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新课标与初中数学教学
2016-05-30张声辉
张声辉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通过初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后产生了几个基本设想,主要包括: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积极采用、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在本文中,笔者就主要对这几种基本设想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基本设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119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其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决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通过初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笔者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产生了几种基本设想。
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标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教学,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教育学生;怎样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在思想观念上要不断与时俱进、超越自我,努力作新课程标准的拥护者、支持者、学习者、实践者、控索者,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具体说来,笔者认为主要应实现以下两个转变:1. 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由单纯强调知识教育向全面教育的转变。新课程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采用个别化,探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使教育过程成为人类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历程。2. 改变教学方式,实现由高高在上的传授灌输向平等互动的控究体验转变,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有能力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气氛;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究、思想碰撞等;作为“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应与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才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出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下的新教材
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知识点增加了:1. 比较重视研究概念教学,因为它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形式;2. 重视知识的推导发生过程,因为只有学生自已能够掌握过程的公式概念、定理、法则、性质、学生自已在今后的学习中才会去用、灵活去用、主动去用,从而变成自已真正掌握的知识,才能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因为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4. 明确培养数学能力,同时很重视数学同行的共同提高,不断进步。概括起来,新教材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已成为一面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改进教材的呈现形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总之,重视学习新课程教材的课本学习,是尽快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
三、积极运用,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1. 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教師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已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与学生这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2)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3)运用控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学习、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索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 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教师提出问题,使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4. 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很多,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引入“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四、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
传统的评价体系内容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评价技术过分强调量化,评价角度只停留在终结性评价,还常常按一次或几次考试的成绩将学生排序,分成等级。这样会伤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所以,對学生必须重新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在上一个新的内容时不急于马上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提问或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及技能,然后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表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解答过的题型,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并不是把教师所讲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对学生课外作业评价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学生做——教师批改(在错误地方划线)——学生自我评价(找出错误原因,并修正错误)——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
总之,新课程标准从教育观念和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模式、评价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整体把握新课标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只有学习、感受、思考、研究、探索、创新,才能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搞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中学 342418)