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优化研究

2016-05-30陈美璇左巍王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校优化

陈美璇 左巍 王涛

摘 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以“奖、贷、勤、补、减”为主的一系列资助政策,在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资助机制,切实解决了大部分贫困生上大学的困难,然而这项工作依然很艰巨,在政府一元主体的情况下要求社会和受教育者也参与进来,在一定程度上为贫困生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0-0193-02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的贫困学资助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工作成效显著,多元化发展的资助方式被呈现出来。但是,实践中的实施,管理的规范性还十分欠缺、征信体制是不健全的、重物质上资助轻精神资助等等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因此,客观分析高校资助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完善资助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黑龙江省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对象和资助政策缺乏规范性

黑龙江省内普通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多数高校调查学生家庭情况只是书面材料文件证明,学校认定的标准过于单一,一些部门没有具体核实学生的切实家庭情况,甚至还帮助当地家庭条件优越,不符合贫困家庭规定的也去开贫困证明。这些资金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真正贫困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学生失去宝贵的资助机会。

(二)贷款机制体系与征信体系不完善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整顿的不断深化,目前的学生贷款制度的缺陷和弱点正变得越来越明显。学生贷款最高额度8 000元,它仍然不符合我国高校收费标准的条件。一些艺术专业费用高达万元。因此,学费的另外一部分还需要凑集。其次,我国的征信体系滞后,国家助学贷款不需要担保,学生毕业后欠贷款不还使助学贷款举步维艰,每年按时未归的贷款占较重比重。国家助学贷款一直有很高的违约率,很难实现它的执行效果。

(三)勤工助学模式单一

黑龙江省高校为贫困学生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可是,其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岗位较少,图书馆管理和卫生打扫等基础性工作待遇低,100~250元一个月的补贴不能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第二,学生大多为暂时性的体力劳动,主要集中在打扫教室卫生、食堂工作人员,这将使有过度自尊心的一部分同学不愿从事;第三,校外环境可以提供的岗位非常有局限性,一般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绝大部分是从事家庭教育的工作。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高校教育的扩大化伴着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贫富差距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环境也大有不同。不论政府还是高校在应对的力度还是不够,受助学生的精神教育不到位,使我们更加明显直接的看到了贫困资助机制的不完善。

(一)从社会环境方面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使高等教育不再是免费。高校学生人数的剧烈增加,暴露出学校的软硬设施的缺陷。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重点开发沿海城市,地区发展存在差异。中西部山区农村家庭经济来源固定,因而选择经济较发达地区上学的农村学生在生活方面就面临着压力。

(二)从政府方面分析

政府对贫困生资助力度不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政府拨款不充分,高校发展的速度比财政投入增长的幅度大。国家财政拨款机制存在不合理的方面。财政拨款的依据是综合定额加上专项补助,若是资助金额依据招生规模下发,就必然会导致高校扩张的盲目化。第二,政府对高校拨款的干预力度大,使高校缺乏自主性。有些地方并不考慮高校的实际需要,投入的力度明显不够。

(三)从资助制度方面分析

贫困资助制度不是十分健全,政策执行缺少量化的标准。高校应承担一年10%的费用作为专项补助资金,但部分高校目前没有资金支持,而且要偿还外债。学生贫困信息真实度不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家庭贫困证明是高校对于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但一些学生家庭情况不符合贫困标准却在当地利用家庭人情关系开除虚假证明。助学贷款收益缺乏保障性。学生在学校贷款的时候不需要进行担保,只要在毕业后及时偿还贷款额度,这一过程只能依靠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三、完善黑龙江省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的对策建议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的研究中,制约贫困资助机制良好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经费不足,而另一重大问题是在资助机制中有诚信缺失的现象,贫困生由于自身家庭条件等原因形成的心理障碍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如果要使贫困生资助机制真正地帮助困难学生,政府、高校,贫困生的身与心都健康这几个因素缺一不可。

