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脑、手协调并用

2016-05-30卢富林

新校园(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方法

卢富林

摘 要:中等学校美术教学的基本训练,归结起来,就是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和准确的表现力。这就是学生进行美术训练时进行“观察——思维——表达”这样一个眼、脑、手协调一致的心理活动过程。

关键词:美术教学;基本训练;方法

著名国画家李可染说:“练基本功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制约束自己的脑、眼、手,熟练地掌握创作规律的能力。”要使脑、眼、手协调并用,我认为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训练眼睛的观察力

教育学家索登斯泰洛齐说过:“感官印象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因此观察应成为教学的基础。”美术教学中所要求的观察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形象的主要特征。诸如物象的基本形体和主要结构,明暗色彩的基本调子;人物、动物的主要神态。观察中如果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就可以防止粗枝大叶或概念化,在创作表现上就会产生明显的个性,强烈的感染力。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都是极为概括提炼而又生动传神的画。

2.观察事物的个性与共性,区别与联系。如果只注重共性而无视个性,就会造成概念化、公式化,从而显得空洞、雷同。但如果只重视个性而不知共性,就不能发现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不能上升到理性高度去掌握其共同规律。因而也就达不到艺术表现上的充分自由。

训练观察力,除了正确的认识外,要有具体的措施,不仅要出题目、提要求,还要教给学生方法、步骤,并随时检査、辅导。写生、记忆和默写就是训练观察力的最好形式。此外,要注意运用具有观察特点的实物和教具,在观察中要引导学运用所学知识,启发联想,开阔思路。

二、培养脑的思维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他认为天物、思理、美化是美术的三个要素。中学生从观察、感受现实生活到美术创作表现,都离不开艺术思维活动。美术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眼前所观察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二是在创作表现时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启发想象,想象加深感受,感受愈深,想象愈丰富,则表现愈充分。中学生在认识事物上已开始从简单向深入发展,在美术学习上也从意象性向写实性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要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充分观察物象开始,再到触景生情,从感情到理性,从具体到一般。做到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要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大胆想象。中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这是美术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积极因素。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即回想实际生活经验,联想学过的知识,用诗词警句、散文小段、小故事等。

三、训练手的表现能力

手和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手指机能的锻炼,能刺激大脑,促进思维,并能反过来使手的协调性、节奏性和灵巧性得以提高,从而促使智力发展。所谓“心灵手巧”就是这个道理。

1.眼为脑之师,脑令手之行,手的活动必须以观察为基础,以思维(理论知识)为指导。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运用,把理论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手的每项练习活动(无论是绘画还是工艺)都必须使学生明确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教师要亲自示范,认真辅导。

2.训练手的多方面活动技能。现行的美术教材,增加了工艺,新添了手工和泥塑,这就从教学内容上保证了使用多种工具、材料來训练手的多方面能力。比如,在静物写生之后,接着进行同样内容的泥塑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动觉、触觉和视觉在感知客体的过程中更好地结合起来,又使学生掌握用黏土这种材料来表现物象的技能。如果有必要,再让学生把原物写生一次,他们的作业完成得会比前面一次好得多。学生把对物体的三维空间的知觉,转化为他们在二维空间中的表现,这是绘画能力的重要提升。

3.通过多种活动,给“手”更多练习的机会,并结合个人爱好,进行训练。课外美术小组是理想的训练形式,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学生积极性高,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在美术教学中时常发现这种情况,有人面对实物却不会观察,也不会动脑筋,只凭主观想象作画;但也有个别学生走向另一极端,不分主次一味地描摹对象,而其形体、比例却全是错的。这些学生虽进行了观察,却不去分析、判断,眼、脑、手三者的活动仍然是脱节的。为了使学生正确地表现物体,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分析,判断物体本身及互相间的形状、比例、空间位置等,然后再画下来,接着进行比较描绘,这样就可以逐步增进眼、脑、手之间的协调。

参考文献:

甄中凯.探析美术课堂教学中示范画的作用及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