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投入的企业合作创新策略演化路径研究

2016-05-30蒋雪琳何建佳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演化博弈

蒋雪琳 何建佳

摘 要:知识投入是影响企业合作创新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为此,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基于动态演化博弈理论思想构建企业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知识投入因素对企业合作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演化轨迹,最终稳定于合作策略和不合作策略两种均衡状态;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选择合作策略受知识收益系数、合作成本系数以及知识投入风险系数等初始参数设置的影响,并且与模型构建的支付矩阵密切相关。

关键词:知识投入;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演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 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1-0011-07

0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原先独立自主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严重挑战,企业纷纷开始寻求更多外部资源,并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于是,由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的合作模式应运而生。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环境下,企业面临诸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以及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问题。鉴于如此严峻的竞争市场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寻求更优越的先进技术平台,开发新产品,企业合作创新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必然途径,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知识作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企业间实施合作创新战略能够有效地加强企业与企业间进行知识交流、知识共享以及知识资源合理配置,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合作创新的效果以及增强合作创新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资源的合理、科学地投入将影响合作创新的整体竞争力,知识资源投入是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1]。

目前,关于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例如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研究[2-3]、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研究[4-5],尤其是涉及产学研相关方面研究[6-11]居多。那么,关于企业合作创新相关方面的研究有:王雎、罗珉(2008)[12]提出了关系性吸收能力,研究基于关系性吸收能力的企业合作创新问题,揭示关系吸收能力对合作创新的关键作用;王娟茹(2009)[13]研究知识共享与合作创新的关系,并基于知识共享的角度讨论企业合作创新博弈模型问题;张洪潮、何任(2010)[14]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问题。赵树宽、王慧军等(2010)[15]通过运用集成供应链理论,研究集成供应链上企业与企业间合作创新能力评价,指出企业间合作创新能力评价是企业实施合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郭艳丽、易树平(2012)[16]通过对企业研发团队合作创新研究,揭示知识位势与系统合作创新效益的演化规律;李星北、齐二石(2014)[17]考虑溢出效应和创新补贴因素的前提下,讨论供应链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过程问题。

纵观上述研究,企业合作创新博弈演化问题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知识投入作为影响企业合作创新的决策变量,影响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策略选择。鉴于此,文章在已有关于企业合作创新演化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引入知识资源投入因素,研究知识资源投入环境下企业合作创新博弈演化问题,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基于知识投入的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以及演化路径等相关问题。

1 问题描述和模型假设

为了顺应动态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间开展合作创新战略模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现实选择,企业间可以通过吸收、利用和转化外部优势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位置。由于企业间合作创新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企业经营环境、企业技术差异性、合作创新收益以及合作成本等,导致了企业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策略选择的有限理性特征,并且企业间策略的选择会受到市场动态环境变化的影响。鉴于此,文章将研究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问题,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方法,构建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局部稳定性以及策略选择问题。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过程类似于博弈论中的“捕鹿博弈”模型,即企业单独实施技术创新能够获得一定收益,但是企业间进行合作创新,可能会创造更多利益,实现“双赢”。为此,构建模型所涉及的假设条件如下:

2 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演化博弈理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18-19]研究群体行为在有限理性前提下不断模仿和改进的演化过程及其结果;演化博弈理论突破了经典博弈理论完全理性的假设局限,将演化和博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其研究对象是一个“种群”,在演化过程中参与者也许一开始不能找到最优策略,而是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模仿和试错的方法达到博弈的均衡状态。其中,演化博弈理论涉及的两个核心概念分别为“演化稳定策略”和“复制动态”。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简称ESS)表示变异策略侵袭种群所达到的一种稳定均衡状态。若变异者采用策略的期望支付低于种群所采用策略的平均支付,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异者将会在演化的过程中改变策略或在群体中逐渐消失。复制动态方程(Replicator Dynamics)是描述某一特定策略在一个种群中被采用的频数或频度的动态微分方程,是表示演化博弈的收敛过程。当一种策略的期望支付(Payoff)或适应度高于种群策略的平均适应度,则这种策略就会在种群中得到发展,将会被种群中的更多参与者采用[20]。其动态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其中x为种群中采用策略n的比例;wn为该博弈方采用策略n的期望收益;为该博弈方采用其策略时的平均期望收益。

基于上述模型问题与假设条件的分析,可以得到企业群体A和企业群体B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策略选择的支付矩阵,见表1.

