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2016-05-30陆毓英
陆毓英
摘 要: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各种管理风险的产生。本文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两者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并且分析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最后提出有效完善内部控制的几点策略,以期为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风险 内部控制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推动着各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向前发展。自从我国2012年财政部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且于2014年开始实施之后,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也逐步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积极应用内部控制管理,降低内部风险是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前提。而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颁布与推行,也彰显出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这对于提高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内制水平、管理水平等方法均具备重要作用。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间的关联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指的是为实现单位控制目标由全体职员共同实施,且通过管理约束、制度等规范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漏洞、风险等实施防范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指的是单位在收集与识别风险信息基础之上,制定有效的对应措施来对风险信息给予评估管理,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把风险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可承受的范围内,这种控制过程属于管理活动之一,并且包括的环节较多,如经营活动前对风险的预测、活动中对风险的控制等等。
1.两者间的不同之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区别主要包括下面两点:首先,二者涉及范围各有不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内部控制主要目标是为了增强自身会计信息、经济效益、运营效果、财务报告等准确,同时又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单位自身制定的制度。而风险管理所以涉及的内容远比前者更为广泛,风险控制目标也较复杂,可以说风险管理既要对自身单位会计信息、财务报告等进行控制,又要对其他报告中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收集,从整体上把握单位的经营状态。其次,两者的组成部分不相同。风险管理包含了控制过程,还涉及了对风险的预测评估、规避等等,所以其涉及面远远超过了内部控制。
2.两者间的关联。内部控制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健康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而行政事业单位要想进行风险管理,实施内部控制也是主要的一个目标,简单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风险管理需要建立于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在风险过来过程当中,内部控制则属于一个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想保证自身经济及运营效率,就必须要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有效完成内部控制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单位控制运营风险。而要做好内部控制动过首先应当对自身财务风险有清晰地认知,然后再建立一套健全的控制制度进行约束管理。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展开风险管理的前提就是实施内部控制,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
二、风险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环境决定着其是否能够规范、有序地实施内部控制的制度,所以对其环境不断进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当中事业单位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单位转缺乏较强的内控意识,单位缺乏浓厚的内控气氛等等。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固有的长官意识没有根本上消除,加之靠国家财政“吃饭”,故普遍没有真切意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公益服务及社会管理过程中还面临着社會风险和政治风险,更谈不上对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进行及时有效地识别和评估了。
三、基于风险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策略
由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互相结合、相互依托,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务必将这两者有效融合。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始终融入到各个经营管理环节当中,并积极找出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分析运营环节中的管理重点与存在的问题,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能够全面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1.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从某种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环境决定着其是否能够规范、有序地实施内部控制的制度,所以对其环境不断进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对内控环境进行优化,具体为:(1)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内部职员展开内控知识培训。这里的单位职员不单指单位普通工作人员工,也包括了单位的内部管理层、领导等,均应当树必要性,进而激发全体职员积极参与。优化内控环境时,单位管理人员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积极鼓励下属职员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身带头的作用。(2)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建设良好的单位软环境。行政事业单位的临到人员要将风险管理、内控思想积极灌输为下属职员,并且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风险、价值观,在自身单位文化中积极融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知识,通过到单位文化对其他职员的工作行为加以约束,充分提升其思想意识水平,确保风险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2.建设风险评价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的关键在于,在发生风险之前及时对其作出合理评估和预警,及时扼杀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发生风险的几率是预估风险最直接的体现,这就要求单位财务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单位的职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提升会计信息准确性,首先应当对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进行提升,组建一个具备专业性、高素质的财务工作团队。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风险预估、预警等机制,有利于及时发觉并制止不良财务管理行为,然后通过及时分析、核算单位的实际财务数据与账目,尽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甚至完全规避风险。如果评估风险的过程越长、越复杂,则表明发生风险的几率极有能性更大,此时就要对这类风险实施客观评价。同时需要对以下几点给予重视,如: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内控活动的情况,单位内部部门之间是否制定了互相配合、协调的制度。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运行的情况,各个部门逐渐是否承担相关权力与责任;内控资金的分配与管理是否达到合理化、科学化,并且监督这两种职能之间分离与否。第三,单位是否制定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流程是否得到优化,是否按照标准流程来执行。第四,财务部门编写的会计报告与国家要求是否相互符合,是否遵守真实准确的原则。
3.设立独立审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审计部门占据重要位置,该部门是单位进行内控及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缺失的一个部分。单位的审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有效监督内部活动的实施情况,才能保障内控、风险管理更好、更快地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设立一个独立的审计部门并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同时培养一个专业的审计队伍,便于内部监督管理得到更好的实时。此外单位还应当借助外部审计监管,将外部审计具备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内、外部审计有机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之后,还应当对该审计部门的相关制度进行积极完善,同时加强监督与管理的力度。通过完善、健全审计制度及明确部门职责和权利的方式,全面提高单位审计部分监管工作人员的专业修养和综合素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及内控活动有序地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不属于营利组织范畴,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这类单位开展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均具有自身独特之处。就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现状来看,不管是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其实施过程依旧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单位运营管理风险增加,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务必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的特点,意识到内部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通过培养人才团队、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优化内控环境等措施,提高自身内控效果,降低财务风险与经济损失,保障单位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 会计研究,2013,01:57-62+96.
[2]唐大鹏,于洪鉴. 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3,0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