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学长制”管理模式对策探索

2016-05-30郭学玲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学长制

郭学玲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人数迅速上升,学生管理模式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问题。基于对学长制学生管理模式实践情况的成效分析,进行了总结反思,提出了高校实行学长制的指导思想、原则、模式以及需要积极应对的各项问题。

【关键词】:新建本科;学长制;学生管理模式

一、高校学长制的内涵及其发展历史。

学长制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高校推行的一种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辅助性学生管理模式。学长制,也可称作同侪师徒制,是由师徒制 ( mentoring) 而引申出来的一种名称和方式,师徒制的说法源自荷马史诗中《奥德赛》的神话故事,之后被援引为 “有经验之年长者带领、指导无经验者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及经验”。高校学长制 ( 其英 文名 称 为 “Student MentoringScheme”,一般简称为 “SMS ”) 是指在高校中,从高年级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中挑选优秀学长,加以培训,对新生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在全新的环境中所面临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情感上的问题和困难,以便他们能尽早地适应大学生活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学长,是指低年级同学对高年级同学表示尊敬的称谓,而学长制中的 “学长”则是指一种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的资格认定和褒奖。学长制,一般认为最早诞生于15 世纪英国伦敦的伊顿公学。如今在伊顿公学的校史馆内,还陈列着一间独具特色的学生宿舍: 里面有三名学生,较为得意的躺在椅子上的是一个高年级学长,而另外两个小一点的学生正在给他生火煮咖啡,这样的场景就是当时欧洲学长制的真实写照,显示出新老生间等级的森严。随着社会生产力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学长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最原初的学长制有着质的不同,至今依然盛行于欧美许多高校。

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已经把学长制升格为学校的一种领导体制; 新加坡的学长制一般是每个学长都会带一个新生,他们有问题找直属学长帮忙,新生要对学长表示尊敬; 英国利兹大学的学长制,是有经验的高年级学长在学校组织下与几个一年级新生结对,给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新的大学生活;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长制,主要是通过提供讨论相关问题的机会、主办社会活动、邀请新生参加学校活动等方式,学长指导新生应对大学生活的挑战,同时也给学长创造了提升其能力的机会等。

在我国,学长制开始尝试的时间较晚,最早是20 世纪90年代,试行于我国的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现已在台湾、香港各大、中学校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在本科生中陆续推行和创新了一种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学长制。

二、高校“学长制”存在的问题

(一)重选拔、使用,轻管理、培养与监督

采取这种制度的学校在选拔高年级同学时都十分重视,有比较严格的选聘程序,从面试、考查到录用各个程序都很齐全。但是这些被聘用的学生一旦上岗,学校就只管使用,不管培养。而由于这些学生缺乏必要的管理理论知识,不懂得当代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没有掌握学生管理的方法,使得“学长们”工作举步维艰,很难获得新生们的认同,更不用说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了。此外,许多高校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如学长管理制度、工作条例、培训、奖惩和监督措施等,只是将这些学生视作管理学生的工具和手段,以及学校管理队伍“临时性”和“应急性”的补充。这种重视选拔、使用,轻视管理、培养与监督的做法,不能真正达到“学长制”的预期目的。

学长的工作支持力度不够。学长本身也是学生,需要上位的指导和帮助。但因学长多数是选拔的,是优秀分子,又经过一定的培训,容易产生晕轮效应,往往导致辅导员和班主任放心让他们放手去独立开展工作,而忽略了指点、鼓励和鞭策。学长的选拔还与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干部在老师面前产生工作竞争和地位竞争,针对同一工作内容或工作对象,容易导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相干。

(二)学习与工作关系处理不当

学长们毕竟不是专职辅导员,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如果成绩不突出、品行不优良,也就没有自信心,在学生面前也就难以“说得起话”。有些高年级学生过分热衷于新生管理工作和学校、院、系组织的活动,常常利用正常上课时间处理所带班级的日乍,即使坐在教室,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勤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上课考勤,利用课堂时间想着自己所带班级的事务。其课外时间更是全身心“长”在自己的“工作”上,无心自己正常的学业,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业,与自己先前的优秀背道而驰,基本的作业难以按要求完成,期末考评多门挂科,甚至于达到退学的境地。

三、“学长制”的完善措施和对策

(一)尽早培养

采取学长制的学校一般是从大二学生中选拔。因此,为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意识地从大学一年级挑选学习成绩优秀、处事能力突出,办事干练果断、工作踏实负责、群众基础良好的学生干部加以培养,通过日常工作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较长时间的考察,以便适时推荐、选拔和使用。

(二)“学长”与所辅导的新生搭配要合理

笔者在调查中得知,有不少学生指出学长的数目不够多,以助班为例,每一个班级有30学生但只配置一个助班,另外助班有可能会自己再找个帮手以防止时间冲突。助班指导的学生过多,管理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应该在数量上弥补这一缺陷。根据小组工作最佳效率原则,笔者认为:每个学长负责协助和帮带的新生人数以不多于10名为佳。尽量使学长与新生专业相同原则。这样有利于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培养专业兴趣。尽量使同一学长所帮带新生在不同寝室原则。这样可以防止新生“保密”方面的担心;防止同寝室新生一起品评学长作为,出现行为从众或关系從众;防止“争宠”现象,防止学长“厚此薄彼”;新生对不同学长工作态度及绩效的比较有利于学长间竞争。应有意识地突破老乡关系、亲戚关系的束缚,以利于制衡原则。

(三)建立监督、管理、奖惩和淘汰机制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这些学长的作用,仅有严格的选拔和培训还远远不够,对他们应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制度,力求培养与管理并重,既要对其信任,作为工作依靠,又要对其进行严格要求和管理。建立“学长制”工作管理条例,对其加强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成立监督机构,对其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另外,要建立完整的考评体制,对其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对工作表现出色的予以奖励,对表现不力或不能履行职责者给予警告或留岗观察,甚至淘汰。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力求使“学长制”日趋完善,真正发挥其效用。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积极拓展安全保卫工作新思路,创新管理模式,使安全保卫工作同学校的改革发展步调一致,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平安、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确保高校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述成.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改革创新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学报,2009(6).

[2]孙旭东.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法,2010(8).

[3]王子鸣.学长制—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管理新模式[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3).

[4]张玉虎.新形势下高校新生学长制探析[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3).

[5]高兰天,张华.探析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理念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学长制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基于学长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学长制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
基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长制调查探析学长制实施
“学长制”拓宽学生成长空间
大学新生管理中实行学长制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学长制的思考
“学长制”在大学生军训中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学生自治模型探究
台湾清华大学“学长制”工作的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