3 演化博弈模型稳定性以及策略选择演化路径分析

在上述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讨论企业群体A和企业群体B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策略的路径演化以及各均衡点的局部稳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来探讨企业群体A和企业群体B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通常情况下,企业群体A和企业群体B选择合作创新策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盈利,即企业群体A和企业群体B在选择合作创新策略的过程中投入知识资源所获得的知识创新收益要大于知识合作创新成本与知识创新风险之和。

综合上述分析情况,可以发现: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有可能趋于选择合作创新策略,也有可能选择不合作创新策略,至于企业群体A和企业群体B最终会稳定于何种策略的选择,都应当满足一定的参数条件,该参数约束条件与演化博弈模型初始参数的设置、模型构建的支付矩阵有着密切关系。

4 结 论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环境下,企业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选择。近年来,企业合作创新相关研究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中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企业知识资源投入的视角研究企业合作创新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路径问题;同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方法,构建企业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企业合作创新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其研究发现:基于知识投入的企业合作创新的演化路径有可能稳定于完全合作创新策略,也有可能稳定于完全不合作创新策略,至于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最终稳定于哪一种均衡状态,与企业知识资源投入、知识投入合作创新收益系数以及合作成本系数等初始参数设置密切相关,并与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构建的支付矩阵有关。为研究的方便,文中在研究过程中的初始参数设置有可能与现实生活中企业合作创新的实际情况存在某种差异,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庆普,张 伟.知识溢出条件下组织内个体知识生产活动的知识投入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3,22(1): 221-229.

[2] Un C A,Cuervo-Cazurra A,Asakawa K.R&D collaborati-ons and product innovat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0,27(5): 673-689.

[3] Feng T,Sun L,Zhu C,et al.Customer orientation for decreasing time-to-market of new products: IT implementation as a complementary asset[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2,41(6): 929-939.

[4] Hsueh J T,Lin N P,Li H C.The effects of network embeddedness on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0,30(10): 1 723-1 736.

[5] Wong C Y,Boon-Itt S,Wong C W Y.The contingency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1,29(6): 604-615.

[6] 王培林,张治栋.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知识转移过程模式[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2): 47-51.

[7] 肖丁丁,朱桂龙.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 11-18.

[8] 苟德轩,沙勇忠.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测度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3,32(6): 191-197.

[9] 陈光华,梁嘉明,杨国梁.研发团队特征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4,28(12): 15-18.

[10]曹 霞,刘国巍.基于博弈论和多主体仿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化[J].系统管理学报,2014,23(1): 21-29.

[11]庄 涛,吴 洪,胡 春.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螺旋视角[J].财贸研究,2015,26(1): 55-60.

[12]王 雎,罗 珉.基于关系性吸收能力的合作创新研究[J].科研管理,2008,29(1): 14-20.

[13]王娟茹.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合作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 135-137.

[14]张洪潮,何 任.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6):163-170.

[15]赵树宽,王慧军,张晶敏.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68-77.

[16]郭艳丽,易树平,易 茜.基于知识位势的研发团队合作创新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2,30(12):70-76.

[17]李星北,齐二石.考虑溢出效应的供应链合作创新演化博弈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8-14.

[18]王先甲,刘伟兵.有限理性下的进化博弈与合作机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33(6):679-686.

[19]Li X,Lenaghan S C,Zhang M.Evolutionary game based control for biological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in drug delivery[J].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2013,326(7): 58-69.

[20]Liu D,Xiao X,Li H,et al.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benefit-cost explanation of periodical fluctuation in coal mine safety supervision: an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framework[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5,243:974-984.

猜你喜欢

演化博弈
水资源权属管理改革形势下水权确权登记制度研究
公共品单向外溢下地方政府间演化博弈
电子商务中客户评价策略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
公平关切下处理商与回收商博弈模型研究
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分析
关于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行为的分析
一种基于演化博弈的云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行为分析预测模型
云制造平台对制造商策略选择行为演化的影响
政策企业家视角下碳配额决策及违约惩罚的演化博弈分析?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