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研究
2016-05-30李彩虹
李彩虹
摘 要: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创业无疑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剖析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性的因素,考虑到影响因素的模糊性、不完备性、离散型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因素分析模型。通过调查问卷获得大学生创业意向目标信息的条件属性,并进行约简,挖掘出影响大学生就业倾向性的关键特征。223份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发现:喜欢选择大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其创业意愿要大于选择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喜欢通过学校的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能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等。关键特征的发现有利于找到具有创业倾向的学生,以便于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关键词:粗糙集理论;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 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1-0110-04
0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带来了大学生就业供需方面结构化矛盾,使得高校毕业生也开始关注创业,实现自我就业。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创业无疑成为解决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就大学生创业为主题随机访谈得知,大多数的态度都是持赞成、
欣赏、反对三种类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持赞成观点的大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在毕业后的一两年内没有创办自己的企业。这说明创业态度和创业行动并不是等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也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在职业生涯辅导中自然会关注哪些人可能会选择创业,哪些人又是最终选择创业,选择创业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的?
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创业事件模型,以揭示影响创业意向的有关因素。(Shapero和Sokol,2012)认为创业意向受到感知可行性与感知希望性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1]。Bird认为在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个体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共同影响创业意向的形成[2]。创业事件模型和计划行为模型在创业研究领域被认为是研究创业行为的理论模型基础。该领域的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对某一个模型进行验证性研究或者对某一个模型进行简单的调整,比如加入诸如人格素质、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等多种因素,构建了多种新的创业行为模型。例如Phan考虑环境、态度、信念等因素构建的新模型揭示了环境因素影响创业态度,信念影响创业意向,且通过影响态度的方式间接影响创业意向。
中国的学者针对创业的模式与模型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贺丹、蒋雁、吴凌菲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态度、个体背景和创业意向进行了调查问卷式的实证研究[3-5]。王重鸣(2008)发现创新性和亲和力是创业倾向性影响因素中的两个关键因素[6]。
但是上述研究具有下列缺点:首先,研究对象更多立足于已经创业的个体研究,其结论是否适应于所有大学生无从得知;其次,现有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创业问题;第三,影响创业问题的因素是相互耦合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上述研究模型采用的都是线性规划模型;第四,影响就业的因素具有模糊性、不完备性及传统的线性定量模型无法进行准确的研究。
作为一种刻画不完备和模糊性的数学工具,粗糙集理论(Rough Set Theory)是由波兰数学家Z.Pawlak提出的一种分析模糊不完备信息的数学理论[7],其主要思想是在保持规则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属性约简的方法生成决策规则。粗糙集理论中属性约简是核心内容,其实质是在属性集中寻找最小属性集。最小属性集能够使得分类决策表简化,而又不丢失认识信息,通过属性约简操作去掉冗余属性[8-9],提取出反映事物规律的关键特征。它与概率方法、模糊集合方法和证据理论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在处理不确定的理论问题时,不需要提供研究对象数据集以外的任何先验信息。所以粗糙集具有数据自驱动能力,能够自适应研究对象数据模式。粗糙集能够有效地表达不确定的或者不精确的数据,并能够在知识不完整的前提下进行推理。它在知识获取、规则生成、决策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文章在粗糙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经历,收集影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各种因素,建立大学毕业生创业模型,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构造目标信息系统。然后利用粗糙集约简方法,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向目标信息系统的条件属性进行约简,分析属性的特征,挖掘需要的条件属性,去掉冗余属性,并对得出的规则进行解析,将其结果应用于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培训中,帮助具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明确目标,制定具有柔性和可塑性的培养计划,做到创业培养计划量体裁衣。
1 粗糙集的基本概念
知识系统的基本组成是研究对象的集合,在粗糙集中一个知识系统S可以通过特征值数据表来表达,表达形式如下:
2 基于粗糙集的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模型
根据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思想,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评价模型,粗糙集数据处理过程是以评价大学生创业目标信息系统采集的原始调查问卷数据为中心,由职业辅导师和就业心理评测专家共同参与的人机互动交互处理过程,具体任务包括目标信息系统原始数据的采集与评判、无效数据的剔除、各因素的权重分析、属性约简、学生创业因素评价结果的输出等。
