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长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3-12宋小安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摘要:职业教育实施学长制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文关怀式的学长制提升为参与课堂组织管理的学长制,从而改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职教学长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效果,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阐述职教学长制人才培养的方法与路径及职教学长制的核心要素,旨在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学长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2-0046-04

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历经10年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规模大增。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中职学校规模与普教相当,其中佛山市顺德区就有13所中职、1所高职。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要求不断提高。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是广东省重点职业学校,其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自2008年开始,学校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首先尝试学长制教学模式,将以往人文关怀式的学长制向技能传授式的学长制转变。学长不仅要关心学弟的生活,还要做好导师的助手,在实训教学中传承专业技能,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长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实行学长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学长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训指导教师提前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技能水平出众的学长,在常规实训教学中,指导学长充当导师助手,传承导师技能,不仅可整体提高实训效果,而且学长在参与教学中自身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提升的职教新模式。

(一)学长制创新了学校的管理机制

模具专业实训教学实施学长制,将传统的“教师—学生”双边教学变为“导师—学长—学生”三边之间的教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长不仅参与教学,而且负责小组的日常管理,将实训指导教师从琐碎的教学常规管理中解放出来,形成了学长管理学生、导师指导学长的新型管理机制。学长参与教学工作,锻炼了学长,为其日后进入企业成为班组长、车间主任打下良好基础,学长参与管理工作,延伸了学校的管理效能,使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专业部、专业科、专业导师、学长的四级管理机制,管理效能大幅提升。(见下頁表1)

(二)学长制让德育有了具体有效的载体

在实施学长制之前,由于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德育表现不乐观,在模具专业实训教学中,场面难于控制,导师往往顾了教技能,忘了抓纪律,抓了纪律,又影响技能的传授,顾此失彼。学长制形成之初,本身就赋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自从将学长制引入模具专业实训教学后,每一位学长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学长的纯熟技能、优秀品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学生向学长看齐。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长的带动下,其他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也比以往提高,教技能、管德育终于可做到双管齐下。学长对同龄人更加了解,教和学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学长不仅扮演受教者的角色,也扮演着施教者的角色,这种特殊的体验有助于学长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学长综合能力的提升可为其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长制有利于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区别于精英教育,是面向普通劳动者培养劳动能力的教育。在职教资源有限情况下,集中力量培育学长,让学长首先成为技能型人才,再带动更多的学生学好专业技能,这种做法符合现实需要。学长在传承导师技能的同时,教学相长,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受导师的专业影响,学长比其他学生更加认同自己的专业,这些在专业技能上有所建树的学长最有可能坚守专业,传承专业,发展专业,创新专业,成为企业急需的技能型复合人才。我校培养的众多学长已成为当地模具企业的骨干力量,有力支撑了当地企业转型升级[1]。

二、学长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方法与路径

(一)选拔、培养、合理使用学长是基础

“学长制”以品格影响和实践引领并重为原则,目的是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传授、心理素质等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选拔出的学长应该是“善于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强、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高年级学生”,尤其是那些曾经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或专门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学生。选拔出了学长,还需要导师的有效培养,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导师工作制度。第一,明确导师的能力特点,培养学长的方式及方法,评价学长的制度等。第二,明确学长的使用范围、方法等制度。第三,明确导师及学长工作的保障制度,如导师评价、学长评价、学生评价、实训物资保障制度等。在实践中,我校探索出了学长参与实训教学的基本工作流程。一是选拔学长:按学生自主申报、班主任推荐、教研组审核的流程选择培养学长;二是培养学长:导师针对性培养学生,从专业技能方面及管理方面入手,形成导师与学长的默契;三是聘任学长:对通过培训的学生给予认可;四是分组:学生自主分组,自主选择学长;五是共同学习:通过学长辅助,开发实训项目,掌握操作技能;六是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长评价、小组之间互评、导师评价等几个方面结合;七是总结:导师、学长、学生三个层面都进行总结。由于导师在实训工作中的定位有改变,提前培养出得力的学长,技能实训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明确导师与学长职责,在模具专业建立起学长选拔机制,指导学长参与教学,从而搭建起基于学长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弥补实训中导师数量的不足,提升学长的综合技能水平。

(二)制定好学长的工作计划,指导学长开展工作是重点

学长是学生中挑选出来的优秀者,其主要工作仍然是学习,做学长是其学习工作的延伸,只有那些学有余力的善学者,技能领悟快,思想觉悟高,才会被导师吸收为学长,但他毕竟不是导师,导师除了传授技能以外,还要向学长传授教学方法,帮助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指导其开展工作。以模具专业为例,学校专门编写了《中职学校实训中培养学长的指导手册》,共分五章,具体描述了学长的工作内容,成为导师、学长开展工作的依据。endprint

(三)分阶段培养学长是关键

将优秀学生培养成为学长,关键是要明确各个时期的培养目标。导师要根据学长成才规律,在不同阶段设定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长的综合能力,将培养目标融入日常教学中,导师在做中教、学长在学中做。学校模具专业学长培养分为5个阶段,分别设定了不同的目标。

1.第二课堂兴趣班,在兴趣培养中找寻准学长

学校模具专业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了第二课堂兴趣班,组织对技能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初级技能培训。学校要求导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物色有潜质的准学长,目标是那些动手能力强、技能悟性高、品德优秀的学生,主要方法是沟通,善于和导师沟通的学生易被引导、培养成为学长。