(一)政府要处于主导地位

因为政府有权利出台各种政策,每一种政策的颁布不仅要考虑执行的可行性,而且还要找寻可能增加资助力度的各种方式,以此才能确保大部分的贫困生都能得到适合的资助,最终可以顺利完成学业。第一,政府需要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助学贷款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并且有效地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取决于政府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广大公众的认知度。政府可以进行以下两方面举措,一是简化贷款手续,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延长还款的期限,可按照贫困生的贷款金额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制订还款计划。二是建立关于高校学费收缴的合理机制。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从而制定有差别的学费。第二,政府需要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国外就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银行把学生的信用情况与学校之间共享,对拖欠贷款学生追究到底,真正提高信用评级的现实力度与意义,信用等级差的学生在以后都不能进行任何商业贷款,这样的强制措施会约束申请贷款学生遵守诚诺。第三,政府需要更大力度投入公共教育财政。成立专门办理报价助学贷款的政策性银行。为了减少违约等问题的出现,还要加强对学生信用的贷前管理和贷后管理。设立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以此来加强管理,并且任何人都可以不需要权限通过网络来查询贷款的偿还情况。可参照商业银行的模式设立教育银行,教育银行的设立可以扩大帮扶范围(除享受义务教育),银行可根据借贷人的信用级别来设置贷款利率和期限。

(二)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

高校既是学生生活学习的载体,又是贫困生资助機制实施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各高校首先应从贫困生的认定为出发点,结合自身实际,以真正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为落脚点,创造更多的条件支持并使更多学生获得帮助。第一,制定合理的贫困学生认定机制。想把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做好,重要一点是准确掌握贫困生的家庭基本情况的初步资料,掌握不了初步资料,就无法开展后续资助工作。总体上,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当含有调查、认定、监督、处理等。首先,要有合理合法、公正公开的认定方式;其次,可以建立贫困生数据库,通过网络来了解学生信息;再次,必须建立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打击通过不正当途径的各种行为。第二,奖学金和助困相结合。从两个方面可以加深对贫困生帮助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增设更多且不同类别的奖学金。二是设立专项奖学金还可提升捐资助学的优良风气。众多毕业生毕业后,许多企业为吸收优秀人才和扩大企业在高校中的影响力,众多企业家慷慨解囊,每年拿出大量资金设立奖学金。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和相对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社会群体参与其中。第三,扩大勤工助学渠道。高校勤工助学管理的部门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有关部门加强规范管理勤工助学岗位;其二,增强岗位的实用化和技能化。鉴于此,高校应适当对勤工助学岗位进行认真的设定,争取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发挥,学以致用。高校还要多研究和开发岗位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逐步转变成自我发展的服务实体。

(三)社会需要多方参与贫困生资助

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只靠国家与高等院校是不够的,社会各界都要对教育有足够重视,这样才能保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各界的力量也是保证贫困生资助机制良好且长足发展的强大后盾。第一,企业需要提升参与热情。目前,社会各界的组织、团体或个人在帮助贫困生就学这方面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的调动。可以提倡捐资助学,开设贫困生专项奖、助学金。还可以通过设立多种类型的,校内或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一些周末或假期需要临时工的企业可提供兼职。第二,家庭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贫困生来说,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所以比起物质更重要的是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只有内心强大起来,才会更有积极学习与生活的热情,应该让他们建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格。要对贫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家庭贫困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也不是自己的错,生活的物质条件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在大学努力学习得到的。第三,不能过分依赖他人,贫困生不能因为受到资助就静等他人帮助,长此以往就会丧志斗志,走向堕落。贫困生如果真的出现了心理障碍和一些反社会心理,自己要学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还可以通过与同学多进行交流沟通,扩大交际圈以获得更多人的理解等。

参考文献:

[1] 李一鸣,姜宁,刘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音乐发展概述[J].艺术科技,2014,(7):8-9.

[2] 李一鸣,常亮,郝祁霞.高校德育实践缺位的原因分析[J].高教论坛,2013,(8):17-18.

[3] 张玉明.大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构建的原则[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5-16.

[4] 李一鸣,王锐,李卓妮.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以文理渗透为视角[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150-151.

[5] 李一鸣,李卓妮,黄城锐.文理分科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现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111-112.

[责任编辑 陈 鹤]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校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