中,教师容易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风格,而学生对教师渐渐地熟悉,这就造成了学生感觉的钝化、思维的拘束,使他们失去了作文的激情和动力。我们总是埋怨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没有真实感。试想,在这种为写作而写作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怎能写出语出惊人的文章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真正优秀的教师,总会在教学当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启用智慧的、灵动的教学方法,不断打破学生的惯常思维,维持或者重新激发学生已经逐渐退化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首先,教学情境的陌生化。教学情境指的是伴随或者弥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氛围。在一个熟悉的氛围下,教师和学生很难形成一种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情绪,难以激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并且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要适当地制造陌生化的情境,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打开通向学生心灵的大门,让学生在一种新鲜活力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如在作文教学中应用一些道具,到草坪上、公园里、马路边写作文,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并且“创新”,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
其次,教学内容的陌生化。不要再整天写一些论人议事的文章,多写点如《校门》《怀里抱狗的人》等等,平时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视而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些东西。平常的东西、平凡的世界需要发掘,要让学生学会发现,教师必须首先要有所发现。
最后,教师是陌生化的反思者。语文作文的课堂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性的舞台,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惯例行为,教师习惯于同一种教学模式,有的教师教学多年来,教案从来都没有改变过,这些都是缺乏反思精神的表现。教师影响下的学生,思维受到限制,会很自然的接受某种情况下人们普遍接受的对问题的看法,缺乏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必须做反思的先行者,尤其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应该保持一种警觉和改进的状态。语文教师只有真正地成为一个反思性实践者才能在文学作文教学的舞台上赢得热烈的掌声。
四、陌生化的误区和出路
“陌生化”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提出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和思想,是对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种超越。“陌生化”指导下的语文作文教学批判和变革了长期以来的单调的语言表达形式,也走出当前教育过分追求分数的樊篱,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可以很好的更新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陌生化”观下的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堂不再是外在于学生的、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
然而,文学理论不同于生活理论,好文章更应强调准确、语言规范,这是无可厚非的。不要为了追求新奇而生造除了自己谁也不懂的词语。不要为了“严密”而使用令人费解、语法无章的长句子。不要为了体现时尚而乱用方言或网络语言。一味强调陌生化,会让语文作文教学走向死胡同。陌生化的语言确实很美,但却很抽象。学生并不能理解,好在哪里不明确,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还处于一个比较浅层次的表层上。但是陌生化的表达方式很吸引学生,如果应用过度,可能会导致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真正的文采,是丰富的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形态,是精神琼浆的自然流淌。要使文章有文采,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以通俗口语表达为好。如果一味追求华丽,花里胡哨,矫揉造作,那不是真正的语言美,而是一种卖弄,是不可取的。因此,“陌生化”可以运用于作文中,但一定要注意适当、适量。
五、小结
无论什么样的理念,我们既要有一种勇敢的创新精神,也要怀着一种谨慎的态度、高明的眼光和冷静的判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放逐、思想的遨游,是一种知、情、意融合在一起的游戏,这种游戏最高贵的品质就是还给参与者一种精神的自由。在“陌生化”理论观下的语文作文课堂中,学生不再冥思苦想、埋头苦写,而是轻松地放飞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体悟。但“陌生化”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之路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深化,终点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唯愿沿着这光明之路前行,如诗人里尔克所说:“我生活在不断扩大的圆形轨道,它们在万物之上延伸,最后一圈我或许完成不了,我却努力要把它完成。”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徐龙年.论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J].教育评论,2003(4).
[3] 李欣章,邵长飞,胡 敏.论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9).
[4]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中学 3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