2.利用模块教学实训周,鼓励准学长脱颖而出

学校模具专业在一年级实训教学中采用的是专业模块实训周制。即将学生集中实训,内容模块化,小班分组,周期为4~8周。实训中曾经参加过第二课堂兴趣班被导师内定为准学长的学生,开始展现出成为导师实训助手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渐起到学长的作用。经过实训周的历练,准学长逐步具备了担任学长的能力。准学长再根据个人意愿向导师提出成为学长的申请,导师则通过考核评价确定学长培养对象。在模块实训周阶段,导师对准学长的能力培养和学习态度的肯定,是鼓励其加入到学长行列的关键。

3.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导师传、帮、带准学长,助其成才

学校模具专业在二年级实训教学中采用的是专业综合实训。准学长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实训技能演示和小组管理。在真实的实训教学环境下,准学长很快就能掌握实训教学流程、技能演示及小组管理,完全胜任导师助手的工作,完成教学项目。导师的目标主要是看护好学長安全,指导他解决难题,助其早日成为能独立工作的学长。

4.专业技能竞赛是学长成长的摇篮

我校模具专业三年级学长的培养以提升技能为核心内容,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代表学校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导师一般将学长分为两组,一组辅助导师教学,一组进行技能提高训练,交替进行。这种交替换岗式的训练方法,可提高培养效能,学长的技能水平普遍比较高。

5.校企合作,学长参与生产,向技能型复合人才过渡

将学长培养成技能型复合人才,校企合作必不可少。我校模具专业与当地模具行业、大型企业合作深厚,企业进校、学校车间、企业课堂形式多样。通过企业顶岗实习锻炼的学长再回来教低年级的学弟,效果更加显著,成为学校模具重点专业建设的一大亮点[2]。

三、职业教育实施学长制的思考与建议

(一)找准突破口实现多方共赢

在实训教学中采用学长制是学校教师长期摸索的结果。调查发现,导师们非常支持,踊跃参与实践,学长辅教,客观上减轻了导师的教学压力,学长的培养又为导师创造了成就感,许多导师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提升了科研能力。被选为学长的学生也特别珍惜这个称号,工作、学习比以往都有所进步,学生虽然曾在应试教育中遭受失败,但却在职业技能方面获得成功,被教师、家长、企业肯定,学长制为这些学生打开了另一扇门。同样,在学校管理方面,由于树立了学长这样具体鲜活的标杆,为其他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德育管理有了有效的载体。学长制培养出的技能型复合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基础,满足了企业需求。

(二)实行多元化的学长制运行机制

自2008年模具专业实训导师自发研究开始,到2011年顺德区正式立项,2013年佛山市立项,2014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立项,再到2015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并且在学校省级重点建设的财会专业及其他汽修、计算机、美工、电子等专业实训中普遍开展起来。学校还利用顺德区联盟学校的平台,通过名师讲坛、同课异构等形式,向区内外学校推广了学长制的成功做法。学校青年教师在2012、2013、2014年连续三年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获得好成绩。

学长制已经在学校所有专业实训教学中推广应用,研究项目得到佛山市教育局重视,已通过佛山市教育科研研究所基础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项目申报考察,组建了“以学长制为核心的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佛山市基础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学长制研究将朝着跨区域、跨学校、跨专业、跨学段“四跨”方向发展。

(三)做好评估和绩效考核工作

学长的培养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如何合理、量化地加以评价,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是导师工作的指挥棒。因此,应在不断总结完善基础上形成学校学长培养评估量化标准(如下页表2所示),在学长培养中实施。

(四)长效追踪和信息反馈

通过开展学长制研究,学校要求导师运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如微信、微博、QQ、邮箱等与自己培养的学长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关注学长毕业后的情况,随时给予关心、指导,做好“售后服务”,同时,也对学长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加以研究,反馈到后续学长的培养中,与时俱进,紧跟现代企业的要求,减少人才培养中的无效劳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3]。

基于学长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方面的需求。第一,满足了优秀学生需求,有利学长成才;第二,满足了教师减轻工作压力需求,将教师从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可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积极性;第三,满足了学校加强组织管理需求,学长辅助教学,德育管理、技能传承效果显著;第四,教学改革为教师科研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研究平台,螺旋上升,带来实训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培养出众多技能型复合人才,可满足企业需求,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4]。实践证明,基于学长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在中职、高职专业实训教学中复制推广,推动以学长制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技能型复合人才培养效能的提高[5]。

参考文献:

[1]宋小安.“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实训中应用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5):71-73.

[2]宋少健.中职导师制下的学长培养与应用[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5(1):27-29.

[3]宋小安.“导师学长制”与中职学校实训[J].新课程研究,2012(5):142-144.

[4]丁证霖,赵中建.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5]徐志扬.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164-166.

(责任编辑:王恒)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 Mentoring Schem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humanistic care increases the participation in clas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which has changed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 After six year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Lel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has gathered abundant experience on Student Mentoring Scheme. This paper aims to state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Student Mentoring Scheme and expand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al training; Student Mentoring Scheme; cultivation mode of talents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