具体步骤为:
Step 1: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对数据结果进行初步分级。
Step 2:从最低一级的评价指标开始处理。
Step 3:对各因素指标进行离散化处理。
Step 4:对各个属性指标进行等价类划分。
Step 5:计算评价指标的相关属性的权重,然后根据计算所得的权重对各因素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约简,数据约简后再计算各保留约简后的权重。
Step 6:根据本层次各个保留属性的权重和评价数据计算该因素的最终评价权重。
Step 7:对上层次的指标重复以上步骤。
Step 8:进行上述操作后,直到最后一个影响因素结束,可以得到影响大学生创业抉择的因素评价结果。
3 研究方法与测评实施
由于就业体系的不断革新,就业渠道多样化,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凸显,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往届机械类毕业生的调查,了解机械类毕业生就业及其创业动向,获取具有自主创业倾向毕业生的相关因素,最后利用粗糙集约简理论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
分发给被测者的调查问卷的试题呈连续编号且没有分级,发放有关毕业生创业调查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23份。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得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工作环境、希望报酬、自身竞争、自身优势、自我劣势等,在获得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整理调查数据,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评价模型,检验所得数据的有效性,比较各个因素对毕业生创业取向的影响。 随机抽取5组数据,表1为绘制的属性特征数据表。
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整理后,表2给出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的字段。
根据粗糙集信息决策系统的要求,其属性用离散值表述。 离散化后各代码做如下表述:
a(性别):男,1;女,2;
b(就业地区):省会城市,1;大城市,2;中小城市,3;乡镇,4;长三角,5;
c(希望报酬):800~2 000,1;2 001~3 000,2;3 001~5 000,3;5 000以上,4;
d(自身优势):学习成绩优秀,1;实践能力强,2;学生干部经历,3;中国共产党员,4;获得校级或者校级以上荣誉,5;人际关系处理的好,6;家里可以提供优越的环境,7;没有或者其它 8;
e(自身劣势):专业知识技能不强,1;沟通表达能力差,2;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不强,3;其它,4;
f(提高手段):继续深造,1;学习一技之长,2;多考证书,3;积累工作经验,4;学生活动锻炼,5;其它,6;
g(求职途径):人才市场,1;校园招聘,2;媒体途径,3;亲友介绍,4;毛遂自荐5;
h(就业去向):国有企业,1;民营企业,2;外资企业,3;合资企业,4;创业,5;
按照上述属性离散方法将特征数据表离散化,得到大学生创业信息系统(U,A,F,{h}),其中
已有的样本内生成的第一条规则可以解读为就业地区选择中小城市并且求职途径喜欢采用多种途径的人具有自主创业的兴趣。第五条规则可以解读为就业地区选取大城市,并且认为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最佳手段的学生具有自主创业的想法。第十三条规则比较有趣,它的意思是毕业生如果就业选择大城市并且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自身沟通能力也欠缺,这类人竟然选择自主创业,事后经访谈研究这类人的想法是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学好,而且不善于沟通,只能自己创业,这是一种被动选择。
从中可以看出,粗糙集可以自适应地生成各种规则,从而可以了解各个因素与大学生就业倾向性的联系,为进一步了解各个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4 结 论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223份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基于粗糙集理论挖掘出了各个影响因素与创业意愿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发现具有创业倾向的大学毕业生具有如下特征: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差异,喜欢选择大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其创业意愿要大于选择小城市就业的学生。
2)喜欢通过学校的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能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
3)专业学习好且获得学校荣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的起步薪金不高的同学,其创业意愿弱。
上述特征可以被用于在被调查学生不知道调查目的的前提下发现具有创业潜力的学生。进而提早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增加其创业的成功率。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影响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Shapero A,Sokol L.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Z/OL].(2012-09-09),http://ssrn.com/abstract=1497759.
[2] Bird B.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 the case for inten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3):442-453.
[3] 贺 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6.
[4] 蒋 雁.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构建与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
[5] 吴凌菲.基于感知创业价值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6] 王重鸣,郭维维,Michael Frese,等.创业者差错取向的绩效作用及其跨文化比较[J].心理学报,2008(11):1 203-1 211.
[7] Paw lak Z.Rough se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data analysis[M].The Nether 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1.
[8] 曾黄麟.粗糙集理论及其应用——关于数据推理的新方法[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9] 刘 清.Rough集及Rough推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